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你不認識的521個字(下),記一記,看紅學不用字典

《紅樓夢》中你不認識的521個字(下),記一記,看紅學不用字典

261、魘:音yan3。這個魘字本義是做惡夢被驚醒後驚叫或呻吟。魘夢即噩夢,魘語即夢話。紅樓夢第八十二回:黛玉道:“不妨,你們快別這樣大驚小怪的。剛才是說誰半夜裡心疼起來?”襲人道:“是寶二爺偶然魘住了,不是認真怎麼樣。”後來引申到被鬼神怪物迷住心靈,不由自主。這裡賈母說平兒的狐媚魘道,就是利用女兒迷惑男人的意思,是迷惑意義上的引申。前邊第二十五回馬道婆用的方法,回目叫“魘魔法”。鳳姐與寶玉就是被魘住了才胡言亂語生命垂危的。所以魘可以理解為鬼迷心竅,也可以理解讓人迷惑。紅樓夢第八十回夏金桂:“何必冤枉眾人,大約是寶蟾的鎮魘法兒。”

262、舀:音yao3,以瓢勺取物叫舀。各如舀水,舀油。舀飯。舀湯。

263、兌:音dui4。本義同喜悅之悅(古作說)。通假時同銳。紅樓夢中多用兌字。兌水即摻水。兌銀子即用天平稱準銀子。今常用義為兌換,意為交換;象棋中兩子相拚,叫兌子。又八卦之一的兌,象徵沼澤。

264、秧:稻子的幼苗叫稻秧。也叫秧苗。因為種稻要有“育秧”“插秧”的過程,所以待插秧的稻田也叫秧田。形容稻苗茂密就說秧秧。一般轉移栽種的幼樹,叫樹秧,轉移養殖的魚、豬叫魚秧、豬秧。也可以泛指幼苗,如菜秧、瓜秧、桑秧。有時也引申指某些植物的莖蔓,如倭瓜秧、紅薯秧。再轉化成比喻義,低賤的人、年幼的人、虛弱的人,也叫秧。如豬秧子即幼豬,老病號也叫病秧子,下賤秧子近於“下流胚”,“奴才秧子”在這裡是賴嬤嬤自謙,相當於下賤胚子。

265、爇:音ruo4。《說文》:爇,燒也。

266、檠:音。本義是校正弓弩的器具。後指燈架、燈臺。再引申為燈。蘇軾《侄安節遠來夜坐》:“夢斷酒醒山雨絕,笑看飢鼠上燈檠。”

267、磣:音chen3。食物裡含有沙子或砂子,吃起來牙的感覺叫磣。如果沙子揉進眼裡,則叫眼磣。引申則醜陋難看叫寒磣。“寒磣”即“寒傖”。可以說源於牙齒受涼後的感覺與表情。這裡說“虧你不怕牙磣”,猶如說“罵你還怕髒我的嘴”,同一理趣,你說那樣的話不怕磣你的牙。說對方說的話太不好聽,往往批評他人粗鄙的語言。有時用來修飾“形容詞”,如“磣大”,說是“很大”的意思。

268、屄:女子外生殖器。此字一般字書不載。“夾著屄嘴”,屄嘴,比喻,是罵人語,意思是不讓對方再說話。紅樓夢第五十八回芳官的乾孃罵芳官:“這一點子屄崽子,也挑么挑六,鹹屄淡話,咬群的騾子似的!”連用兩屄字,也是妙文。同是此女人,第五十九回罵自己的女兒道:“小娼婦,你能上去了幾年?你也跟那起輕狂浪小婦學,怎麼就管不得你們了?乾的我管不得,你是我屄裡掉出來的,難道也不敢管你不成!既是你們這起蹄子到的去的地方我到不去,你就該死在那裡伺侯,又跑出來浪漢。”“這叫作什麼?這編的是你孃的屄!”第六十回趙姨娘罵兒子:“呸!你這下流沒剛性的,也只好受這些毛崽子的氣!平白我說你一句兒,或無心中錯拿了一件東西給你,你倒會扭頭暴筋瞪著眼蹾摔娘。這會子被那起屄崽子耍弄也罷了。你明兒還想這些家裡人怕你呢。你沒有屄本事,我也替你羞。”僅此一字之用,已見人物層次品位。不過趙姨娘比春燕娘高一丁點,罵自己兒子是“我腸子裡爬出來的。”第六十二回柳家的罵小廝說“別討我把你頭上的榪子蓋似的幾根屄毛撏下來!”又說“屄聲浪嗓”“搗鬼弔白”的,都是不可字字解的罵人穢語。

269、戥:音deng3。戥子,一種小秤,專門用來稱金銀或貴重藥品的。用作動詞,就是用戥子稱。戥耗,指用戥子稱時的差額。戥頭,就是戥子本身的重量。

270、舛:音chuan3。本字象形,是兩隻相反對的腳。《說文》解作二人相對而臥,常用意義指相背、差錯、錯雜、交互。舛錯,是錯誤、差錯。有舛訛、舛差、舛誤,義近。但“舛錯”又指意想不到的事件,往往不是好事,成語說“命運多舛”。有人解釋成參差不齊的樣子,也可以通。紅樓夢第八十五回:“不但是外頭的訛言舛錯,便在家裡的,一聽見娘娘兩個字,也就都忙了,過後才明白。”

271、蓑:音suo1。古文象形字。草作的雨衣。常常蓑笠並稱。《詩經·小雅·無羊》:“何蓑何笠”。唐張志和《漁歌子》:“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後來蓑多與漁翁相關。箬,音ruo4,即竹子。

272、嵸嵸:音zong1。意同聳。高聳的樣子。謝眺《答張齊興》:“荊山嵸百里,漢文流無極。”雲氣鬱聚叫隴嵸。也作嵷。眾多山峰連綿起伏叫嵱嵷,音rong3zong3。紅樓夢第四回“茗煙嵸嵸笑道”;第四十九回:睛雯“嵸嵸地笑向襲人道”;第五十回,寶玉嵸嵸地拿了一支紅梅回來。這“嵸嵸”應該是形容表情的驚奇。近於“聳人聽聞”吧。在不同的版本里,我們看到或作笑欣欣,或作笑嘻嘻。

273、岫:音xiu4。山穴,山洞。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後也代指山,尤指峰巒。

