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你多少了解些嗎?

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你多少了解些嗎?

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民俗中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也是佛教的盂蘭盆節。各地風俗不一,也有農曆七月十四日過中元節的。

鬼節的真正由來,是來自佛教《大藏經》中目連救母的故事。據說當時,目連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見到他死去的母親,發現她受一群餓鬼的折磨,目連用缽盆裝飯菜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搶走了,目連只好向佛求救,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連於農曆七月十五日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捱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連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所說的鬼節。

在我的家鄉——湖南邵陽,將七月半中元節叫做“接老客和送老客”節。每年農曆七月十一晚上,家家戶戶要燃放鞭炮,點上香燭,燒些紙錢,迎接老客(已故先人)回家,農曆七月十二日早飯起至十四日晚飯,每日三餐前先擺上好酒、飯和菜,恭敬老客,口中念念有辭,碗筷數根據老客人數而定。到了七月十四日晚上或臨近黃昏時,家家戶戶又要把這些老客送回他們常住的陰曹地府,每家還要準備些禮物為他們送行。這些禮物隨著時代的發展,又增加了新的內容,由原來的紙錢、元寶、紙衣、好吃的,又增加了紙做的電視機、電冰箱、手機、美元等物品。

燒的地方也有講究,有的擺在村外的大路邊用竹籃子裝著燒;有的擺在神龕前燒。

在神龕前燒有個講究:

1、在“禮物”上要寫上先人的稱呼和姓名,及送“禮物”人的姓名、輩份等,好比收寄包裹一樣;

2、在神龕前的地面上鋪上幾張土紙或少許稻草;

3、將“禮物”放在土紙或稻草上,按照男左女右,且輩份大的依次靠上擺好,

4、用燒紙把每一“禮物”圍成蜂窩狀,便於充分燃燒。據說,在燒的過程中不能動“禮物”,爛了或燃燒不完全,先人得不到。

5、擺好三牲、酒、水果、糕點等祭品,

6、裝備好香燭並點燃。

7、嗚炮,送客儀式開始(口中念念有辭)。

由此可見,鬼節因傳統美德的孝心而起。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人們認為,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鬼魂,非但不會害自己,而且還會在冥冥之中成為本氏族或後代的保護力量。通過祭祀儀式,思念過去的先人,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招回死去親人的鬼魂亨用祭品,並祈求先人保佑和降福。即使年代不同了,燒去的禮物不同了,但永遠捎不完對遠去親人無盡的綿綿思念和深深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