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虎」文化的由來!

《周易·乾卦文》以“雲從龍,風從虎”留下了關於虎的最初文字記錄,從中不難看出虎文化在中國淵遠流長,它很早就成為了中國的圖騰之一。

中華“虎”文化的由來!

由於虎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自古以來就被用於象徵軍人的勇敢和堅強,如虎將、虎臣、虎士等。古代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一隻老虎,稱為虎符。在文字、語言、詩歌、文學、雕塑、繪畫、小說、戲曲、民俗,以及更為廣泛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兒歌等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中,虎的形象無所不在,成為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華“虎”文化的由來!

虎文化是中國文化傳統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它一直被當作是權力和力量的象徵,為人們所敬畏。在中國生肖中虎排位第三,普遍被認為是世上所有獸類的統治者,出生於虎年的人被認為是英勇的、樂觀的,也是寬容的、慷慨的,他們能夠長壽而且善於領導而非服從。

中華“虎”文化的由來!

虎的形象和稱謂曾經出現在歷代的歌舞和戲劇中,如元朝雜劇《虎頭牌》,清朝傳奇《虎囊彈》、崑曲《虎囊彈》、京劇《虎牢關》、《臥虎溝》、《胭脂虎》等,不勝枚舉。《水滸》裡,武松景陽岡打虎的故事,在中國堪稱家喻戶曉。

中華“虎”文化的由來!

國人深愛老虎的勇猛和力量,故稱其為百獸之王。在古代,老虎傷人之事時時發生,就有成語:“談虎色變”之說;接下來,就出現了“坐山觀虎鬥”、“老虎屁股摸不得”、“虎口拔牙”後來,又引申為“伴君如伴虎”,形容皇帝跟老虎一樣兇,翻臉就傷人。孔子游泰山,遇見一位婦女痛哭,派弟子上前問話,原來她和家人為了躲避不堪重負的賦稅才遷居深山,丈夫、兒子都被山裡老虎吃了,她傷心痛哭卻不肯下山,孔子嘆曰:“苛政猛於虎!”

中華“虎”文化的由來!

虎也是高尚威望的象徵。老虎前額上的花紋構成中國的“王”字,事實上,中國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來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國人巧妙地以它前額上的花紋作為一個漢字,意思是統治者。如今,這個字已成為了百家姓中的一個了。古代的強盜首領也將虎皮鋪在自己的座位上以顯示自己的至高地位。

中華“虎”文化的由來!

作為古夜郎之國轄地的黔西南,也深受虎文化的影響,貞豐就在三岔河湖畔開闢了“虎園”,園內摩崖碑共66個各異的“虎”字。為能達到生前也能辟邪消災的目的,祖先們又演繹出許多與虎相關的“虎”文化。比如虎有“上山虎”、“下山虎”、“臥虎”、“走虎”之別。“上山虎”寓有“富裕”和“進取”,“下山虎”意含“落魄”走下坡路。此外,在吉祥寓意上的“虎虎(富富)生威”、“虎(富)年吉祥”、“虎(富)年有餘(魚)”等等的口彩,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虎雖剛猛兇猛玉,但也有柔情的一面。近期的作品中也不乏虎類題材。其虎類作品一改常態,以萌態可掬示人。

中華“虎”文化的由來!

▲此為新作墨玉子料牌-頑虎初步設計畫稿

中華“虎”文化的由來!

▲小虎輪廓以面帶線,突出層次。類似橢圓的牌型更加的突出空間感。

中華“虎”文化的由來!

▲畫虎如畫人,其神在眼。虎之睛如瑪瑙、珍珠,十分逼真。望之炯炯有神,動人心魄。白肉部分巧雕虎爪,肥厚有力,蒼勁不頹。

中華“虎”文化的由來!

▲墨玉子料-頑虎小把件

中華“虎”文化的由來!

▲可以看出,頑虎把牌的毛髮採用陰雕技法,將其雕刻得栩栩如生。小虎體格強壯,肌骨間似乎蘊藏著力的勃發,虎額上的“王”字紋若隱若現,虎眼炯炯有神,萌態可拘。童趣十足之頑皮虎子,招手企盼,憨態逗趣,此皆人間之可愛者也!

中華“虎”文化的由來!

▲墨玉把玩牌-頑虎

中華“虎”文化的由來!

▲此作亦採用陰雕技法雕琢,利用亞光和高光相結合,突出作品層次。牌型規整大氣。畫面構思頗具生活情趣。虎兄虎弟嬉戲打鬧,生龍活虎,讓人忍俊不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