274、氅;音chang3。本義指用鳥類的羽毛所做的大衣。不過所用鳥多用鶴,一般也稱鶴氅。這裡的鶴氅就是字面理解就是“用鶴的羽毛所制的大衣”的意思。據上下文意知是用野鴨子的羽毛。因為所作大衣主要用於禦寒,後也指可以禦寒的大衣。如大氅。說鶴也非鶴,據說是用鷲鳥的羽毛,鷲近鶴,水鳥,頭與頸無毛,也叫禿鷲,舊作上秋下鳥。音qiu1。如說鶴氅裘,則氅只指羽毛了。而且此羽毛也可以作旗幡,也說戈氅,

275、羓:音ba1。傳說中一種珍貴的羊。也指乾肉或乾製食品。

276、肷:音qian3。肋下到胯骨之間,多指獸類。如狐毛此處最好,近似說“腋下”。作冬衣用狐狸腋下的皮毛最好,所以說狐肷,往往指狐狸腋下的毛。相當於“狐腋之毛”。

277、麀:音you1。本義指母鹿。這裡指麀皮即鹿皮。典故有聚麀或麀聚的說法,指眾男共一女之類的亂倫。紅樓夢第六十四回賈珍、賈蓉等與尤二姐三姐不明不白,賈璉就懷疑。原文是:“賈璉素日既聞尤氏姐妹之名,恨無緣得見。近因賈敬停靈在家,每日與二姐三姐相認已熟,不禁動了垂涎之意。況知與賈珍賈蓉等素有聚麀之誚,因而乘機百般撩撥,眉目傳情。”熟悉其事,可作聚麀的解。

278、糹蒙:左絲右蒙,據文意應該是網狀放在火上支撐的東西。字查不到。或作鐵絲蒙。

279、摁:音en4。用的或手指按、撳,俗說摁。

280、廣:古字,廣同庵,蘆雪廣即蘆雪庵。也作廠。我所讀的紅樓夢版本是網絡版,一處廣一處庵的,可以參照見義。或注音廣音yan3。解釋作依山崖而建造的的房子,我以為不必。

281、鬮:音jiu1。為了賭輸贏或決定事情,預先在紙上寫上文字或做好記號,然後揉成紙卷或紙團,然後相關各人抓去一個,打開看,按紙卷或紙團上定的行事,履行義務或享受權利。這種紙卷或紙團稱「鬮兒」,這種做法稱「抓鬮兒」。也叫拈鬮。現代多用於排序相當於“搖號”。第六十二回行酒令也寫了抓鬮。

282、苕:多音字,紅苕即紅薯,音shao2。另音tiao1。本義是一種蔓生的草,又叫陵苕,即凌霄花。又指野豌豆,又叫紫雲英。如苕菜即紫雲英。又苕帚之苕,本作上草下刀,後借用作苕,指蘆葦的花,蘆葦莖可做掃帚,故名苕帚。古代也叫上草下列。又指很高很遠的樣子,如苕亭,即高聳;苕苕同迢迢。在苕帚的意義上又作笤,參見前邊第136字的解釋。

283、稔:音。穀物熟叫稔,故字從禾。動詞通用形容詞,稔歲、稔登、稔泰,都是五穀豐登,豐年豐收的意思。引申則一次成熟叫一稔,一年叫一稔,為量詞。再引申為積久養成的禍福。可以理解成一向、素來。如稔奸、稔惡、稔禍、稔寇,四字則說稔惡藏奸、稔貫滿盈、稔惡不悛、惡積畔稔。而稔聞等於久聞、稔究等於悉心研究。再引申為熟悉,指人與人關係,如說相稔、素稔。指女子常說成熟之美,如稔色即美貌,稔膩即豔美,可重疊成“稔稔膩膩”或“膩膩稔稔”。此處年稔就是豐收的意思。

284、葭:音jia1。本義指初生的蘆葦。多用於比喻。如葭孚之親,指蘆葦中的薄膜,比喻比較疏遠的親戚。此句“葭動灰飛管”,也有典故,古代用葭燒成的灰測季節與氣候,叫葭灰。《後漢書·律曆志上》:“候氣之法,為室三重,塗釁必周,密佈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灰抑其內端,案歷而候之,氣至者灰動。其為氣所動者其灰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唐代韓偓《冬至夜作》:“中宵忽見動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四野便應枯草綠,九重先覺凍雲開。陰冰莫向河源塞,陽氣今從地底回。不道慘舒無定分,卻憂蚊響又成雷。”

285、垤:音die2。小土丘。《詩經·豳風·東山》“鸛鳴於垤。”

286、簞:音dan1。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引申也指小竹筐。成語有簞食瓢飲、簞食壺漿。孔子評價顏淵:“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此處“清貧懷簞瓢”用此典故。

287、掮:音qian2。動詞,指用肩扛東西、挎東西運走。舊時稱商場或股市的經紀人叫掮客。

288、槎枒:樹木的枝丫。也作槎椏。音cha2ya2。槎,本義是用斧頭斜砍。又通楂,意思是木筏。典故的“乘槎浮於海”,出自《論語》,又音詞則“乘槎”、“浮槎”。枒,椏,同“枝丫”之“丫”。紅樓夢第第七十六回:“乘槎待帝孫。”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兒誄》:“洲迷聚窟,何來卻死之香?海失靈槎,不獲回生之藥。”

289、羯:音jie2。騸過的公羊叫羯子。這是羯的本義。北方少數民族有一支,據傳是小月支之支流,匈奴的一支,也叫羯胡。石勒建立的後趙就是五胡十六國時期有羯族政權。引申則可以指閹割,或者北方民族的泛稱。鳳姐此處著紫羯褂就是高檔的紫色羊皮褂。

290、梓:音。與檀並列,說“鏤檀鍥梓”,鍥與鏤同義,則檀與梓也近似,梓是一種名貴木材。即梓樹,《說文》:“梓,楸也。”木材或用於建築及製作木器,所以專門製作木器的木匠古代就叫梓人。木匠叫梓匠,梓匠之長叫梓師,木匠工具叫梓器。有了雕版印刷之後,梓人又指刻木版的工人,印書便需要付梓、梓刻、梓行,今天說某著作出版也用。交給出版社就叫付梓了,已經印刷發行就叫梓行。古代梓樹與桑樹常常種植於宅院前後,所以後來說家鄉用桑梓。單用梓也可以代指家鄉、故鄉。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兒誄》:“汝南淚血,斑斑灑向西風;梓澤餘衷,默默訴憑冷月。”晉石崇之金谷園,一名梓澤。第九十九回周瓊與賈政書:“金陵契好,桑梓情深。”

