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地攤」到請博士後一個鋼材老闆「熬」兩年悟出民參軍正確之路

李琴

2015年,軍民融合發展被提升到國家戰略,2016年,軍改正式實施。在接近兩年的時間裡,武漢辰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繼烈,用一個“熬”字來形容這段日子。“很多企業都熬垮了,我就撐著,軍民融合的市場前景我還是很看好的。”只是,這種“熬”並不是普遍意義上的“乾熬”。轉型,是劉繼烈風險中謀出路的首要思考。

初期

鋼材老闆被調侃

“還沒人家騎自行車的賺錢”

劉繼烈,1965年生,膀闊腰圓,細眼薄唇,手中捏著深咖色皮包,一件淺綠色polo衫規規整整紮在腰間,整個人看起來幹練、機警。

52 歲的他,臉上少有滄桑。在成為科技產業老總前,他是黃石衛生學院的畢業生,主修醫藥專業,畢業後在武漢一家醫院的過敏反應科抗原實驗室,一呆就是15年。

醫生轉行做科技,很多人聽聽就覺得不靠譜,劉繼烈也笑,說一切都是偶然。八十到九十年代,中國流行第三產業,當時,劉繼烈所處的醫院,由院長牽頭搞起轉型,正趕上鐵路計劃經濟,醫院便聯合中鐵物資總公司向武漢鋼鐵公司供貨。

幹了幾年,劉繼烈將這項產業搞得有聲有色。1998年,“不安分”的他不甘再受限於體制內,終是提出辭職,徹底搞起經營。2001年,聯合4位不同領域的朋友,他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武漢力森物資有限公司,因有軍方相關的人脈資源,主要對接軍工企業和民企做鋼材生意。劉繼烈坦誠自己最初也不確定這能不能賺錢,“就是想折騰一下嘛。”

這一“折騰”就是好幾年過去,劉繼烈漸漸覺出其中的辛酸。他說,供貨的原材料和配套產品之間,在利潤上有很大的差距。鋼材的行情每天一打開電腦就能知道,這就導致對方根本不給你“發財”的機會。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劉繼烈的朋友曾打趣他道:“你別看你們幾輛大卡車拉來的東西,還不如別人自行車拎一兜賺錢呢。”這話可把劉繼烈氣壞了,資金壓得多,利潤又小,這種被他比喻成“擺地攤”的買賣,他開始思考著,是時候轉型了.......

“擺地攤”到請博士後一個鋼材老闆“熬”兩年悟出民參軍正確之路

光纜自動收放系統

轉型

拼關係還成嗎?

“原來我在門裡面,現在大門打開了......”

2014年,劉繼烈註冊了一家新公司——武漢辰羽科技有限公司。新公司的成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在為劉繼烈腦海裡的轉型之路做鋪墊。

“擺地攤”到請博士後一個鋼材老闆“熬”兩年悟出民參軍正確之路

武漢辰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手冊

劉繼烈將公司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負責原材料的供應,這也是第一家公司成立之初的主要工作;第二階段,就開始考慮向軍工企業供應訂製的產品,如普通機電類產品;第三階段,也是劉繼烈的終極目標——針對軍方需求,做有目標的產品研發。而這,是劉繼烈多年來摸索出的經驗之談。

2008年之前,劉繼烈主要經營鋼材生意,但從08年起,他的公司就開始轉型產品,“這種轉型是有潛在性的,畢竟那個時期鋼材生意就已經大幅滑坡,不轉都不行了。”

這種轉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劉繼烈表示:“由於成立之初還不具備自主研發的能力,所以只能做鋼材、做最基礎的產品配套,幾年後發現這東西技術含量不高,很容易在比較低的層面上形成競爭,因為誰都能做。”

民營企業要參軍,由於門檻太高,要求太嚴,很多都望而卻步。劉繼烈說他沒有停止腳步,這些年公司從基礎材料入門,逐漸瞭解到軍方的產品需求,大力發展科研,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論“參軍”的經驗,劉繼烈的公司相比其它企業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但隨著近兩年軍民融合市場的快速發展,民企參軍門檻降低,越來越多的民企瞄準參軍,劉繼烈明顯感到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

