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財中國年」炸一盆牛肉丸子,是屬於過年的虔誠儀式

中國人過年,我覺得最緊要的還是儀式感:不把冰箱、冰櫃塞滿,怎麼看都不像過年。

小孩盼過年,大人望插田。過年,對大人來說,挺累。

這幾天,大家見面會問一句“準備啥年貨了?”很忙,大家都是忙中偷閒地在做,當然對於一些做菜高手,搞定一些滷煮、臘味,都簡單得跟“一”一樣。

“自在吹風”公號裡大神級的廚神可真不少,販販姐,後知後覺,最近又來了一位維吾爾族大叔,都是會做又巨能寫,菜都極有技術含量,常讓我們看得狂吞口水。

我這個廚房菜鳥,本不敢拿做菜來造次。朋友都瞭解,我做的餃子,皮厚面硬,類似薄皮包子,至今都是一個笑談,家裡學生哥也常常鬧一鬧伙食。

後又一想,我們為什麼要寫菜譜,現在什麼菜網上都能百度出來,我們為什麼還要寫呢?其實,還是為了記錄,記下我們平凡的生活,此時此刻的心情,寫的是飯菜,實際是情懷,也許,這就是寫字的意義吧。

話說炸牛肉丸子,真是我家家傳手藝,像一種儀式一樣,年年都要炸一盆子,不炸似乎就不像過年。

以前,是我爸爸往鍋裡扔丸子,我媽負責撈;現在,是我往油鍋裡扔,我媽或娃撈。扔丸子的那個,似乎意味著有更多的權力。

這有點像舌尖上的中國,文化人一定要在一飯一蔬中挖掘出的家文化、傳承等,讓人在流口水的同時,感覺心口一陣發熱,淚水也要往上湧。

記得小時候,每逢過春節,爸爸會戴上眼鏡,鋪開信紙,和媽媽商量著,列出春節要採買的年貨:牛肉幾公斤,羊肉幾公斤,帶魚幾公斤,蘑菇罐頭幾桶,豆沙餡買哪家的,鞭炮1000響的幾掛……吃的用的不一而足,年年如此,也讓我感覺年關將至,一切都變得神聖起來。

辦年貨時,各種煎、滷、蒸、炸的活路更是全家總動員,全家齊上陣,這就是過年的儀式感。

要想炸好牛肉丸子,分以下幾個步驟,試著寫寫菜譜:

第一步:買牛肉。媽媽教給我買牛肉要買牛油是白色的,那才是小牛,牛油如果發黃了,就是老牛肉,即使剁碎也會嚼不動。

第二步:用力剁碎牛肉。這剁的是牛肉,又不是,而是過去一年中所有的不開心、不如意和各種糾結。

做菜有幾種境界,一是用愛做菜,二是用心做菜,三嘛我覺得的是用力氣做菜。如果,能自己細細地剁上半天的餡子,扔掉當中的皮皮與筋筋,這當中既有愛又有心。

然而,時間緊任務重,我都是在市場上直接讓攪成餡子,多少缺乏了誠意。

第三步:拌餡子,這麼有技術含量的活,當然以前是爸爸上場,現在是我了。怎樣讓丸子不散,這也沒什麼秘決,無他,加入雞蛋和澱粉了,至於加多少嘛,適量吧。

大蔥、小蔥、生薑、大蒜統統剁碎;花椒、鹽、白糖、胡椒、海鮮醬油等混合在餡子中;泡好紅薯粉面子或豌豆麵子。至於用量多少嗎?適量啦,我精確不了,就包容一下我這個廚房菜鳥吧。

第四步:使勁地攥餡子。這個過程要不斷調整紅薯粉面子、水的比例,需要的是時間。時間多長?越久越好。當肉餡聽話地從虎口處出來時,就表示牛肉餡子已經大功告成。

第五步:炸丸子。過程沒有技術含量,支起鍋,往裡扔就行。

小時,炸制的過程是孩子們的等待,肉丸聽話地從虎口處擠出,用勺子一拔,落入鍋中,瞬間就被氣泡包圍,這個過程就像一枚牛肉丸洗溫泉浴的過程,在享受之中變熟。

媽媽用笊籬把漂起的丸子放入盆中,這時,小個的、炸得焦黃的丸子會被我們幾個孩子一一吞掉,跑開,再跑回來,再等待……

第六步:吃丸子。根據個人喜好,可做成燴丸子、丸子湯,當燙火鍋的配菜也行。

當然,對於娃娃這樣的吃貨,他喜歡空口吃丸子,因此,給他的要格外炸得焦香些。

燴丸子,當中可放入大白菜、娃娃菜、豆腐、蘑菇、粉絲等配菜,您喜歡怎麼燴就怎麼燴,反正是一場相遇,一場偶遇,存在不確定性,也存在不可預知的味道。

「發財中國年」炸一盆牛肉丸子,是屬於過年的虔誠儀式

「發財中國年」炸一盆牛肉丸子,是屬於過年的虔誠儀式

「發財中國年」炸一盆牛肉丸子,是屬於過年的虔誠儀式

「發財中國年」炸一盆牛肉丸子,是屬於過年的虔誠儀式

我家幾個孩子成年後一直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每到過年前,與妹妹、姐姐的電話中、微信中,我們都會聊:

“我今天炸了一盆牛肉丸子。”

“我今年炸的丸子有些鹹了。”

“紅薯面子兌多少合適?”

這樣的話,會在我們姐妹幾人之中說來說去,成為連接我們的一個紐帶。相信以後我們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家之後,炸丸子這道年飯,應該也會被他們學起。

過年了,和你的家人一起炸一盆牛肉丸子吧!先塞滿家裡的冰箱和冰櫃,再在這個年當中,吃胖一點,只有這樣,才像是過年。

過年了,在做飯與吃飯中體會儀式感吧,然後,我們才能養足了精神,才能在新的一年中,有精神和體力,繼續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中,過好一天。

蘇玲 文 / 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