291、闐:音tian2。本義是盛大。常形容鑼鼓與車馬的聲音。作動詞或形容詞。疊音為闐闐。動詞近充滿,形容詞近熱鬧。賓客闐門即賓客盈門,鑼鼓喧闐即鑼鼓喧天。

292、鏞:《說文》:“大鐘謂之鏞。”音yong1。

293、涮:音shuan4。在水中擺動清洗叫涮.如洗涮、涮碗。又,一種飲食方法,交魚或肉切成薄片,讓在滾水鍋裡燙得去性即可食用,往往在鍋內加配料或另外蘸作料,如涮羊肉、涮魚片。這樣的吃法也叫涮鍋或吃涮鍋。引申為耍弄、欺騙,如咱被他涮了。

294、渥:音wo4。《詩經·小雅·信南山》:“既優且渥”。渥本義是沾潤的意思,引申為充餘。優渥連用則指優厚、充裕。這裡渥一渥,指暖一暖。冷身子蓋上被子取暖,特別是受涼後要出出汗,都可用渥,叫渥汗。這裡睛雯是拿寶玉的身子給自己暖手。

295、癆:音lao2。此字從病旁,從勞。勞亦聲。見《正字通》。因為過度勞累而導致身體瘦削就叫癆。醫書上分五癆,也作五勞,即心勞肝勞脾勞肺勞腎勞。後特指肺結核,或結核病。但說癆病即肺結核,說骨癆則是骨結核。舊癆病因為無鏈黴素等特效藥,死亡率很高,且又具傳染性,人們則聞癆色變,近於今日說癌症。紅樓夢第八十回夏金桂說薛蟠:“省得你饞癆餓眼。”

296、獐:音zhang1。獐是一種野獸,像鹿而無角。也叫獐子。《三國演義》:“吾今日射獵,欲射馬,誤中一獐。”因為獐子有長牙露出嘴外,也叫牙獐。成語有“獐頭鼠目”。

297、狍:音pao2。一種體形很小的鹿。其毛夏季慄紅,冬季棕褐色。以行動敏捷優雅著稱。肉可食用。

298、蟶:音cheng1。也叫蟶子,貝類軟體動物,肉味鮮美。蟶乾就是蟶子肉的幹革命製品。也叫蟶子幹,營養豐富,可補產後虛損。

299、鎏:音liu2。上好的金子,成色好,叫鎏金。用黃金鍍物,也叫鎏。古法是將黃金溶於水銀,鍍於器物表面,烤乾扎平,這種工藝叫鎏金。

300、蠱:音gu3。本義指人腹內蛔蟲。也指穀物中生成的蛾。後引申泛指毒蟲,又特指人工培養的毒蟲。人工培養毒蟲的目的是害人,使人迷惑,所以也指神志惑亂的疾病,如說蠱疾。男人因為女人而因起的精神昏亂,也叫蠱。所以又轉移指淫邪之事。古代還把腹部膨脹的疾病,叫蠱病。漢代的巫蠱之禍,專門用巫術害人的叫蠱人,也叫蠱師。通過迷信的祈禱、詛咒手法,迷惑人的心智,從而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像紅樓夢中馬道婆利用邪術殺人,就屬於廣義的“巫蠱”一類。這裡說“多蠱多妒的”,蠱與妒互文,意思可理解成內心陰毒者。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兒誄》:“偶遭蠱蠆之讒,遂抱膏肓之疚。”

301、稗:音bai4。稻田裡生長的一種似稻而非稻的野草。引申為微小的、非正統的。成語稗官野史。稗字是一種小官,專門給帝王講民間民俗小故事,後來稗官野史指非正統的史料。往往以記載軼聞瑣事為主,可補正史之不足。古代也指小說,蓋出於稗官也。這裡說“菜蔬稻稗”,用本義。

302、跴:同踩。

303、祗;多音。一讀qi1。天神曰靈,地神曰祗。神祗即神靈。也說天地神祗。一讀zhi3。同“僅只”之“只”。紅樓夢第九十九回周瓊與賈政書:“祗因調任海疆,未敢造次奉求,衷懷歉仄,自嘆無緣。”

304、菂:古代蓮子叫菂。音di4。藕與菂,同枝連心,藕官與菂官,其相戀也宜矣。

305、渚:音zhu3。水中的小洲,小塊陸地,引申指水邊。古詩中常見。

306、搴:音qian1。搴本義是用手摘取,如斬將搴旗,就是指導敵人的旗幟給拔掉。這裡搴帷之搴同褰,是提起的意思。把衣裳提起過河,叫搴裳。把帷幕(一般脂窗簾等)掛起,叫搴帷。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兒誄》:“搴煙蘿而為步幛,列槍蒲而森行伍。”

307、眊:音mao4。《孟子·離婁上》“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眊”字本義是眼睛看不清楚,引申為人老悖、昏亂、迷惑。也說眊聵。

308、蹾:音dun1。本義是使勁往地上一放,發出重重的聲音。動詞。此處引申把說話語氣重而傷人。

309、餑:餑字本義指塊狀的麵食,一般是雜糧製成,可作點心。香餑餑比喻受歡迎的人。餑音bo1。在香餑餑一詞中後一個讀輕聲。紅樓夢第七十一回:“尤氏道:'我也不餓了,才吃了幾個餑餑,請你奶奶自吃罷。’”

310、硝:硝從石,是一種礦物。硝石可做火藥,所以也用來代指戰火。如硝煙瀰漫就是成語。又硝石也叫硝子石,又稱假水晶,舊時也用來比喻眼睛。此處的硝,從藥石引申,側重於“藥石的粉末”的意思,薔薇硝當然是含有薔薇的“藥麵兒”。又硝可以用來使皮革變軟,即由生皮變成熟皮,這個過程用硝,動詞也叫硝,即把皮革變軟的這種工藝叫硝。如說把這塊牛皮硝一硝。再引申,也指硝過的皮革。

