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縣多舉措狠抓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工作

為切實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工作,落實營養餐惠民政策,隴西縣著力在營養餐供餐制度保障、供餐模式、聯動機制、食堂建設、資金監管、宣傳教育等方面下功夫,逐步形成了以“學校食堂供餐為主、企業配送為補充”的營養餐工作格局。

(一)健全規章制度,強化供餐制度保障。針對近年來農村學校人數減少、學校分散等實際問題,隴西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成員單位圍繞供餐模式及制度建設、食品安全監管、營養狀況監測、食堂建設規劃、專項資金監管等重點環節進行了認真研究,先後研究制定了《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管理制度》《食品驗收登記制度》《從業人員管理制度》《食品留樣監測制度》《督導巡查制度》等“六大管理制度”,為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提供了制度支撐與保障。

(二)精選供餐模式,實現營養安全供餐。為確保學生營養就餐、安全就餐,2013年以來,薄弱學校食堂項目的投用,營養餐食品逐漸由原來較為單一蛋奶供餐模式逐漸向多樣化營養食譜轉變,各學校充分發揮膳食委員會職能,參與營養食譜的制定和監督,有效解決了就餐學生因營養餐單一出現的厭食、浪費的問題。目前,隴西縣營養餐供餐模式主要有:一是食堂供餐模式。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食堂項目竣工投用後,食堂供餐學生人數比例進一步增加。在實施過程中,積極推行營養餐選餐方式,供餐內容廣泛徵求學生、家長意見,供餐學校食堂依據學校膳食委員會制定的營養餐帶量食譜,保證主食和湯類等供餐品種,每餐供餐食品至少三種以上。食堂學校對營養餐帶量食譜進行上報教體局營養辦進行審核,對價格不合理,食品安全存在風險、營養成分單一的營養餐食譜,督促學校進一步更新完善。二是食堂輻射配送模式。針對個別農村小學和教學點與開辦食堂的初中校、中心校距離較近,交通相對便利的特點,採取鄉鎮中心小學或規模較大的食堂輻射周邊村小學或教學點的供餐模式。為保證營養餐安全、快捷、保溫送達各校,供餐學校加大人員和資金投入,購置符合要求的保溫、保鮮設備,為營養改善計劃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質保障。食堂供餐和食堂輻射配送模式對提高供餐質量和降低食品安全風險發揮了重要作用,初步實現學區內食堂資源優質共享。三是企業配送模式。對農村學生人數較少,暫無條件開辦食堂邊遠小學或教學點實行食品配送商配送模式,通過課間加餐等形式實施營養改善計劃,供餐企業由縣上統一招標確定,供餐內容主要有品牌純牛奶、雞蛋、蘋果汁等。

(三)實施聯動機制,築牢食品安全防線。為保證學生就餐安全,營養改善計劃領導小組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一是開展專項督查。營養改善計劃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定期組織召開聯席會議制度。隴西縣食藥監局、教體局每年開展專項食品安全檢查,全縣17個鄉鎮都相應成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不定期對包括營養餐食品在內的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實現學校食品安全監管的全覆蓋。把營養改善計劃工作列入常規督查的重要內容,每學年進行常規督查,對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要求限期整改落實。營養餐學校按照隴西縣營養辦制定的《工作手冊》和《檔案目錄索引》,確保營養餐規範順利實施和檔案資料的真實、完整。二是開展從業人員食品安全培訓。實施營養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以來,隴西縣不斷加強對食堂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堅持“先培訓,後上崗”原則,每年定期開展食堂從業人員食品安全培訓。

(四)加快項目建設,提升食堂硬件保障。2011年以來,隴西縣共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堂項目99個,總投資4508萬元,食堂建築面積22570平方米,已全部建成投用。學校食堂按要求設置了貯藏間、操作間、餐廳,為學生提供了衛生乾淨的就餐空間。積極爭取中國關工委在全國實施的“春苗營養廚房”公益項目,並將“春苗營養廚房”項目納入項目規劃,完成10所農村學校配備價值47萬元廚房設備,有效改善部分農村學校食堂設備短缺的現狀。團縣委積極牽頭爭取“廣發銀行希望廚房項目”,為4所邊遠農村小學食堂捐贈14.4萬廚房設備。

(五)嚴格食堂管理,發揮示範帶動效應。食堂管理方面力求做到精細化、規範化,學校營養膳食委員會每學期定期召開膳食委員會工作會議,及時反饋意見建議,嚴格落實學校負責人陪餐和48小時食品成品留樣制度,學校食堂均按要求辦理了《餐飲服務許可證》,所有從業人員均辦理了健康證,每年按要求及時進行年檢和體檢;2016年以來省教育廳向隴西縣義務教育學校食堂配備了24類、4.3萬套廚具、餐具及四人餐桌椅等食堂設備。根據省市要求,積極開展市級示範性食堂創建活動,隴西縣5所學校食堂成功晉級定西市市級示範性學校食堂。

(六)強化資金監管,確保惠民政策落地。為規範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管理,隴西縣進一步細化營養餐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制定了《隴西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嚴格按照營養餐資金“先實施,再審核,後報賬”管理程序及時撥付每月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在實施過程中,依託學生實名制系統、學籍管理系統等信息資源,加強營養餐學生信息動態監管,對營養餐享受人數異動情況進行月通報制度,有效防範套領冒領行為。2018年撥付年度營養餐實施資金784.9萬元。

(七)強化宣傳教育,努力營造良好氛圍。隴西縣通過發放《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營養改善計劃工作手冊》、營養改善計劃政策宣傳卡等形式,廣泛宣傳惠民政策和食品安全常識,營造了良好的食品安全氛圍。各學校利用校園(班級)黑板報、宣傳窗、校園廣播系統、主題班會、校園網絡、食堂餐廳和寢室等宣傳陣地廣泛宣傳食品安全、科學飲食、文明就餐等方面知識,培養學生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等良好行為習慣。

據瞭解,2018年隴西縣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學校數為215所(含教學點),其中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2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8所,完全小學109所,教學點6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40883名學生享受營養改善計劃,其中小學27919人,初中12964人。全縣現有義務教育學校食堂81家,39851名義務教育學生通過食堂供餐或依託學校食堂供餐享受營養改善計劃,佔享受營養餐學生總數的97.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