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十二峯,抱龍十二洞

長江,是流淌在國人精神中的,三峽,是嵌入了中國人骨頭裡的。瞿塘峽、西陵峽、巫峽太多次出現在從小耳濡目染的詩句與文章裡。三峽工程建成後,三峽收了桀驁,留下壯美。這一季,收拾安排妥當,去赴一場等待已久的約會。

長江,是流淌在國人精神中的,三峽,是嵌入了中國人骨頭裡的。

瞿塘峽、西陵峽、巫峽太多次出現在從小耳濡目染的詩句與文章裡。三峽工程建成後,三峽收了桀驁,留下壯美。這一季,收拾安排妥當,去赴一場等待已久的約會。

巫山十二峰,抱龍十二洞

巫峽 神女仍無恙

來到巫峽首先想到“巫山十二峰,抱龍十二洞”美景,引來無數文人騷客的關注。是有一段美麗而又淒涼的傳說的“神女峰”。

夕陽在巫峽的山嵐緩緩的落下,留下金黃的餘輝。由於晝夜溫差,巫峽瀰漫著淡淡的雲霧,遠處的山和樹都蒙上了一層半透明的輕紗。我心中的神女峰,在輕紗中若隱若現,彷彿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見到心上人想看而又不敢看,羞羞答答,遠遠地望著神女峰,惆悵悠遠,流連忘返。

巫山十二峰,抱龍十二洞

巫峽以秀美聞名,處處高山陡立,峰迴路轉。此時天氣晴和,並無雲雨,也體會不了“除卻巫山不是雲”的佳境,但神女依舊悠然矗立,遠遠地從船上望去,“她”比我想象中要小許多,又被一層薄薄的霧靄籠著,顯得更加神秘而浪漫。

巫山十二峰,抱龍十二洞

靈秀小三峽

以前只知長江有三峽,而巫山人告訴我,我們這裡還有兩個三峽,第一個大寧河小三峽是由龍門峽、鐵棺峽和滴翠峽組成的。大寧河千姿百態,流經崇山峻嶺和大小峽谷,一路容納百川清流,穿過巫溪、巫山之間的雲崖險峰,有人讚頌它“不是三峽,勝似三峽”,“神矣絕矣,歎為觀止矣”。第二個巫山小小三峽是大寧河小三峽姊妹峽,因比大寧河小三峽更小,故名“小小三峽”。

馬渡河是大寧河的一條支流,它由三撐峽、秦王峽、長灘峽三段峽谷組成,小小三峽河道比較窄,宛如兩座大山切開來一條縫隙,向下看河水平緩清澈見底,兩邊看兩岸懸崖對峙,壁立萬仞,抬頭望一線天,高峽往下望,遊船與同一葉輕舟美不勝舉。巫山的美景讓我震撼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女峰的婀娜多姿讓我神魂顛倒。

在巫山換乘小艇入大寧河。大寧河即“小三峽”,又名巫溪、滄江,是長江的一條支流。若說“夢遊瞿塘”令人懊惱的話,那麼大寧河的秀美景色足以彌補這種遺憾。比起長江的洶湧澎湃,水色渾濁,這大寧河宛如一顆晶瑩碧透的璞玉,小巧而不失靈秀。河水清澈見底,碧綠無瑕。

坐在船中,將手伸出窗外,便能觸摸到河水,這一捧清澈似可掬而入懷,絲絲涼意隨毛孔沁入身體的每一處,滌人肺腑,頓感清新。長江是一部氣勢恢宏的鉅著,大寧河就是一首精妙絕倫的短詩了。這河水也是水流湍急,小艇逆流而上,行至淺處,全憑几個年輕力壯的船工用竹篙撐著前行。兩岸少有人家,偶爾可見幾處農舍。

巫山十二峰,抱龍十二洞

聽得猿聲陣陣

“小三峽”是愈往裡走就愈窄,水流也愈淺,有時竟要遊客下船步行,只留下船工撐著船篙方能通過。到最裡頭,則只有一條小溪,又被喚作“小小三峽”。小三峽河水碧綠,完全沒有從雪域高原裹挾泥土奔流而下的長江的渾濁,兩岸陡峭的絕壁不時的變換著姿態和身姿,任憑你有無盡的認識和遐想,它們還是那麼神奇的屹立著,任河水奔騰,任遊客指點,任雲霧繚繞。

巫山十二峰,抱龍十二洞

聽到了猿聲,看見了在陡峭的懸崖上生長著的茂密的湘妃竹,在峭壁中間,有遠古的祖先鑿出洞穴形成的懸棺,到現在也沒有被人破解那棺木是如何被安放上去的。

到了小三峽的盡頭,又出現了一個小小的碼頭,碼頭那一面有很多的烏棚木船,我們坐上小船,在小小三峽中穿行,這裡的水更加碧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