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產業的風口來了!如何打造生命科技界的BAT?

1月25日,兩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在中國誕生,這是世界生命科學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

事實上,2017年也是世界生命科學在不同領域開疆拓土、大放異彩的一年。在國外,細胞免疫治療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開始臨床應用,基因編輯也從科學走向技術,走進市場。在國內,CAR—T細胞治療臨床申請獲受理,首個國產PD—1單抗藥物也在申請上市。在深圳,華大基因歷經18年成功上市,北科生物的深圳細胞生物樣本庫揭牌,瀚海基因發佈了第三代基因測序儀。

生命科學的發展不但深化了人類對生命真相的認知,也促使產業體系、項目業態和服務模式發生改變。站在風口,深圳相關企業應如何佈局未來?

生命科學產業的風口來了!如何打造生命科技界的BAT?

深圳市生命科學行業第二次會員大會現場

記者從近日舉行的深圳市生命科學行業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上獲悉,北科生物、華大基因、融匯仁和等生命科技行業企業將“抱團”佈局國內市場,借力貴州的天然生態和大數據產業優勢,建立生命科學全產業鏈示範基地,包括“北科(貴陽)生命科學中心”“北科融匯(侗鄉)生命科學世界暨全球最大細胞庫”“湄潭—桃花溪·生命谷”“義龍創新型醫院”等產業項目。其中,全球最大細胞庫將於今年6月建成並投入使用。

如何打造生命科技界的BAT?

平臺驅動戰略聚集產業資源

被譽為生物產業“硅谷”的深圳,近年來生命健康產業以年均20%的增速發展,行業產值已突破300億美元,深圳新一代基因測序能力全球第一,擁有中國唯一、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國家基因庫,深圳的腫瘤免疫治療和生物治療等技術也在國內領先。

生命科學產業的風口來了,如何打造生命科學界的BAT?深圳市生命科學行業協會會長、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鬍祥認為,細胞治療和基因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延緩衰老、對抗癌症、生命健康帶來喜悅和希望。但是,要成為生命科技領域的騰訊和阿里,僅靠技術是不行的,必須要有平臺驅動的戰略意識,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平臺型企業,才能發揮產業集聚的優勢,這也是行業發展的趨勢。

生命科學產業的風口來了!如何打造生命科技界的BAT?

胡祥博士

“企業可以成為‘柯達’,成為技術行業老大,但是當科技革命來臨的時候,若只專注於技術,就很容易被淘汰。”胡祥說,生命科學技術的研發週期長,申報時間也很長,有可能還沒有拿到批文,又出現了新的替代技術,原來的技術已不值錢了。因此,生命健康企業應該洞察並把握產業發展現狀與未來方向,共築平臺型生態圈,推動中國生命科學產業化進程。

作為中國細胞技術領域的領頭羊,北科生物就是抓住機會,從“研發驅動”戰略升級為“平臺驅動”戰略,從研發幹細胞技術、開發靶向治療技術轉向搭建細胞領域的“國網平臺”,即以細胞庫、區域細胞製備中心為基礎,以互聯網技術為手段,結合產業投資基金,鋪設一條細胞治療的“高速公路網”,最終形成覆蓋全國的個體化細胞治療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暨國家級網絡。

同樣,作為中國和全球最大的基因行業領頭羊,華大基因在強大“平臺體系”驅動下,也建起了測序、質譜、生物計算和國家基因庫綜合技術平臺。由華大基因組建並運營的深圳國家基因庫,目前已初步建成“三庫兩平臺”,以對海量生物資源的存、讀、寫能力為基礎,搭建起基因資源挖掘的公益性、開放性、支撐性、引領性服務平臺,將促進基因組學在精準健康、精準農業、海洋開發、微生物應用等方面的前沿探索與產業轉化,催生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

生命科學產業的風口來了!如何打造生命科技界的BAT?

華大趙立見

華大基因首席市場官趙立見指出,在短短十幾年間,基因檢測從億元美元到現在的千元美元,價格的降低,意味著人類科研能力的飛速提升。“未來基因測序產業核心競爭力是成本。”趙立見說,華大基因除了有領先的科學技術外,還將建立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平臺、生物信息分析平臺,通過平臺做一流的產業,降低基因測序成本,最終造福人類。

行業協會如何創新?

