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人覺得學相聲必須要學太平歌詞呢?

譴責尛悅13091896


因為太平歌詞是相聲演員的基本功課,相聲講究“說學逗唱”,其中唱就是指太平歌詞和數來寶


先說太平歌詞源於清代初葉,在順治年間便有太平歌詞之名。是由民間曲藝蓮花落演變而來的,其文多為勸世文和民間故事,詞以行善積德、吉祥納福為主。旋律婉轉圓潤嘹亮,韻味很強

在上世紀初有相聲藝人露天演唱太平歌詞,以此作為招攬觀眾的手段,以說唱打板的形式表現。藝人手持兩塊竹板擊節輔助演唱。有詞“一文錢到手難,裡邊四方外邊圓”

後經相聲大家不斷髮揚編唱新詞,大膽改革創新,擴大了太平歌詞的影響。表現形式由單一的打板說唱演變為了撒字演唱、對口演唱等,成為了相聲藝人的基本功。說白了太平歌詞是相聲行業的硬指標,是養家餬口的基本手段,所以學相聲必學《太平歌詞》

太平歌詞有著名曲目《勸人方》《白蛇傳》《韓信算卦》《秦瓊觀陣》《文王卦》《五豬救母》等,而真正為觀眾廣泛熟知是郭德綱的普及與推廣,在德雲社的相聲演員沒有不會太平歌詞的。



獵奇哈哈包袱鋪



太平歌詞作為相聲演員的基本功之一,理應掌握,就好像你要參加高考一樣,語數外是必修課,肯定都要學的。


當然了,每一個學生的資質不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把語數外三門課都學好,所以就有人偏科,偏科不要緊,只要你的總分達到錄取分數線,一樣可以上大學,畢業了一樣可以進大企業,掙大錢。但是這其中也有限制,比如數學不好的人,就很難從事理工類的工作,如軟件工程師;語文不好的人,恐怕也從事不了秘書類的工作。人都有優缺點,關鍵是要揚長避短。


相聲演員也是如此,太平歌詞雖然是基本功,但是有的演員天生嗓子不好,太平歌詞他雖然可以唱,但是唱的不好聽,所以也別指望這樣的演員靠唱功吸引觀眾。這樣的演員很多,比如相聲大師劉寶瑞、馬三立的嗓子都不好,也並不妨礙他們成為一代宗師;現在的年輕演員,如燒餅、張九齡、孔雲龍的嗓子都一般,所以他們很少表演柳活,這個是由先天條件決定的,他們只能把更多的功夫放在其他方面。


如果太平歌詞掌握的踏實,那麼對相聲演員是有加分的,比如張雲雷、孟鶴堂、張鶴倫等等,唱起太平歌詞來都能帶動全場大合唱,這樣互動的場面多麼壯觀。


所以,太平歌詞唱的好不好並不妨礙你成為一個合格的相聲演員,但是作為基本功,你可以唱的不好,但是不能不會,這個是底線!


相聲演義


說實話,曲藝這個東西要有曲,不然怎麼腆著臉叫曲藝的?相聲既然屬於曲協,那相聲為什麼算曲藝,不是脫口秀這一類的呢?

因為相聲的來源就是這幫唱八角鼓的,八角鼓藝人有八門功課,其中四門是說學逗唱,這是相聲四門功課的由來。

我們看到的相聲大部分以說為主,就以為能拋棄唱的東西了,其實老一輩兒的相聲演員都是很看重唱的。我不知道一些人憋著勁的要把相聲搞成脫口秀的心態是什麼。

所謂主流拋棄的東西,是因為歷史問題,有段時間國家只唱樣板戲,別說太平歌詞,唱京劇的都得戴帽子,掛牌子。

後來國家讓唱了之後,這些東西一方面十年浩劫很多老藝人沒有留下傳人,會唱的少了。

二來本著與時俱進的原則,老藝術希望說新節目唱新段子,有不少藝人唱編過具有時代特色的太平歌詞新節目,在娛樂貧乏的年代也有不少聽眾。但是,實話說,國家要前進,越來越多的娛樂方式,唱歌跳舞電視電影,豐富多彩,至少都比太平歌詞好聽。

藝人就不愛唱了,不光太平歌詞,蓮花落、琴書、快書、單絃、大鼓書包括一些小曲小調都很少有人唱了。

還記得郭冬臨和馮鞏春晚有一個相聲唱“火紅的太陽剛出山”那段嗎?就是覺得大家不喜歡聽,所以藝人不唱。真正愛相聲的,我想都是喜歡唱的,不然直接去說脫口秀多好啊,又沒有那麼多門戶之見。

