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進取但就是干不好,這種困局怎麼破?曾國藩悟通這個道理,逆襲

咸豐七年(1857年)初春,曾國藩老父去世。聞此噩耗,正深處夾縫困局中的曾國藩不待咸豐帝批准,即急匆匆回籍奔喪去了。

曾國藩走的這麼心急火燎,並不是急於要見亡父最後一面。其父壽過六十八,以秀才功名得朝廷一品誥命和皇上三次賞賜,整個湘鄉再無第二人,這都是曾國藩的功勞,所以曾國藩算是對得住老父親的,老父親也是瞑目而終,沒有遺憾的。

既然如此,那曾國藩為何又如此這般,一分一秒也等不得呢?

很進取但就是幹不好,這種困局怎麼破?曾國藩悟通這個道理,逆襲

還是左宗棠火眼金睛。當得知曾國藩就這麼走掉後,向來敢說話且從不給人留顏面的左宗棠當即指責謾罵曾國藩,說他臨陣脫逃,自私無能,其標榜的忠敬誠信都是騙人的,他就是個偽君子,虛偽的很。

左宗棠的這一番幾乎沒有底線的攻擊讓曾國藩很痛苦,他覺得左宗棠這廝太過分,自己一直視他為朋友,而他卻專挑這個時候朝自己的傷口上撒鹽。為了排解此種痛苦和憤怒,曾國藩發誓永不與左宗棠說話。

雖說左宗棠話說的確實夠狠,夠傷人,但曾國藩背地裡卻也不得不承認,左大炮點中了他的要害。他之所以這麼一刻不能等地走掉,名義上是奔喪心切,其實是藉機逃脫當時他所面臨的困局。

說句不好聽的,是老父之死救了他。

沒有這個綱常藉口,曾國藩很難甩掉眼下處處掣肘的爛攤子,而硬撐下去日後的局面可能更糟。現在好了,借奔喪將爛攤子扔給江西,自己不僅能喘口氣,尋思尋思將來的出路,更關鍵的,此舉無形中還能給朝廷一個難堪。

而這難堪就是日後討價還價的砝碼。

客觀地說,此時的曾國藩絲毫沒有半個聖人的境界水平,當時的他很像一個鬱郁不得志,少擔當,多算計的俗人。

至於是不是虛偽,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很進取但就是幹不好,這種困局怎麼破?曾國藩悟通這個道理,逆襲

在曾國藩的歷史中,此刻他所面臨的困局很有名,也很典型,凡進取但不得法的人都有可能遇到——

就說曾國藩吧,自咸豐二年十二月出山以來,五年時間,一邊是艱辛付出,另一邊卻不是回報,而是誤解、傷痛以及屈辱。自己打脫牙和血吞,換來的除了憋屈,好像並沒有其他東西。為什麼自己的滿腔熱血、一顆忠心上至皇上,下至同僚都視而不見呢?

不僅視而不見,相反還要送上猜忌、排擠、指責、謾罵!

明明自己是湘軍的領軍人物,可結果升官的卻一直是別人。像胡林翼這樣的梟雄人物升官也就罷了,偏偏心眼壞、能力不也行的陶恩培之流也能一路高升。

這公平嗎?

曾國藩覺得這很不公平,但與此同時,他又覺得自己沒有談論公平的資格。說功勞,自己確實有過一些,這五年先後打下了武昌、漢陽等地,可要命的是,打下的這些地盤總是得而復失,更鬱悶的是,得而復失後,別人又總能奪回來,總之繞過一大圈,最後的功勞總是別人的。

這究竟是自己的運氣不好?還是能力不夠?

回到荷葉塘老家的曾國藩整日咀嚼這些,就跟咱們遇到這種困局時一樣,想不通,睡不著,不停地問自己,出路在哪裡?前途又在何處?