311、榪:音ma3。床兩頭或門扇下的橫木,叫榪頭。舊制的馬桶,叫榪子。四川省都江堰工程舊用的三腳的木架,叫榪杈。和裝滿卵石的竹籠配合,用以攔截水流,是中國古代人民的一大發明。

312、鴰:音gua1。俗稱烏鴉,也說老鴰。紅樓夢第九十一回:只聽見簷外老鴰呱呱的叫了幾聲,便飛向東南上去,寶玉道:“不知主何吉凶。”黛玉道:“人有吉凶事,不在鳥聲中。”

313、唚:音qin4。滿嘴混唚,意思是胡說一氣。本義是嘔吐,引申為謾罵。是個貶義詞,貶得是說話者。也作吣。也作心上口下。第七十五回:尤氏在外面悄悄的啐了一口,罵道:“你聽聽,這一起子沒廉恥的小挨刀的,才丟了腦袋骨子,就胡唚嚼毛了。再肏攮下黃湯去,還不知唚出些什麼來呢。”

314、枸杞:枸是多音字。此處讀gou3。枸杞是落葉灌木,果實叫枸杞子,入中藥。讀平聲,通“鉤”。讀ju4。如枸櫞即香櫞、佛手柑。藤本植物,也叫萎葉。常綠小灌木或小喬木,果實可做醬,叫枸醬,也叫蒟醬。枳枸即貴州所謂“拐棗”。《詩經》“南山有枸。”即枳枸,也作枳?(左木右具)。

315、孤拐:本拐讀輕聲。此詞為方言,指顴骨。也指踝骨,叫腳孤拐。

316、玳瑁:音dai4mao4。一種海底動物,是令肉的海龜。龜甲很名貴,可以入藥。也指這種海龜的龜甲,龜甲片可以作裝飾品。如《孔雀東南飛》:“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這裡說筵開玳瑁,褥設芙蓉。描述宴會之豪華。玳瑁筵,就是精美豪華的筵席。簡稱玳筵。又刻有玳瑁圖案的屋樑,叫玳瑁梁,也叫玳梁。

317、洱:音er3。雲南省有洱海。與點蒼山相對,稱蒼山洱海,又清代雲南普洱府所出之茶,稱普洱花,一般製成塊狀貿易。是中國名茶之一。

318、盄:上吊下皿。字書未見。疑通“銚”。一種壺,高而有柄,可放火上煎藥或煮茶。音diao4。“潗了一盄子女兒茶。”是沏也作“潗”了。

319、村,音cun1。這個字大家都認識。當村子、鄉村、農村講,大家都知道。紅樓夢中多用此村字,大觀園中就有稻香村。但多義。如村姥姥,指劉姥姥,村是粗鄙、土氣的意思,現在還說村姑。紅樓夢說“賈語村言”,正是雅俗並用。此村字也可作動詞。這裡襲人說寶玉:“你一天不挨他兩句硬話村你,你再過不去。”他指睛雯,村有冒犯、指責、誚讓的意思。上回黛玉說話暗諷寶玉,原文有“黛玉自悔失言,原是趣寶玉的,就忘了趣著彩雲,自悔不及,忙一頓行令划拳岔開了。”後一個趣也作“村”,打趣,簡作趣,是暗諷、取笑的意思。

320、侑:音。本義為勸食。侑酒,即助酒興,佐酒的意思。引申為報答、配享、相助。

321、掣:音che4。掣本義是拉扯、牽引,引申為牽制、控制。《經典釋文》:“掣,拽也。”詞語有“掣肘”。這裡的掣籤即抽籤。掣籤作為專用名詞,常用於占卜,清代修補官員往往掣籤以定將任職之省份。可以自己選的叫指分。掣脫,即決裂;掣身,即抽身;掣兵即抽調兵馬。成語風馳電掣,掣與馳互文,近意。岑參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紅樓夢第六十六回,柳湘蓮從鞘中抽出雄劍,原文也說抽為“掣”。

322、罄:罄的本義是器物中物已盡器已空。引申為動詞盡其所有之盡。《舊唐書·李密傳》:“罄南山之竹,書罪難窮。”成語叫“罄竹難書”。由盡、耗盡再引申為全,滿,都。如罄淨、罄盡、罄宇(罄宇就是整個世界)。

323、醍醐灌頂:成語。比喻深受啟發。醍醐,是從牛奶中提煉出的酥油,營養豐富,最益人體。後佛教比喻佛法的智慧使人徹底醒悟,好像從頭頂灌下去醍醐一樣。音ti1hu2 guan4ding3。

324、嵩:會意字,本義即山高。嵩巒,即高峻的山峰;嵩呼,也說“山呼”,志指高聲頌“吾皇萬歲”的聲音。又特指中嶽嵩山,在河南省登封市。

325、焜:音kun1。漢樂府《長歌行》“焜黃華葉衰。”焜指葉子變黃枯萎的樣子。本義卻是明亮、光鮮。這裡說“焜耀”,指喪禮辦得路人看去眼花繚亂,黃是光彩奪目的意思。焜昱,也是光輝燦爛的意思。

326、醴:音li3。本義是甜酒的意思。《說文》:“酒一宿熟也。”引申為甘甜,或酒的代稱。再引申為藥酒。水名也多醴泉。地名有醴陵市。有稱酒為醴泉侯。

327、騅:音zhui1。《說文》:“馬蒼黑雜毛也。”烏騅馬是項羽坐騎名。《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328、畀;音bi4。給予。給與。畀賦等於賦予。成語有“投畀豺虎”。

329、礫:音li4。本義是小石、石塊。如瓦礫、礫石。本來側重於無價值,後專用於破碎的磚瓦等物,也側重於遭劫難。瓦礫與明珠相對照,簡說有詞“礫琇”。比喻美與醜、君子與小人。琇,音xiu4。

330、夯:一般都讀hang1音。古代指用來紮實地基的工具。用作動詞,即用夯紮實地基,也說夯實基礎。引申可指衝、撞、砸、打等。如夯你一拳,我夯死你。粗俗與暴力兼具。這裡說“夯雀兒先飛”,夯同笨,音ben4。現在也說笨鳥先飛。

