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豆腐橋

我的老家叫豆腐橋,在原來的青雲鎮,倒不是因為那兒盛產豆腐,要說有什麼特別,無非有兩點值得一提:這個自然村落位於江浙交界的地方,解放後這個村上出了一位軍區司令員錢國樑。

我的老家豆腐橋

裊裊炊煙

那天我順道去了老家,車停在村北,一路向南穿過整個村莊到最南端,我家的老屋就是最南面的一家。老屋是一幢三間二層樓房,外加一個轉角廚房,廚房的樓上就是我當年的閨房。我的房間三面有窗,冬暖夏涼。記得當年打開南窗,綠油油的田野一望無際;站在西窗眺望,桑樹林處鄰村人家炊煙裊裊;坐在東窗的縫紉機上做作業,抬頭就是不遠處的一片杉木林,高大挺拔的樹枝上鳥窩很多,鳥兒成群,每天唱個不停。

我的老家豆腐橋

綠油油的田野

我的老家豆腐橋

鬱鬱蔥蔥杉樹林

我們離開老屋已有二十多年,在我的記憶中,老屋門前開滿鮮豔的美人蕉、芳香的月季,屋後聳立常青的松柏、落葉的泡桐。母親坐在東門口邊做木梳邊聽越劇,左鄰右舍端著飯碗相互串門。每到過年更是熱鬧,灶頭上燒黑泥拉風箱燉蹄膀醬肉,煤爐上弱火攤蛋餃,煤氣灶上旺火炒菜。請客時水泥稻場上坐滿客人,幾道茶的杯碗擺滿洗衣大石板。

我的老家豆腐橋

青雲木梳製作

我的老家豆腐橋

學拉風箱

我的老家豆腐橋

煤爐上攤蛋餃

在我的記憶中,村的東面是不大的小盪漾,當年夏天我們在漾裡可以從南遊到北,從東遊到西;村的北面是很大的划船漾,很少有人敢去游泳,能撐船去漾中的小島上割草就算是膽子大的了;向南走過兩個村莊,便是我們當地有名的沈莊漾,有沈萬三的美麗傳說,漾面大得望不見對岸,水性很好的青壯年也只能在近岸邊游來游去。豆腐橋就是這樣一個被秀水包圍著的典型的水鄉小村,橋下匯流著南北三個漾的活水,每天清晨家家戶戶從挑水開始一天的生活。如今,沈莊漾的一大半和划船漾一樣早已先被填漾造田,後來稻田上造了廠房,開了地板廠等。

我的老家豆腐橋

沈莊漾

我從北向南一路走來,只遇見了兩位熟人,村上三十幾戶人家,如今常年居住在村裡的不過十來家,住著的大多是老年人。大部分村民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乘黨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東風,走出村莊,外出經商,經商成功的家庭很多,一般在鎮上或縣城裡安家,難得來豆腐橋轉轉。有的老屋空關著,有的租給外來打工者居住。我家的老屋租住了四家,租住在我閨房的是一對小夫妻,收拾得倒蠻幹淨,看得出女主人很勤快。從東、西、南窗望出去看到的不再是杉樹群、桑樹林、大田野,而一排排地板廠房。小夫妻倆就在前面的地板廠裡打工,過年都沒回老家。稻場南邊的自留地上沒有了美人蕉與月季,三伯母種上了各種蔬菜。屋後的松樹倒還在,恣意伸展,已經頂住後牆。

我的老家豆腐橋

絲瓜棚下的阿姨(油畫)

我在豆腐橋前後呆了半個小時就開車回縣城,一路上腦子裡放映的是兒時的記憶:古樸的橋墩,清清的河水,家門前的絲瓜棚一家比一家大,自留地上的香瓜黃瓜吸引著饞嘴的少年,我與小夥伴一起在小盪漾裡自由自在地游水,母親拿了根長竹竿威逼我快上岸回家,我一個猛子紮下來,溜得無影無蹤……

我的老家豆腐橋

戲水的孩子們

祝願我的家鄉豆腐橋,在“鄉村振興”中變得更加美麗。

我的老家豆腐橋

我的老家豆腐橋

徵稿啟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那麼大膽和我們表白吧!要知道,吳江通更喜歡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體會人生,也可以是尋找鄉愁,記憶歷史!文筆不重要,真實真心就好。自行配圖,特別歡迎。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一旦錄用,奉上稿酬,雖不高,意很誠,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

請發送至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記得註明姓名和聯繫方式。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敬請說明(特別是已在其他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一律不錄用)。照片請勿插入文中,請單獨發送,謝謝!

由於來稿較多,自投稿之日起兩個月內沒有錄用,作者可自行處置(同一作者單次投稿多篇除外)。

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臺,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瞭解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