有哲人說過,如果人生是一部向上階梯的話,很多人幾步之後就會停下來,這些人在擁擠的階梯上要麼築巢、要麼徘徊,要麼乾脆跳下去;還有一小部分人會擺脫擁擠繼續向上走,但除了天才,幾步之後所有人都會被迫停下來,這時候向上的階梯會向每個人索要通行證,通行證不是智慧,不是運氣,而是脫胎換骨的悟性和勇氣。

總之,沒有脫胎換骨改變過自己的人,終將難有改變世界的機會。

如哲人所言,當時的曾國藩就站在這並不擁擠,不上不下的階梯上,讓人欽佩也讓人羨慕的是,他最終完成了那能見青雲的脫胎換骨。

很進取但就是幹不好,這種困局怎麼破?曾國藩悟通這個道理,逆襲

關於曾國藩是怎麼完成這脫胎換骨的,傳奇的味道很濃。

最有名的說法是得道高人用一本《道德經》恰逢其時地點醒了曾國藩。

拋開神乎其神的得道高人不談,曾國藩究竟從《道德經》中領悟到了什麼東西,一下子就讓他完成了這“神蹟”般的脫胎換骨?

簡單說就是從《道德經》中得來了一句話——“柔勝剛,弱勝強。”

大徹大悟之言向來是被世人讀爛了的,要取得其中的精髓非得有痛徹心扉的經歷和恰到好處的悟性不可。當曾國藩被這句話徹底點醒後,他才意識到此前自己秉持的處世之道看似有理有據,其實不過是碰壁之道。

用直接的、硬碰硬的方式與人事打交道,曾國藩其實是受了祖父“男兒以懦弱無剛為恥”這一條家訓的影響,但幾年硬碰硬下來,不是埋下了隱患得罪了人,就是得了無數的人為障礙。直到領悟到“柔勝剛,弱勝強”的真諦後,他才意識到大柔其實非柔,至剛其實無剛。

心中的鬱結這麼徹底打開後,《道德經》的點撥終於化成了曾國藩脫胎換骨後的處世之道——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

這話什麼意思呢?不同心境下能解讀出不同東西,單說一種咱認為舒服的吧。做人做事,強勢硬碰硬容易折,一折人就容易頹,所以高明之人做人做事,往往都懷揣著敬畏之心,高看人一眼,高看事一眼,表面有吃虧的時候,其實是人不折,事不廢;再一點,帶著強烈的慾望做人做事,特容易爭強好勝,針鋒相對,這回能贏不代表下回,所以不如道義為先,那樣才能在輸贏間進退自如,最後的大勝大贏才會屬於你。

再說知其雄,守其雌。簡單說,人要會低頭做事,抬頭看人。示弱不丟人,那是低到塵埃裡,和光同塵的大智慧。

悟透了這些,再聯想到摯交好友胡林翼在湖北官場的所作所為,曾國藩這才回過味來,人家哪裡是沒有大丈夫氣節,分明是深諳以柔勝剛的要義。

胡林翼究竟幹了什麼,讓曾國藩一開始看不懂、瞧不起,後來又暗自佩服的很呢?

很進取但就是幹不好,這種困局怎麼破?曾國藩悟通這個道理,逆襲

晚清的官場上,省一級向來有督撫互相制衡的傳統,少有督撫一團和氣的時候,尤其一個是滿人,一個是漢人的時候。但在湖北,這個傳統被打破了,巡撫胡林翼和總督官文兩人的關係別提有多融洽了,又或者說,主要任務就是盯著胡林翼的滿人官文,不但不盯著,相反處處給胡林翼行方面。

當然,一開始的局面也不是這樣,但胡林翼藉機幹了件事,不和諧的局面立馬就和諧了。

官文是個令湖北官場憎惡的滿人權貴。一天,他六姨太過三十歲生日,為了讓自己的心肝小寶貝有面子,官文以總督衙門的名義向武昌官場撒了一圈請柬,意思是都來給我這六姨太捧捧場。