331、裱:音biao3。裝飾房子叫裱糊。裝潢書畫叫裱褙。古代是行業性質的,有專門的裝裱店或裱糊店,講究手藝,工匠叫裱工。最簡單的裱糊就是把房屋牆壁上糊紙。

332、蝟:音wei4。一種動物,晝伏夜出,身上多剌。也叫剌猥。俗語狗咬剌蝟,無處下口。說蝟集,指雜事比剌蝟的剌還多。

333、睃:音suo1。斜著眼偷偷看,叫睃。睃睃,就是看看。睃拉不上,就是看不慣的意思。

334、籰:音xue4。一般指纏繞絲、紗、線的工具。這裡是放風箏的線車子。

335、衢:音qu2。本義指四通八達的道路,引申指道路、樹林枝杈、岔路、途徑、街道等。浙江省有衢州市。

336、緙:音ke4。中國特有的絲織藝術。也叫刻絲。是把繪畫藝術與絲織技術相結合,產生於中國宋代。經絲是細蠶絲,緯絲則是五顏六色的蠶絲,僅在圖案需要時才與經絲交織。作動詞就叫織緯。如說緙繡。

337、笏:音。笏即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見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按品第分別用玉、象牙或竹製成,以為指畫及記事之用。《說文》:笏,禮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執笏而立叫笏立,以笏擊人,叫笏擊。《滿床笏》即一家都在朝廷作官,相聚時笏板結放滿一床。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注《好了歌》就有:“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滿床笏典故出《舊唐書·崔義元傳》,而雜劇《滿床笏》演繹的是唐汾陽王郭子儀事。這裡的緙絲《滿床笏》是繪畫性質,一般作喜慶祝願的饋贈。戲班裡標明戲目請人點戲有木板,也叫笏。紅樓夢第九十三回:“一個掌班的拿著一本戲單,一個牙笏,向上打了一個千兒”道士向天帝上表也仿此用笏,紅樓夢第一百零二回“法師們俱戴上七星冠,披上九宮八卦的法衣,踏著登雲履,手執牙笏,便拜表請聖。”圖為清代年畫。

338、鄔:春秋時期的地名。一處在鄭國,今河南省偃師市。一處在晉國,今山西省介休縣;由地名演化為姓。左昭二十八記載有鄔地大夫名司馬彌牟,相傳是鄔姓始祖。

339、鬅:音peng2。本義指頭髮蓬鬆、散亂。這裡的穿紅裙子梳鬅頭,應該是一種髮式。鬅鬙,也即頭髮散亂,但引申義較多。可形容頭髮短長不齊,可形容山石花木紛披,可形容事物散亂。

340、懨:音yan1。形容精神萎靡不振或氣息微弱難繼。常作懨懨。病懨懨是病態的萎弱,相對於煩燥也可以指安靜平靜的樣子。紅樓夢出現“懨懨”凡六次,皆疊音用。用於林黛玉,用於鳳姐,用於尤二姐,用於睛雯。不是患病,就是將亡。總之是沒有精神。如第八十九回:“一片疑心,竟成蛇影。一日竟是絕粒,粥也不喝,懨懨一息,垂斃殆盡。”

341、孳:音zi1。本義即繁衍生息的意思。又通滋生滋長之滋,又疊用“孳孳”通“孜孜”。

342、狥:同徇。音xun4。狥私即徇私。今成語有徇情枉法、徇私舞弊。為私情而做不合理不合法的事情就叫徇私。

343、圊:音qing1。本義是廁所。詞語有圊糞、圊頭、圊廁、圊溷等。溷音hun4,也是廁所。這裡當清除廁所講,圊廁行,即專門清理廁所的組織與機構。大家族中奴才的一個行業類別。

344、壁:音bi4。傻大姐拾個繡春囊,“笑嘻嘻的一壁看,一壁走”,這個壁同面、邊。兩個動作同時進行,說一邊一邊。本回後文說繡桔“一行說,一行就哭了。”一行,同一壁。《西廂記》中說“這壁廂”、“那壁廂”,也說一壁一壁,是同樣意思。這邊、這旁、這壁、這廂。澠池本地方言也說這榜、這槍,都是音轉,同一意義。

345、陛:音bi4。本意即臺階。帝王之陛九階,後來引申專指帝王為陛下。早期也說大王陛下,後來只說皇帝陛下。大臣外出與帝王辭行叫陛辭,入內與帝王見面叫陛見。皇宮臺階兩邊站崗的衛士執叫陛戟。黛玉說迎春語“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此語原意是諷刺帝王佞信佛道以致禍國殃民。有個典故,說的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當叛將侯景的軍隊已打到京師,圍困城臺時,他還一心皈依佛教奢談因果。

346、誥:音gao4。與告同源,上對下行文,有告誡的意思。故《尚書》的誥。秦以前稱誥者至秦始皇改稱制、詔。唐代稱制,宋代始稱誥。合起來雙音詞詔誥。一般是不宜於在朝廷上公開宣佈的詔文稱誥。清代一至五品用誥,六至九品用敕。合起來叫誥敕。一般誥命是追贈、貶謫、封贈之類內容,而封贈中才有可能涉及妻子。所以大臣的正妻往往稱誥命夫人,而女子的最高榮譽亦莫過於此。

347、掐:音qia1。掐字在紅樓夢中多見,本義即採摘,如掐花。往往指用指甲的動作,如嫩得掐出水來。口語中還可以掐人,屈指計數盤算也叫掐指、掐算,會算卦的人也說能掐會算。傳統工藝中有一種細的鑲嵌也叫掐,如掐絲。紅樓夢第四十九回“黛玉換上掐金挖雲紅香羊皮小靴”,即鑲嵌的意思。掐尖,一般指掐去花草之尖,近於打尖,這裡的“掐尖”相當於“冒尖”。王善保家的一番話,也很有水平,簡直是一段讒言賦:“太太不知道,一個寶玉屋裡的晴雯,那丫頭仗著他生的模樣兒比別人標緻些,又生了一張巧嘴,天天打扮的像個西施的樣子,在人跟前能說慣道,掐尖要強。一句話不投機,他就立起兩個騷眼睛來罵人,妖妖趫趫,大不成個體統。”讀之便可會意

