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農民發明考古神器,5年盜墓3百餘座,考古學家:確實很好用

近年來,盜墓一直是熱門話題,吸引著許多民間考古愛好者。探究其原因,一方面因為神秘莫測的古墓和文物,另一方面也因為盜墓者神奇技藝和工具。今天要說的這件“考古神器”可謂家喻戶曉,它就是我國特有的發明創造,曾經作為盜墓工具的“洛陽鏟”。可以說,沒有洛陽鏟就沒有持續百年的盜墓風潮,也沒有中國考古學的巨大發展。

洛陽農民發明考古神器,5年盜墓3百餘座,考古學家:確實很好用

關於洛陽鏟的來源一直存在爭議。按照民間傳說,“洛陽鏟”出現在民國時期,發明人是洛陽農民李鴨子。洛陽地區是我國古墓最集中的區域,保守估計有20萬座以上。特別是北邙山上的古墓星羅棋佈,李鴨子早年就在此地以盜墓為生。在一次趕集的過程中,李鴨子看到別人用圓鏟挖洞埋竹竿,帶出許多地下的泥土。他由此獲得啟發,發明了盜墓用的“馬蹄鏟”。

洛陽農民發明考古神器,5年盜墓3百餘座,考古學家:確實很好用

靠著這件神器,李鴨子在5年之間盜墓3百餘座,從貧苦農民成為了“盜墓大師”。民國時期不重視古墓保護,當地許多村莊人人都懂使用“洛陽鏟”,洛陽附近被挖得千瘡百孔,古墓遭到嚴重破壞,大量國寶文物流失海外。好笑的是,李鴨子去世以後,民間傳說他墓中有盜墓所得的珍寶。於是,一波又一波的盜墓者紛至沓來,用“洛陽鏟”墓地周圍打了好多洞,是否被盜不得而知。

洛陽農民發明考古神器,5年盜墓3百餘座,考古學家:確實很好用

在盜墓活動最為猖獗的民國時期,中國考古學誕生了。一批考古人帶著現代考古理念,從西方學成歸來。他們最初對“洛陽鏟”這種盜墓工具非常排斥,認為這是旁門左道,堅持使用挖掘探溝和探方的辦法。1939年,南京考古所的幾位專家在河南殷墟發掘古墓時,第一次被洛陽鏟深深震撼。

幾位考古學家在安陽小屯村東部,用數天時間挖掘了幾條探溝,確認了一座商代古墓。因天色已晚,他們收工回去休息,準備隔日開展全面發掘。可第二天到達考古現場時,大家被眼前的景象驚的說不出話來。一夜之間,他們即將發掘的商代古墓被盜掘一空,還包括不遠處沒被發現的2座古墓,地上只留下密密麻麻的圓洞,以及一些散落的青銅器碎片。

洛陽農民發明考古神器,5年盜墓3百餘座,考古學家:確實很好用

從此以後,“洛陽鏟”成為一種考古輔助工具,被許多考古學家使用。20世紀70年代,全國各地掀起了平整土地的熱潮,為了大規模探測古墓和文物,“洛陽鏟”的使用方法被傳授給許多農民。正是這一做法,直接導致了殷墟婦好墓重見天日。因為它就是當地村民學習“洛陽鏟”後,在土地上胡亂鑽探時意外發現的。

1970年,中國考古界的專家學者到非洲交流,贈送給外國友人的禮物,就是一件“洛陽鏟”模型。能夠作為國禮,說明了它在中國考古學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洛陽農民發明考古神器,5年盜墓3百餘座,考古學家:確實很好用

​如今,使用“洛陽鏟”已經成為考古專業的必備技能。一位考古學家這樣說:雖然洛陽鏟是盜墓者發明的,但確實很好用。工具沒有好壞之分,主要是看你怎麼使用它。盜墓者用“洛陽鏟”偷文物,考古學家用“洛陽鏟”保護文物,這才是本質上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