可到正日子那天,湖北官場無一人到場祝賀。就在官文和六姨太尷尬難受的時候,奇蹟出現了,堂堂湖北巡撫胡林翼竟帶著大禮屈尊來給一個小妾祝壽來了。

一見這情景,湖北官場中的那些人坐不住了,既然巡撫大人都這麼給面子,那必須得跟上呀。就這麼,原本無人喝彩的現場變成了滿堂彩,官文六姨太樂滋滋地爽極了。

到這,胡林翼的戲碼還沒結束呢,給官文這六姨太祝完壽之後,他又主動把這小妾請到了自己府上,為得的是什麼?讓自己老孃認這小妾作乾女兒,自己則作這小妾的乾哥哥。

胡林翼老孃配合的也是無話可說,上來就送人大金鐲子,這一套戲下來,官文六姨太直接就暈了,愣是把胡林翼一家當成了親人。

回去就跟寵幸自個的官文說,現在都是一家人了,以後可不能再為難我家乾哥哥胡林翼了。

官文這邊直點頭,那邊的胡林翼更會做人,把官文捧得高高的,任何場合恭敬順從的要命。

如此一來,本就不幹實事的官文果然十分愉快地來了個大撒把,湖北的軍事民事就這麼全到了胡林翼手裡。

擱以前,這種事曾國藩是萬萬幹不來的,能幹來哪還有打脫牙和血吞的憋屈。

但徹底開悟之後,曾國藩不這麼想了,他覺得胡林翼才是真正的高人,他要做這樣的高人。

很進取但就是幹不好,這種困局怎麼破?曾國藩悟通這個道理,逆襲

咸豐八年六月初三,正當曾國藩覺得自己可以再戰亂世風雲的時候,咸豐的上諭到了。

接過咸豐的上諭,此時的曾國藩再無從前的強勢做作,討價還價,啥督撫實職,有沒有無所謂,能有機會把先前沒幹好、沒幹成的事幹起來比什麼都重要。

因為脫了胎,換了骨,這一回曾國藩幾乎是接過上諭就出發,乾脆的一點鬱結都沒有。

重回長沙,曾國藩上來就挺狠,一點彎子不繞,直接拿左宗棠試了試自己脫胎換骨後的境界水平。

此前不是說永不與左宗棠說話了嘛!現在不僅要說,還要主動上門,心悅誠服,身段極低地說!

這就是邁過心裡最難邁的坎,就永遠不會再有坎!

然而,左宗棠可不是隨便示個好,他就能買賬的主,弄得不好,這位晚清頭號大刺頭連門可能都不讓曾國藩進。

事實上,曾國藩差點就遭遇了這種尷尬,所幸他身段低到了讓左宗棠無話可說。

身段具體怎麼個低法呢?曾國藩一點官譜沒擺,身穿便服坐一轎前來,未到左府,早早地就下了轎,一人徒步前來登門。

可即便如此,左宗棠也只是勉強開了個側門讓曾國藩進來。

對此,此時的曾國藩早已泰然若之。

進到左府見到左宗棠之後,曾國藩態度極為誠懇真摯。上來他表達了幾個意思,第一個,你以前說的那些話都是很有道理的,話重但都是好心;第二個,很後悔當時沒能採納你的建議,要不事早幹成了;第三個,你老兄字寫的好,我這兒有幅聯語,想請老兄幫我寫一寫,完了好掛起來。

說前兩點,左宗棠必然要當今諸葛亮一番,說完第三點,左宗棠自然要問,你想寫哪幾句?

這時候,輪到曾國藩展心志了——

上聯:敬勝怠,義勝欲;

下聯:知其雄,守其雌。

左宗棠一聽,原來是老子消極避世那一套,當即對曾國藩表示了嗤之以鼻,“今亮”的張狂一上身,左宗棠二話不說,提筆給曾國藩寫了一幅聯,當然不是曾國藩心中的那十二個字。

上聯:集眾思,廣忠益;

下聯:寬小過,總大綱。

面對身段高過屋簷的左宗棠,曾國藩什麼反應呢?

嘴上說,有道理!有道理!心裡則說,何須爭辯!雙手則是恭敬地接過左宗棠的諄諄教誨。

言己,尊他,不爭不辯,讓他人在對面高處,自家的山峰在心中——始一出手,曾國藩的守其雌之道可以說玩的就是爐火純青。

果然,讓左宗棠甚為受用的拜訪結束後,左府中門大開,恭送曾國藩走人。

柔弱之下的不言之勝原來如此。

從那以後,曾國藩在長沙官場徹底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