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故事|運河畔的童年

我的家鄉坐落在古老的南運河畔。小時候,我和小夥伴們常常玩耍嬉戲於運河堤上。立春過後,堤旁的柳枝競相吐出嫩綠的新芽;夏天,放眼望去,堤岸翠柳成蔭,河水波浪蕩漾,那彎彎曲曲的河道猶如“一水護田將綠繞”的飄帶穿過綠色的地毯。

那時候,大人們上工後,我們會約好時間,三五成群地跑到河邊去尋找小鳥,鳥聲嚶嚶,此起彼伏,總聽著叫聲很近,可溜到近前卻連鳥的影子也找不到。我們便只好跑到樹底下,人摞人地依次腳蹬著肩攀到樹杈上,劈下幾把柔軟新綠的柳枝兒丟下來,隨後每人抓上一把,跑回村裡送給那些不願遠足的小姑娘們手中。她們的手很巧,柳枝在她們的手上折來彎去很快便成為各式各樣的新奇玩意兒,我們這些頑皮的男孩子便圍著她們開心地互相爭搶著。

運河故事|運河畔的童年

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們會去河邊拾螺殼、撿泥猴,快樂無比。有時河水落下,我們會像魚鷹一樣跳入水中,摸小魚,捉小蝦。到了夏天,我們就會去河裡游泳嬉戲。那欹斜的河坡更是我們歡樂的地方,我們會把從水底裡抓出的一把把紅膠泥抹到河坡上當滑梯,隨後爭搶著從坡上一直滑到水裡,撲通、撲通像扎猛子的海豚,激起四濺的水花。玩得盡興時,我們會得意忘形,不願回家,惹得大人們也十分著急。回家後,母親告誡我們以後不準再去。可過不了多久,我們又把大人們的話語全都忘到了腦後,便悄悄地溜到河邊,折下倒垂的柳條拿在手中,撲蜻蜓、捉蟋蟀、追小鳥。

天氣炎熱的時候,隨著夜幕的降臨,我便跟著父親來到河堤納涼。大人們有時興致來了,會給我們講好多妙趣橫生的笑話,好聽極了。他們講累了,就眯起眼睛和我們一起聆聽這河裡的蛙聲。蛙鼓陣陣,匯成一曲和諧美妙的樂章,響徹夜空,似乎有意要喚醒月宮中的嫦娥,叫回月宮中的玉兔。遇到月亮偷閒的時候,河邊的螢火蟲便忙碌起來,他們像流星一樣飛來飛去,逗人的眼睛,我們抓來撲去卻很難捉到。掃興之餘,我們就依在大人們的身旁,數著天上的星星做著自己的夢。醒來一瞧,自己竟躺在了自家的炕上,原來是被大人抱回了家中。揉揉惺忪的睡眼,透過紗窗,看著晨曦爬上了樹梢。此時河堤的柳林中那些不知名字的小鳥,便早已蹦跳著撘窩築巢,時時傳來婉轉而惹人陶醉的歌聲。

村子的柳堤旁有一棵古老的杜梨樹,長得很高,樹幹粗得需要我們兩三個人合抱才能圍攏起來。那高大的樹冠常常也是喜鵲逗留棲息的地方。我們站在樹下,望著那些自由自在的喜鵲在高高的樹枝和窩巢之間飛來蹦去很是羨慕,於是便搬來梯子爬上樹杈,用一根竹竿把喜鵲窩捅落下來。結果窩裡什麼也沒有,我們失望地嘟嚷半天,只好怏怏地回家。有時,我們也會碰上大人們,這時他們便會狠狠地訓斥我們一頓,告誡我們以後不要這樣做。

教訓之後,我們不敢掏鳥窩了,便只好溜到河邊繼續幹些抓蝦摸魚掏螃蟹的事。每到秋後河水少了的時候,我們便光著腳丫跑遍整個河邊。在水退去的地方,一個個像拳頭大小的洞穴便是螃蟹的窩兒。這時按我們的經驗不要輕易地把手伸進去,否則會有躲藏在窩裡的蛇或鱔魚嚇你一跳。我們用一根柳樹枝探進窩裡,如果感到硬梆梆的才肯下手,將手背緊緊地貼近窩的邊沿,手心向下,抓住螃蟹的蓋子慢慢地把它“將”出來。時間不久,我們每人逮上三五隻便宣佈告捷,然後在柳堤邊找一個被雨水衝空的樹根底部的“狼窩”,堆上幹樹枝,把螃蟹腿用細鐵絲捆住,放在被風吹動的紅紅的火苗上,等樹枝燒完了,這些張牙舞爪的螃蟹便很老實地成為我們的野味美餐。

運河故事|運河畔的童年

春去秋來,歲月流逝,隨著我們的長大,古老的運河畔不再是我童年時的樣子了,但我依然追逐著那童年的夢想,更企盼著那幸福的明天。

(本文為“大運河沿線八省市社科聯+北京市網信辦”聯合主辦的“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集發佈活動來稿。)

我們是大運河文化在線,專注於文化傳承,講述故事,搭建文創,在我們這裡,文化不再高高在上,而是生活的調味品,關注我們,在閒愜的生活中品嚐文化帶來的悠揚滋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