348、趫:音qiao2。本義指輕捷矯健,特別是關於緣木升高的人。如趫才、趫輕、趫人。形容人常說某某之趫,或側重於健,或側重於捷。這裡說妖妖趫趫,應該是接近於妖妖調調,趫義近輕佻之佻。總體無非是妖里妖氣,會迷惑人而已。下文說“趫妝豔飾”,趫豔互文。其義自見。紅樓夢第七十八回王夫人說:“誰知蘭小子這一個新進來的奶子也十分的妖喬,我也不喜歡他。”妖喬即妖趫。。紅樓夢第一百回寫金桂:“有時遇見薛蝌,他便妖妖喬喬、嬌嬌痴痴的問寒問熱,忽喜忽嗔。”

349、軃:同嚲,音duo4。下垂的意思。“釵軃鬢松,衫垂帶褪”,對文亦可見義。用軃松垂褪,兼有避復修辭手法,也是妙文。第九十七回洞房聽寶釵:“盛妝豔服,豐肩愞體,鬟低鬢軃,眼息微,真是荷粉露垂,杏花煙潤了。”

350、邸:音di1。《說文》:邸,屬國舍也。《漢書·盧綰傳》:“舍燕邸。”注:“諸侯王及諸郡朝宿之館,在京師者謂之邸。”有時也叫邸城,即古代在京師為郡國諸侯或外藩君主朝覲起居所建的小城。後來指高官貴族居住或辦事的地方,如官邸。府邸、私邸、邸宅、邸院。《楚辭·涉江》:“邸余車兮方林”,邸作動詞,是停留、止的意思。這裡說邸報,是古代官方類似報紙的出版物,是印刷術發達後的產物,內容主要是抄發皇帝諭旨、臣僚奏議和政治情報。因為是抄本,也叫邸抄或邸鈔。

351、輻輳:音fu2cou4。輻是插入輪轂以支撐輪圈的細條,也叫輻條。《老子》:“三十上輻共一轂。”輳便於工作指車打集中於車轂上。輻輳也寫作輻湊。比喻人或車馬聚集得很多,有熱鬧繁盛的意思。《漢書·孫叔通傳》“四方輻輳。” 352、狸:音li2。野貓、山貓。即貉。字本作貍,俗論為狸。

353、粳:音jing1。介於秈稻與糯稻之間的一種稻叫粳稻,粳稻碾出的米的叫粳米。早亦讀geng1。

354、裨:多音字。諸葛亮《出師表》: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此處裨是補助、彌補的意思,音bi4pi1。《儀禮·覲禮》:“侯氏裨冕。”注:天子六服,大裘為上,其餘為裨,以事尊卑服之,而諸侯亦服焉。也解釋是天子的次服,諸侯的禮服。由引綽為偏、副、小的含義,如裨將即偏將,裨師即偏師,裨王即小王,裨漲即小海,裨販即小販。

355、鵠:多音字。鵠子,即箭靶。鵠是靶的中心。中鵠就是直中中心。音gu4。《莊子·天運》:“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這裡的鵠通“鶴”,音he4。其實鵠字本義是一種鳥,也叫黃鵠、鴻鵠。《史記·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即此鳥,現在叫白天鵝。常用作比喻,如鵠立、鵠企、鵠侍。又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聞喜縣。《詩·唐風》:“素衣朱繡,從子於鵠。”毛傳:鵠,曲沃邑也。唐有詩人名於鵠出此。音hu2。

356、潼:臨潼鬥寶。潼,音tong2。水名,發源於四川,流經陝西。四川省的梓潼,陝西有潼關、臨潼。“臨潼鬥寶”比喻誇富鬥奢、爭強賭勝的行動,典故出自元雜劇《臨潼鬥寶》,大意是春秋時秦穆公設謀邀請十七國諸侯至臨潼赴會,各出傳國之寶比鬥,楚伍子胥在會上舉鼎示威,制服秦穆公。

357、洑:多音字。當漩渦講,音fu2。當游水講,音fu4。洑水就是游泳。洑上水,比喻義近攀高枝。下文有“不理輸的只趕贏的”就是這裡的確解。紅樓夢第八十一回:“看他洑上來不洑上來”,“他'指的是魚。

358、蟾:音chan2。蟾字義漢語中只掌握“蟾蜍”與“蟾宮折桂”即可。前者一種動物,俗名癩蛤蟆;後者比喻科舉登第,金榜題名。因為傳說月中有蟾,有時也借指月亮。第七十六回:“銀蟾氣吐吞。”

359、繇:多音字。本義是隨從,引申為動搖、歌謠、徭役、遙遠。音yao2。又古閩越一部也稱繇。當介詞,意思是自從,又通由。這時才音you2。在這個音上,又通遊,優繇即優遊。當古代占卜的文辭講,又通籀。音zhou4。如果是姓,讀Yao2。這裡是人名,張僧繇是著名畫家、書法家,南朝梁時吳中人。其名或讀Yao2。或讀you2。畫龍點睛的故事就出自張僧繇。

360、墩:音。本義是土堆,引申指厚則粗的石頭木頭等,往往可以坐人,如門墩、橋墩等,再引申指墩式坐具,如錦墩、石墩。動詞可以指猛力往下放東西。同“蹾”。這裡的“二人遂在兩個湘妃竹墩上坐下”,可以理解成坐具,用湘妃竹製成。第八十四回:“寶玉又磕頭謝了恩,在挨門邊繡墩上側坐,說了一回讀書作文諸事。”

361、棔:音hun1。一種樹名,也叫合歡樹。著名戲曲小說研究專家吳曉鈴把自己的藏書室叫“雙棔書屋”。

362、婺:音wu4。古代星宿名,婺女星,即女宿。水名,在江西,樂安江的上游叫婺江,在江西省婺源縣。婺源縣所產綠茶叫婺綠。又,州名,在浙江。隋置,約在今浙江金華市。浙江省有婺劇,是地方劇種之一。寶婺常用作貴族婦女的美稱,祝壽多用。

363、龕:音。Kan1。本義從龍,龍的樣子。借用為小窟、小屋,如石龕、龕居。指小盒子側重於盛放神聖的物品,如佛龕、神龕。佛寺塔下的小室也叫龕。後專指佛龕,龕子又指僧人的棺材。方言引申為容納、盛裝。有時通戡,如龕亂。

