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

星期六晚上,我和朋友经过西塘河广场,忽然听到“嘭嘭”的枪战声,吓了一跳,以为出大事了。朋友说,肯定是广场上在放电影。放电影?我有些不信地走过去瞧瞧。果真,广场上有不少人或坐或站,一块电子大屏幕上正播放刘德华主演的《风暴》。

露天电影

西塘河畔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小时候老家队场上放的露天电影。和电子大屏幕不同的是,那时的大屏幕是一块宽大的黑边白布,用两竿粗壮的毛竹撑起固定。碰到下雨天,幕布不能用,就以公社房子的一个墙面作为大屏幕。

露天电影

毛竹撑起了露天电影的幕布

电影,一般三四个月放一次,放映员是父亲在上海做工时认识了的铁锁和铜锁哥俩。我们姐妹由于这层关系,往往比一般的孩子早知道放映信息,也就多了一些让人羡慕的资本。到了这天,待父亲去接铁锁、铜锁的船一走,我们姐妹便开始骄傲地在全村散布消息,这消息至少比村里的广播早半天时间,于是一整天,全村的人像打了鸡血一般,兴奋异常,农活早早干完,队场速速扫净,晚饭匆匆扒完。对于我们小孩来说,还有一项任务等着我们,那就是抢位置。位置太靠前,一场电影下来,脖子酸痛无比,太靠后,看不清听不清。唯有中间才是最佳位置。这个道理谁都懂,所以要抢。抢到好位置,还不能万事大吉,待留下一个人看管,否则很容易被掉包。

露天电影

那个年代的露天电影极受欢迎

我们就碰到过被掉包的倒霉事。那天吃早饭的时候,爸爸神秘地说:“等会我去青浦徐泾接铁锁、铜锁哥俩,今晚的电影是《小兵张嘎》,这可是最热门的电影,各地都在抢着放,上次去的时候,我和你铁锁、铜锁哥俩就定好的。”看爸爸的表情,《小兵张嘎》肯定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为了抢占最佳位置,下午三点多,太阳还高高在上,我们姐妹俩一人扛着一张做好标记的长凳直奔队场。我们用粉笔以长凳为中心画了一个圆圈,意思这就是我们的。自以为万无一失了就去割草喂兔吃晚饭了。等吃好晚饭,队场上已摆满了凳子。我们抢到好位置上的凳子不见了,代之的是别人的凳子,而我们的凳子被移到了边上,离好位置“十万八千里”了。这可怎么得了?妹妹回家去搬兵,我则守住那个“始作俑者”。二姐得知情况后立即赶来,和那个“始作俑者”理论,要他立即搬离位置。谁知这个不知道是哪个村的小伙子,根本不承认挪了我们凳子,还理直气壮地说:“谁规定这位置是你们的,谁让你们没人看管的。”这句话激怒了我们姐妹三人,于是一场混战开始了。虽然我们人多势众,但毕竟都是十岁不到的娃娃,眼看我们要吃败仗了,村里的叔伯大婶们纷纷指责,那人才停了手,并搬离了地方。这件事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从此:凳在人在,人在凳在。

露天电影

看露天电影需自带条凳

在夜色快拉上帷幕时,父亲接铁锁铜锁的船到了。于是大伙快速上船帮忙搬东西,幕布、放映机、胶片箱,争先恐后地搬了上来。并迅速把宽大的幕布用两竿粗壮的毛竹撑起。铁锁铜锁哥俩利索地安装好放映机。不一会儿,一束白光射向幕布,顿时寂静漆黑的乡村犹如出现了一个明亮欢快的窗口,吸引了一些还没到的人加快了步子,还没有坐好的人赶紧找位置坐下来。那些没位置坐的人则拿块砖垫脚下,像长颈鹿般伸长了脖子站在后面看。身手敏锐的人像猴子一样爬上了树,爬上了稻草堆居高临下地看。一些实在看不到画面的人干脆坐到幕布背面,看画面反向的电影,虽别扭总比没有看的好。

露天电影

放映机

电影开始了,队场上的嘈杂声渐渐地消失。先是“加映片”,都是些粮棉丰收,兴修水利之类的纪录片,二十分钟后才是正片开始。《地道战》《小兵张嘎》《铁道卫士》《满意不满意》……不管是战争片还是喜剧片,大伙都能看得津津有味,场内时时能听到随着剧情而发出的惊呼、“笑场”、鼓掌,一个集体情绪特有的共鸣。记得,播放中一个盘走完,换另一个盘,影片要中断,短则等四五分钟,长则要等上半个来钟头,可丝毫不影响我们兴致。大伙趁换片的时候,上茅坑的上茅坑,舒筋骨的舒筋骨,学台词互相取笑的取笑。我们这帮调皮的孩子则在射向幕布的白光里做各类手势,当看到幕布上出现我们那或剪刀或石头的手势时,兴奋得直呼:这是我的,这是我的……

露天电影

《小兵张嘎》

露天电影

《地道战》

露天电影

《铁道卫士》

露天电影

《满意不满意》

但有时,看露天电影,也会有烦恼,那就是碰到雨天或大风天气。雨哗啦啦地下,银幕上伞影丛丛,影片看得断断续续,特别懊恼。如是大风天气,那悬挂着的银幕被风吹得一皱一鼓的,那上面投映出的风景和人物全都变了形,歪嘴的歪嘴,断臂的断臂,甭提有多滑稽了。

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欢乐

时光流逝,父亲已离世十年,队场也消失在拆迁的大潮中,电视、影院、电脑到处都能看电影,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露天电影成了我们最奢华的享受、最美好的回忆。如今,露天电影的回归,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生活,也是让我们这些六七十年代的人能重温旧时感觉,真好!

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