貴州銅仁快要失傳的手藝:龍燈

說起龍燈,在侗鄉玉屏可算是家喻戶曉了。龍燈由龍頭、龍身、龍尾組成,另外加龍珠,也稱龍寶,都是以竹、紙、布等原材料編制而成。​新店鎮新店村道八溪村民組的老手藝人吳立本正在給龍燈上色。

貴州銅仁快要失傳的手藝:龍燈

給龍頭上色

龍頭的製作很有講究。先是用竹編製成龍頭的骨架並固定在一根竹子或者木棒上,再用紙或者布料裱在骨架上,等待風乾後,手藝人才將準備好的顏料,按照想象當中龍的顏色精心繪製在龍頭上,最後才安裝龍眼、獠牙和用鐵絲或篾條製作成龍鬚,整個過程最少得一週左右才能完成。

貴州銅仁快要失傳的手藝:龍燈

拜土地

2月19日大年初四,玉屏侗族自治縣新店鎮新店村舉行了一場隆重的出龍燈儀式。龍身的製作很簡單。一般是用竹篾編製成圓筒形的籠子並固定在一根竹子或者木棒上,然後用紙或者布料裱在骨架上,等待風乾後,將準備好的顏料按照龍鱗狀繪製上去。龍身一般都是單數,在玉屏一般為七節或者是九節。每一個竹籠為一節,節與節之間用紅布連接而成。

貴州銅仁快要失傳的手藝:龍燈

帶頭的是說吉語的
​ 3月2日,正月十五元宵節,新店鎮新店村舞龍隊在村裡走家串戶,到每戶村民家中舞龍、講吉語慶元宵。龍尾的製作與龍身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龍尾需要用竹篾紮成魚的尾巴形狀,同樣是固定在一根竹子或者木棒上,再用紙或者布料裱在骨架上,然後彩繪成魚鱗狀即可。

貴州銅仁快要失傳的手藝:龍燈

玩龍燈不能走回頭路這是大忌

​ 接燈的人家早就在家中擺好了水果美酒等待龍燈的到來。“出燈”。侗家人玩龍燈可不是紮好就玩的,而是要舉行一個儀式,這就叫“出燈”。先是要拜拜山神,說吉語祈求順利,然後吹長號,敲鑼打鼓,在寨子裡轉上一圈後開始“開財門”,一般是先到和本寨子比較友好的寨子去玩,然後還會到本姓的家族去玩,記得騷凡玩燈的時候足足坐了三小時車, 顯示友好之意,特別是親友之間,新婚、新房、升學等等大喜的人家,都會“接燈”,以祈求新的一年裡順順利利。

貴州銅仁快要失傳的手藝:龍燈

正說著吉語
​ 黑夜中,龍燈如同希望之光,為家家戶戶送去吉祥。“接燈”也很講究。主人家要將堂屋的大門打開,並在堂屋裡點燃蠟燭,擺放好瓜子、水果、茶、煙、酒、糕點和錢等,舞龍人看到主人家擺放的這些物品後,就會進入堂屋舞耍,並結合主人家的實際情況講一些吉語,都是祈求風調雨順、保佑平安、發財致富之類的吉語。舞耍時,舞龍燈的人會邊吃主人家擺放好的東西邊舞龍,主人家也會前來勸酒飲茶,這也叫“吃燈酒”。

貴州銅仁快要失傳的手藝:龍燈

浩大的隊伍
​ 孩子們也樂此不疲地跟著龍燈隊伍,未來他們也將成為舞龍隊的一員。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全縣各村寨的龍燈就會彙集到縣城或者是集鎮上,敲鑼打鼓、嗩吶響鳴、吉語連連,人們也會不由自主地走出家門觀看,隨著人們的歡呼聲,舞龍人更是倍加精神,碎碎步、耍龍頭、舞龍尾,真是“擺擺龍頭嘴,龍尾跑斷腿”。

貴州銅仁快要失傳的手藝:龍燈​這天,一些單位和部門也會在單位門前擺放些水果、茶、瓜子、花生之類的東西“接燈”。一路上的燭火照亮了整個村莊。


貴州銅仁快要失傳的手藝:龍燈

前往土地廟準備化燈

罷燈”。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舞龍就算是結束了,在侗鄉玉屏,舞龍結束叫罷燈,罷燈前要先遊寨、拜廟神、祭龍神,將寨子裡的每條道路上點亮蠟燭。

貴州銅仁快要失傳的手藝:龍燈

在去往土地廟的路上點上蠟燭
​“罷燈”即燒龍,燒龍時需要到水岸,放準備好的炮竹,玩龍燈的人會從火身上跳過去,當然是火變小的情況下。等火熄滅後便可以回家。

貴州銅仁快要失傳的手藝:龍燈​然後第二天村民會聚集在一起吃飯。

而坐龍燈這門技術也漸漸的失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