364、嫠:音li1。嫠婦,即寡婦。蘇軾《赤壁賦》:“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兮嫠婦。”注意上古“寡”可指寡婦與寡夫,而嫠則只指寡婦。

365、紆:音yu1。形容詞是屈曲、曲折的意思,動詞則是迂迴、縈繞的意思。一般形容山水,指人則是比喻,如紆身即屈身。紆意則是曲意奉承他人。地位高的人拜訪地位低的人叫紆尊降貴。這裡的紆沼可理解成曲折的沼澤地。

366、贔屓,音bìxì。形容用力。又指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像龜。舊時大石碑的石座多雕刻成贔屓形狀。也說是龍生九種之一。

367、罘:音fu2。捕兔的網,後泛指各種網。如罘網、罘罟、罘罕。罘罳,音fu2si1。指屋簷下防鳥的網。也可指城牆四角的小樓。

368、佻;本義即輕薄,舉止不莊重。輕佻同義。《國語》中有“佻天之功以為己力”,佻有貪圖、竊取的意思。與佻合成雙音詞的較多,皆輕佻近義詞。如佻達、佻薄、佻巧、佻環、佻脫(佻侻)、佻橫、佻急、佻謬、佻率。

369、蓍:音qi2。草名。全草入藥。古代用其莖作占卜用。如蓍龜,是蓍草與龜甲的合稱。

370、蒹葭:音jian1jia2。參閱第284葭。蒹葭即蘆葦,一般指沒有結穗的蘆葦、蘆獲。詩經有《蒹葭》是名篇。蒹葭倚玉樹,是成語,蒹葭喻低賤,玉樹喻高貴。比喻人物貴賤懸殊、品貌不稱。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兒誄》:“連天衰草,豈獨蒹葭;匝地悲聲,無非蟋蟀。”

371、邇:音er3。《說文》:邇,近也。邇來,即近來。邇日,即近日。《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舉類邇而見義遠。與遠遐相對,如聞名遐邇。又綽為淺近。邇言邇文,即淺近的語言文字。

372、齎:音ji1。送東西給某人叫齎。常說齎贈、齎賞、齎助、齎錢。齎賞就是賞賜。《孔雀東南飛》:“齎錢三百萬。”綽也指自帶衣食行李等叫齎,如齎帶、齎酒等。

373、旃:音zhan1。本義是曲柄旗,赤色。如說旌旃。後通假於“氈”,毛織品。作助字用,屬於兼詞,是之焉兩字的合音。最常用的是“勉旃”,對別人勸勉用。此處旃檀香是一種著名香料,傳說佛講法周身出旃檀香。

374、雋:多音字。會意字,以弓射鳥。本義指鳥肉肥美。引申為美味、肥肉。言語、詩文意味深長叫雋永。習射時以小鳥為的,射中為雋。再引申為考中。得雋即科舉時代考中進士。在這個意義上讀juan4。當姓氏凌晨也讀Juan4。又通俊,才智出眾的意思。音jun4。此處說“風流雋逸,忠義慷慨”當讀如jun4。

375、姽嫿:音gui3hua4。姽、嫿同義,指女子體態嫻靜美好。《說文》:姽,閒體行姽姽也。從女,危聲。猶頠之為頭,嫻習也。《廣雅》姽,好也。《說文》:嫿,靜好也。宋玉《神女賦》:既姽嫿於幽靜兮,又婆娑乎人間。

376、殞;音yun3。本義即死,殞命、殞逝、殞沒、殞滅。又通隕,如殞落即隕落。此處“今王既殞身國事,我意亦當殞身於王。”兩殞字同義。紅樓夢第九十九回:“一時失手,將酒碗擲在張三囟門,皮破血出,逾時殞命。”

377、詎:音ju4。一般作助字,意思同“豈”。反問語氣詞,其反問語氣輕時近於否定詞。如詎料,即不料;詎幾,即無多;詎奈,即叵奈;詎敢,即豈敢。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探春給寶玉書“清景難逢,詎忍就臥”詎忍即何忍、不忍。

378、穠:音nong2。草木繁盛的樣子。與濃當同源,在水曰濃,在草木則曰穠。成語有夭桃穠李。有穠華、穠茂、穠繁、穠麗、穠秀、穠密等詞。引申則由草木花朵而比喻人,也比喻文章風格。側重於人的外表,則近於豔麗、華麗,側重於人的體貌,則肥碩、豐滿。多形容女子。宋玉《神女賦》:“穠不短,纖不長。”說感情穠麗與穠鬱,同濃。下文有“豔李穠桃臨戰場”。

379、澌:音si1。本義為水盡,引申為滅、消亡。如澌滅。這裡用澌澌疊音,形容雨聲或水聲悽咽的聲音。也可以形容風雪的聲音。春天裡河水解凍叫流澌,引申反映冰融化後裂開的冰塊。紅樓夢第一回有“菱花空對雪澌澌”,那是形容雪聲。

380、蘩:音fan2。《詩經·召南·采蘩》:“於以采蘩,於沼於沚。於以用之,公侯之事。”蘩,即今之白蒿,似艾,粗於青蒿,白於眾蒿,故名。菊科植物,嫩苗可食,亦可為菹。

381、縠:音hu2。幽默絲織成的有皺紋的薄紗,古代叫縠。常常綺羅綾縠並稱。用縠紗製成的衣衫叫縠衫。

382、誄:音lei3。哀悼死者叫誄,本義為動詞。轉義為哀悼死者的文章,近於今之悼詞、哀詞。作為一種文體,則誄文一般用駢體,內容以列敘其生平,讚美其事蹟為主。

383、湮:音yan1。本義即沒有人知道,埋沒。土沒之曰埋,水沒之曰湮。詞語有湮滅、湮沒、湮沉、湮失、湮泯、湮埋、湮佚等,意義相差不遠。引申指淤塞、填塞,如“湮洪水、決江河。”又湮水,是伊水支流,在河南省登封市。