“門檻降低後,很多民企發現了這個機會。比方說原來軍方三千多種門類產品有門檻要求,現在卻已減少到七百多種,大部分都已經放開。再加上做民品企業的技術更加超前,本身就有技術儲備,現在它們加入競爭,普通企業很容易就被擠掉。這就直接導致價格的壓縮,利潤空間大大縮小,不做產品創新實在是走不通了。”

“原來我們是在門裡面,現在門打開了.......”說到這裡,劉繼烈有些感慨。

未來

要做拳頭長線產品

“知識就是力量”

“我老了,腦子已經不夠用啦,現在是這些聰明人的舞臺了。”劉繼烈口裡的聰明人,指的就是公司旗下的科研人員們。

武漢辰羽科技有限公司現有團隊,光是科研人員就佔了一半。這些人多是來自武漢本地高校的博士、教授和專家,涉及機械自動化、計算機、汽車等多個專業領域。公司目前在科研上的投入已經佔到了80%左右。在劉繼烈看來,軍改的過程正是做好技術儲備的階段。

劉繼烈認為,哪怕是競爭壓力變大了,國家搞軍改還是一件大好事。軍民融合帶來了新的裝備需求和訂購,對軍隊的建設與發展是有利的。

“以前軍工企業會將比較重要和關鍵設備的採購控制起來,不對外放開。現在門檻降低,市場相對穩定,雖然軍用產品需求不大,但種類多,如果做好了,利潤還比較可觀的。”

但要做指定配套產品,過硬的科研力量是制勝的關鍵。

劉繼烈公司的科研團隊,目前正在研發某軍種信息化類的產品,在研發能力上,他自信地表示,自家公司在市場上還是很有優勢與競爭力的。

“擺地攤”到請博士後一個鋼材老闆“熬”兩年悟出民參軍正確之路

科研小組正在討論光纜自動收放控制系統

劉繼烈舉了兩個例子。

其一,在光纜設備這一塊,有些跟他們同時期,甚至是早於他們開始研究的軍工企業,目前都還只停留在方案階段,但他家公司已經把產品做出來了。

其二,在某次接地裝置的供貨競爭中,劉繼烈的公司要同時和7、8家供貨商搶單,這些供貨商中,大多都早於他們做了多年,有些企業還是指定供應商。一開始,他的心裡根本沒譜。所以,在接到對方給自己打來的訂貨電話時,他先是呆愣,隨後是狂湧而來的喜悅。他說,這是公司打得最漂亮的一仗,也是最能體現“知識就是力量的產品”。

“擺地攤”到請博士後一個鋼材老闆“熬”兩年悟出民參軍正確之路

接地裝置

相比於劉繼烈的沒底兒,直接參與研發過程的科研人員們心裡卻是有著預估的。由於軍方對於接地裝置材料性能和加工工藝的特殊要求——既要滿足電阻的要求,還要滿足抗擊打的要求,導致很多供應商達不到這個標準。在公司研究人員第五次次從實驗場地返回時,手破了,錘子打壞了,但心裡也有了底氣。

果然,他們用產品在最後把所有的競爭對手都pk掉了。

“知識就是力量。”劉繼烈更加確信這點,對科研創新之路也越發肯定。

對於企業未來的發展規劃,劉繼烈表示:“軍方的特殊要求造成了供應產品種類多、雜,就像抓藥一樣,這樣一點那樣一點,湊起來才是一副藥。以後我們希望在抓藥在這個模式上,要做拳頭長線產品。只有這樣,才能做得更精、更專,給別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為此,上週五,劉繼烈特意前往深圳量子防務在線科技有限公司,尋求專業的諮詢和幫助。量子防務團隊擁有25年以上軍工行業研究的豐富經驗,有過硬的專業素養以及良好的溝通渠道,對接軍地需求,熟稔路徑規則,致力於打造一站式軍民融合產業服務平臺,專門解決民參軍過程中企業對政策的不解,需求的不知,技術的不惑。

在公司實地走訪後,加上量子防務首席專家的具體指導,劉繼烈發出感慨:“雖然在參軍路上走了許多年,但感覺還是走在外圍,很多方面我們確實不太懂,有你們的指點,果然清晰了許多,希望能夠更加緊密的合作。”

對於未來,他已目標清晰。


更多精彩的內容可進入“軍民融合產業圈”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