姜昆和馬季的成名,更像是傳統相聲老藝人交給國家的一個作業,不是按照傳統師徒的方式那麼教的,而是你喜歡學什麼我教你什麼,不喜歡學那就別學了。

感覺就是特別寵溺,孩子怕是被寵壞了。所以相聲是從馬季這一支開始拋開傳統的。

馬季也一直覺得自己是新社會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應該跟老藝人有一些區別,雖然他很喜歡傳統相聲,也愛學愛說傳統段子,但一生更重要的事業是創編,被“做一塊磚思想”侷限著。

郭德綱一直是以說傳統相聲為主的,傳承傳統文化旗幟鮮明。非要說郭德綱撿起了一些自然淘汰的東西,這個說法也是對的,但既然是傳承,就必須要撿起。

國家的文化斷層就是因為丟棄的太多了。

太平歌詞傳唱度不高的另一個原因是思想性的問題,有一些迷信色彩比如說善有善報投胎怎麼著之類的,還有一些舊社會特有的錯誤思想,比如寧受三分冤屈你也別告狀啊之類的,現在法治社會,有啥委屈的上法院告去唄。

因為這些個原因,要想唱就需要改詞,就拿一個《勸人方》來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詞,版本太多了。但我認為,改詞也比讓這個東西失傳了好。傳統的這東西,什麼時候不是用舊了之後修修補補繼續用的。今天的太極拳跟古代的太極拳一樣嗎?是有不同的。今天的佛教跟唐朝的佛教一樣嗎?也是有不同的。

傳承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絕不是絕不是用舊了扔掉的。

所以郭德綱即使唱太平歌詞,作為傳承也只是表明他會,他有在學,平時演出或者上電視我們很少聽他唱完整一段的。

說相聲的尤其是老藝人,一直說的一句話就是“寧可你不說,不能你不會。”

很高興能看到現在大家因為郭德綱願意在去討論太平歌詞,願意學唱小曲小調,願意去聊去了解傳統曲藝。

在傳承傳統文化上我們是應該用點心了。

至於題主問的,為什麼有的人覺得學相聲必須要學太平歌詞?

因為相聲本門唱就是太平歌詞。


小涯子



手機用戶50033158426


沒有郭德綱之前有幾個人會聽相聲,會說相聲,現在郭德綱把相聲帶火了,一群文化流氓,混混,下三濫團體又都跑出來裝大尾巴鷹了,一個個都尼瑪充相聲大師。相聲藝術家,媽的了,人要臉樹要皮,一些垃圾怎麼不自殺了呢


非凡人生0277


這句話說的不夠嚴謹,應該是說:說好相聲,說學逗唱是基本功.你會太平歌詞你也不一定能說好相聲,當然你也可以上臺表現其它才藝,推薦看看洛桑學藝的那種相聲,像什麼博士公式相聲就是垃圾吹牛皮


衛生紙的價值



乙卞


那是在過去、在舊社會,侯寶林先生曾經專門講過。舊社會相聲不入流,只能撂地攤兒,藝人為了招攬客人,一邊唱著太平歌詞、一邊手捻白沙寫字,形同乞討,當人們聚攏,藝人才開始說相聲(候先生說到此時面容悽慘)。所以,舊時代太平歌詞是相聲藝人必修功課;現在相聲已入大雅之堂,有了自己的地位,太平歌詞可以壽終正寢了!


尷尬半生


相聲藝人是雜家,演員肚,雜貨鋪。太平歌詞屬於子弟書的範圍,大清兵勇無事喜歡唱,蓮花落,太平歌詞,什不閒 ,統稱子弟書。相聲藝人的基本功就有太平歌詞。


頌風f


謝謝悟空先生提問:

太平歌詞是相聲藝人的基本功,是相聲藝人撩地演出前,‘’粘場子‘’的演出,舊時相聲藝人,撩地演出,必須會,不然難以吸引‘’衣食父母‘’之稱的觀眾,可能影響自己飯碗的‘’豐與欠‘’。

今天相聲藝人,有不同的‘’飯碗‘’,唱與不唱,不同,可能有些‘’金飯碗‘’的相聲藝人,即是不說相聲,不也是海吃大餐嗎!因為這些藝人已經不需要‘’衣食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