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質量增大5000倍,會變成恆星嗎?爲什麼?

PhD肖


很明顯不會,地球可不像木星那樣主要由氫和氦構成。宇宙中的恆星都是由氫聚變反應向外發光發熱的。地球是岩石固態行星,最主要的元素有鐵、氧、硅和鎂,佔地球質量的90%以上,所以地球不可能成為恆星的。

談到這裡就要說到核反應了。一般輕核聚變與重核裂變會放出能量,鐵元素前面的叫做輕核,鐵元素後面的叫做重核。鐵核最穩定,一般很難發生核反應,鐵一般也只有在超新星爆發這種極端環境下才會發生核聚變反應,生成更重的元素。


恆星是依靠不斷地聚變釋放能量以對抗引力維持平衡的,但是恆星內部不斷聚變,最終會導致其內部的元素越來越重,最後停留在鐵元素這裡就不再聚變了。而鐵元素都沉積在恆星內部形成鐵核心,由於引力大過恆星內部輻射壓力,恆星外殼受引力拉扯導致引力塌縮,短時間內引發鐵心災變,從而引爆恆星(超新星爆發或者極超新星爆發),最終演化為其他天體(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不管是古代的青銅寶劍,還是現代的金銀首飾,都誕生於超新星爆發那一刻。



類木行星的質量只要達到太陽的0.08倍以上,就會發生核聚變反應,成為一顆真正的恆星,而且是恆星中質量較小的一類,叫做紅矮星。當類木行星的質量沒有達到0.08倍時,會成為一顆褐矮星,褐矮星的內部沒有達到氫核聚變反應的條件。褐矮星是介於行星和恆星之間的一類天體,也就是沒有成型的類恆星。

宇宙中最多的元素是氫,大約佔據所有普通物質的90%;其次是氦,大約佔據9%左右;其餘元素佔據不到1%。在元素週期表中,一般越靠後的元素,在宇宙中的丰度越小。正因為如此,宇宙中的類地行星的質量是不可能那麼大的,因為根本達不到。


太陽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約為木星質量的一百1047倍,而木星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18倍。從數字上來說,大約80多倍的木星質量才有可能演化成恆星,大約需要2.6萬個地球質量才能變為恆星。


科學探索菌


答:不會成為一顆真正的恆星,但極可能成為一顆暗淡的褐矮星,褐矮星是介於行星與恆星之間的天體。




在天文學上,從行星到恆星之間存在一種過渡天體——褐矮星。褐矮星的理論質量,大約在13倍木星質量到75倍木星質量之間。其中:

(1)低於13倍木星的天體,其內部無法產生劇烈的核聚變反應,只能形成行星:

(2)高於75倍木星質量的天體,其內部的溫度和壓力足以把核聚變反應徹底將點燃,從而形成一顆真正的恆星;

(3)介於兩者之間的天體,其內部會發生核聚變反應,但是不足以維持核聚變的反應,這種天體稱之為褐矮星,褐矮星也被稱之為“失敗的恆星”。


木星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18倍,所以5000倍地球質量,相當於15.7倍木星質量,這正好在褐矮星的質量範圍內,所以5000個地球質量的天體,極可能形成一顆褐矮星。




75倍木星質量相當於2.4萬個地球,按照恆星形成與演化理論,也就需要2.4萬個地球質量的天體,才能成為真正的恆星。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如果地球質量增大5000倍,會變成恆星嗎?為什麼?

是否會成為恆星的基礎是地球向類木行星發展,然後達到開始點燃氫元素聚變的質量,5000倍的地球是否有這個潛力,我們來計算一下便知!

木星是太陽系裡除太陽外最大的天體,其質量達除木星外所有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以上,但它依然無法成為恆星,即使是成為褐矮星的也需要13個木星質量,成為紅矮星則需要80個木星質量,那麼我們來看看,5000倍質量的地球形成的類木行星能達到什麼程度。

地球的質量為:5.965×10^21噸

那麼5000個地球質量是多少呢:2.9825×10^25噸

木星的質量為:1.90×10^24噸

那麼相當於多少個木星呢?

N=2.9825×10^25噸/1.90×10^24噸=15.526 個木星質量

按這個計算來看,5000個木星質量的地球形成的類木行星已經過了褐矮星的門檻,正式成為一顆發出暗淡光芒的褐矮星!

也許就是這樣的天體

5000個地球質量還不足以到達恆星的最低的-紅矮星的要求,至少也需要2.67萬個左右的地球質量才能達到紅矮星的最低要求!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算啊,恆星可以發生核聚變的最低標準是0.05M,對吧,也就是5%的太陽質量。

那麼太陽和地球先比比大小,很多人的圖片太陽太小地球太大了。

如果真正要比的話,大概是這個比例:


太陽的直徑為139萬千米,為地球的109倍,太陽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


好了開始計算,也就是 33萬之5千是不是大於5%的問題了。

大約也就等於0.015151515,也就是5000顆地球的質量也僅僅能達到1.51%的太陽質量。距離5%太陽質量恆星門檻還遠很多呢。


其實如果題主將5000多數值稍微擴大一點點,16500倍地球質量的時候,地球就可以點亮成一顆基本上意義的恆星了。但這個“恆星”要維持穩定,還需要更大的質量來維持低消掉核聚變的時候將其一瞬間炸裂的能量。引力和聚變能量達到均衡的時候則需要25440倍地球的重量。

當然了這裡說的是主序恆星,如果是矮星的話小一點點也沒有關係:

例如,蝘蜓座110913-773444是目前發現的最小的矮星。只有千分之八M的質量,

太陽,蝘蜓座110913-773444,木星大小比較


不過目前蝘蜓座110913-773444到底算不算是一顆矮恆星或者其就是一顆流浪行星還在爭論中呢。不過如果他算矮恆星了,那麼地球擴大5000倍似乎就能算作是恆星了。


不過

不過

不過


恆星的定義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光等離子體。那麼地球主要是由氧、硅、鋁等元素組成的,缺少聚變反應的氫元素和氦元素,那麼卻又不符合恆星的基本定義了。

最終還是會點不亮的吧


軍武數據庫


地球的質量增大5000倍會不會變成恆星?這個問題通過一個簡單的計算就能知道答案。

我們都知道太陽是一顆恆星,質量大約相當於地球的33萬倍,通常認為星體需要達到太陽質量的8%才能成為恆星,那麼33萬乘以8%也就得出具體的數值了,等於26400,那麼也就是說需要26400個地球,加在一起,才能成為最小的恆星。

我們也可以用木星的質量來比較,通常認為一個星體需要達到木星質量的80倍才能成為恆星,那麼木星的質量大約相當於多少個地球呢?比較權威的數據是318倍,那麼318×80=25440,就是說大約需要25440個地球加在一起才能成為恆星。



很顯然,這兩個數值都是遠大於5000個地球的,5000個地球的質量還不到最小恆星質量的1/5,所以5000個地球合在一起,並不能成為恆星,想一想,5000個地球相加都與最小的恆星相去甚遠,可見恆星的質量該有多大吧。


不過5000個地球合在一起,是能成為另外一種星體的,那就是褐矮星了,褐矮星的質量下限為13倍木星質量,13×318=4134,所以需要4134個地球,可以成為最小的褐矮星,那麼5000個地球的質量當然夠了。

褐矮星雖然不是恆星,但是內部也有著巨大的壓力和足夠高的溫度來啟動氘核聚變,因此它也算是行星之上的一種星體,但它並非恆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