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都退位了,他還爲復辟清朝奔波一生,至死都不放棄!

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滅亡後,都會有一批殘餘勢力,想要恢復原來的朝代。例如在明朝滅亡後的清朝,反清復明的勢力從來就沒有被徹底消滅。

1911年,辛亥革命的槍聲響起,清王朝搖搖欲墜。允升原是陝甘總督,在溥儀登基之初,因為反對立憲被革了職。因為形勢危急,清朝又重新任命他為陝甘總督。

溥儀都退位了,他還為復辟清朝奔波一生,至死都不放棄!

然而可笑的是,當他到任的時候,陝甘地區的大部分區域都已經淪陷,不再受清朝的統治。而他手下僅有4000兵馬,卻擔負著力挽狂瀾的重任,朝廷已再不能給他提供任何幫助。

允升卻不埋怨,不氣餒。他一邊招兵買馬,一邊攻城略地。因為領導有方,它不僅使隊伍很快壯大起來,而且收復了陝甘地區的十多座城市。但是在收復西安的時候,他發起了多次進攻,都沒有拿下來。

允升的戰績並沒能為清王朝扭轉局勢,正在他打得正酣的時候,傳來了溥儀退位的消息,他不禁仰天痛哭。手下將士心灰意冷,很多都脫離了隊伍,大清都亡了,再打下去也沒有意義了。

溥儀都退位了,他還為復辟清朝奔波一生,至死都不放棄!

允升卻沒有放棄,他積極聯繫朝廷的多位親王,勸他們重新組織兵馬,戰鬥到底。但他們都沒有什麼雄心壯志,覺得清王朝已經不可能保住,所以並沒有理會允升。

無奈之下,允升只好鋌而走險,求助於日本人。日本人出於不可告人的目的,竟然同意作允升的保護傘,讓他在青島和旅順一帶發展勢力,以圖東山再起。只可惜成效甚微,沒什麼人相信他能讓大清起死回生。

為了大清的復辟大業,允升四處奔波尋求幫助,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到處碰壁讓他悶悶不樂,加上年老體衰,身體每況愈下,最後在天津租界鬱鬱而終。

溥儀都退位了,他還為復辟清朝奔波一生,至死都不放棄!

溥儀聽聞允升的死訊,傷心之餘又十分感動,於是封了個"文忠"的諡號給他。只是,大清已亡,封個諡號又何用之有?這只不過是溥儀自娛自樂罷了。

拋開對清朝的種種偏見來評價,允升對大清的忠心是值得頌揚的,稱得上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其做法卻是十分愚昧的,天下大勢,已不可挽回,為了復活一個腐朽的清王朝不擇手段,尤其是不惜投靠日本人,其後果只會損害自己的民族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