建立生命科學全產業鏈示範基地

如今,深圳已經成為世界生命科學領域的高地,尤其在基因測序、細胞治療等領域,這座城市的創新企業話語權已然輻射全國。為推動中國生命科學產業化進程,擴大深圳企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與定價權,2016年由北科生物、華大基因、融匯仁和、泰康人壽等70多家與生命科學相關企業成立了全國首家生命科學行業協會,計劃整合深圳優質的生命科學資源,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推動“生命科學全產業鏈示範基地”的建立。

深圳市生命科學行業協會執行會長丁星說,“生命科學是一場新的產業革命,尤其是與人工智能融合後,必將會推動生命醫療健康產業的變革,促使產業體系、項目業態與服務模式帶來巨大的變化。”目前的醫療體系是以醫院為核心,以藥廠和醫療器械為支撐的,隨著生命科學技術的發展,未來的醫院一定會往前端延伸,並向後端轉移,把健康管理和康養結合起來,“做基因檢測可預防、避免很多疾病,除了健康管理以外,還要進行抗衰老和細胞免疫的提升。”為此,以貴州為基地,北科生物與融匯仁和策劃了十二類大型產業項目,建立基於生命科學與人工智能的創新型醫療健康新模式,打造“生命科學全產業鏈示範基地”。

生命科學產業的風口來了!如何打造生命科技界的BAT?

協會執行會長丁星

這些產業項目包括全球最大的細胞庫、區域細胞製備中心、旅居生命谷、抗衰老基地、創新型三級醫院、生命大數據中心、生命健康管理學院等,從科研、教育、醫療、產業、服務到人才培養等,打通了生命科學全產業鏈。

在這些項目中,“北科(貴陽)生命科學中心”、“北科融匯(侗鄉)生命科學世界暨全球最大細胞庫”、“湄潭桃花溪·生命谷”“、義龍創新型醫院”、“北科生命健康管理學院”等五個項目已經在貴州陸續落地。其中,北科融匯(侗鄉)生命科學世界將建全球最大細胞庫,可儲存2000萬份細胞,今年6月有望建成投入使用。

生命科學產業的風口來了!如何打造生命科技界的BAT?

北科融匯(侗鄉)生命科學世界暨全球最大細胞庫

北科融匯(侗鄉)生命科學世界暨全球最大細胞庫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項目並非由一個企業打造,而是協會整合資源,與多家企業進行協同創新的成果。這也是深圳生命健康行業企業利用協會平臺,“抱團”擴張國內市場的一項大動作。在已經落地項目中,北科生物、融匯仁和、華大基因、達實智能、慧康醫信等企業已參與其中,比如在北科(貴陽)生命科學中心,華大基因將參與建立基因醫學檢測中心。在醫療大數據方面,慧康醫信利用人工智能挖掘醫療大數據的價值,幫助醫生突破經驗侷限實現精準診療,在義龍創新型醫院中,慧康醫信的醫療大數據平臺也將落地。“未來還會有更多行業協會的會員加入其中,為推動生命科學這一國家戰略發展方向發揮自己的力量,也加快深圳企業的國內佈局。”深圳市生命科學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丁樂石說。

如何為何選擇貴州?

有政策支持和大數據產業優勢

令人好奇的是,深圳市生命科學行業協會牽頭打造的“生命科學全產業鏈示範基地”為何落地貴州。

丁星告訴記者,一方面,與貴州省各級政府對大健康產業的政策支持分不開。貴州把大健康產業定位為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行政審批、項目用地、資金支持和稅費優惠等方面都給予政策支持,支持力度領先全國。

“生命科學的產業化面臨著不同的問題,首要問題就是生命科學與現代醫學在理念、理論、方法、目標、體系上都不一樣,大家對其認知還存在差異。”丁星說。相比之下,貴州原先醫療條件落後,更堅定了“換道超車”的決心,把生命科學產業作為核心競爭力。2017年2月,貴陽就與北科生物簽署合作協議,打造“城市·生命谷”,這個項目就是集生命科學、健康管理、養生養老、休閒度假、智慧社區、旅居生活為一體的新業態“生命健康綜合體”。

另一方面,貴州的大數據產業有優勢。大健康和大數據是第六次科技革命必不可少的雙引擎,貴州把發展大數據產業作為後發趕超的戰略舉措,在醫療大數據等方面,貴州已走在了前列。加上貴州的生態、景觀與氣候資源非常好,與旅居、養老、抗衰老的結合也有很好的優勢。

除了帶動深圳生命科學產業的國內佈局外,生命科學行業協會也正在計劃將更多的產業項目落地深圳。“畢竟深圳在科技產業發展方面有更好的基礎”,丁星說,生命科學龍頭企業在深圳“抱團”發展,完全有可能讓深圳在生命科學領域在全球爭奪一席之地,加快生命科學行業產業化進程,做到“立足深圳、輻射全國、走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