384、櫛:音zhi4。梳子、篦子的總稱,作動詞相當於梳理頭髮,引申為清除。比喻有櫛風沐雨、鱗次櫛比、櫛垢爬癢。

387、鴆:音。一種有毒的鳥,其羽毛浸泡可製毒液,叫鴆酒。又簡稱此酒為鴆。動詞則指以鴆酒殺人。這裡凡指惡鳥。比喻陰險的小人。

388、罦罬:音fu2zhuo2。一種捕鳥的網,鳥入網羅,自動覆蓋。引申為覆蓋。

389、薋葹:音ci1shi1。《離騷》:“薋葹菉以盈室兮。”薋,草名,即白及;葹,草名,即苔耳,一名蒼耳。菉,草名,即藎草,一名王芻。一說薋是聚集或草多的樣子。這裡泛指惡草以喻陰險小人。

390、蠆:音chai4。古代稱蠍子、毒蛇之類毒蟲。有酷刑曰蠆盆,將毒蟲集中於土坑內,將罪犯放在其中,任毒蟲咬死。詞語有蜂蠆、蠱蠆、蠆尾、蠆芒等。

391、顑頷:音kan1han4。面黃肌瘦的樣子。《楚辭·離騷》:“苛餘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洪興祖注:顑頷,食不飽面黃貌。按此詞應該是連綿詞。

393、忳:多音字。此處忳幽當讀dun2音。憂鬱、煩悶。當誠懇講,疊音,讀zhun1zhun1。當無知的樣子,疊音,讀dun4dun4。

394、鈿:音dian4。本義為金花,指用黃金做成花樣的首飾,婦女所用。如鈿朵。引申則泛指女子首飾,如釵鈿,或指金銀珠寶之類鑲嵌而成的花樣首飾,如鈿瓔。或者器物上鑲嵌的花紋。或轉化為動詞。後來漸漸說一種貼於鬢邊的薄金片,也叫花鈿。又引申指硬幣,錢。

395、鳷:音zhi1。鳷鵲,一種鳥。或說是松鴨。這裡用典,是漢武帝所建的樓觀名。駱賓王《帝京篇》:“複道斜通鳷鵲觀,交衢直指鳳凰臺。”按,賈寶玉誄文典故多有出自《帝京篇》者,注此文可注意。

398、燹:音xian3。本義為野火,引申為兵火、戰火。常見詞是兵燹,這裡的“槥棺被燹”只取其焚燒的意義。

399、誚:音qiao4。本義是責備,引申則有嘲諷的意思。如誚讓、譏誚。

400、迨:音dai4。一般用作介詞,及,到;等到;趁,乘。這裡用如動詞,相當於“等待”。柳宗元《黔之驢》:“卒迨於禍。”

《紅樓夢》中你不認識的521個字(下),記一記,看紅學不用字典

401、燐:同磷。一種非金屬元素,有白磷與紅磷。肥料的磷肥,生物體內的磷脂。這裡的燐指磷火。俗稱“鬼火”者即是。

402、壙:音kuang4。《說文》,塹穴也。就是墓穴的意思。

403、塍:音teng2。田間的小堤,田埂,畦畔。也可以引申指“界線”與“格式”,如塍區。

404、詖:音bi4。從言從皮,段玉裁以為,凡從皮,皆有分析之意。本義是分析辯論的意思,《漢書》:“險詖陰賊”,則指諂媚。引申指偏頗邪僻不正道。《孟子·公孫丑上》:“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

405、惓惓:懇切誠摯的意思,惓惓之心,則情意深厚。也作拳拳之心。音quan2quan2。《續資治通鑑》:“(朱)熹平居惓惓,無一念不在於國。”

406、陟:音。陟降是反義詞並列。陟本義是從低處往高處走,登高;引申為升、升遷、晉升、乃至昇天、登遐。諸葛亮《出師表》:“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此處應該理解成偏義複詞,意睛雯不昧之靈當在於天上而非地下也。

407、虯:音qiu2。古代指一種有角的龍。如虯龍。引申指盤曲、屈曲的樣子。如虯髯、虯鬚。

408、軋:多音字。伊軋,車輪輾過的聲音。

409、纕:音xiang1。佩帶,名詞。也指馬腹帶。又音rang3。同“攘臂”之攘。

410、觶:音zhi4。也是古代酒器、禮器。比尊小,或有蓋。盛行於商末周初。《禮記·禮器》:“尊者舉觶,卑者舉角。”

411、漉:音lu4。漉池,使池水乾涸,這是本義。漉溼即淋溼,義為水滲入滲出。漉魚即用網捕魚,漉酒即用篩過濾酒。最後一個義項最常用。濾紙也可稱漉紙,濾網也叫漉網。

412、醁:音lu4。美酒。

413、醑:音xu3。古代用器物漉酒叫醑,是去糟取精的過程。《詩小雅伐木》“有酒醑我”。也可以代指美酒。

414、醽:音ling2。美酒。醽醁,美酒名。《西京雜記》:“陳王自創醽醁酒,流光澤澤,三杯醉人。”

415、覘:音chan2。偷偷地看。軍事上就叫偵察。《指南錄後序》:“予更欲一覘北,歸而求救國之策。”蒲松齡《促織》中亦有此字:“驚起覘視,宛然尚在。”

416、夭閼:閼,音e4。本義是遮擁、阻塞的意思,引申為遏止、抑制。詞語有閼塞、閼絕、閼積、閼住、阻閼、閼制、閼密、閼抑。門扇與閘關也叫閼。在匈奴單于之妻曰“閼氏”這一譯名中,讀音yan1。這裡也讀如yan1。夭折、夭亡的意思。

417、倩:多音多義字。讀音qing4時,是動詞,請,藉助,借。如倩人,一般指請託他人、藉助他人。倩筆或倩代即請人代筆。讀qian4時指容貌美好的樣子,如倩影、倩女離魂。多形容女子。《詩經·衛風·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倩笑即美笑。倩語即女子笑語。作人名講時讀qian4,但注意倩的本義即男子美稱,後引申指美。稱多了轉移指女子。古代男子以倩名者不少,如東方曼倩、魏倩、蕭長倩,今之“倩”字多用於女子名。此處“倩風廉之為餘驅車兮”,倩即請,風廉即風神名。

418、偃:音yan3。從人,動詞,本義是向後仰面倒去。與僕反義。《呂氏春秋》:“迎風則偃,背風則僕。”偃寢即仰臥。這裡的偃然而長寢,意思是永遠地倒下、長眠了。引申為倒伏,如“草上之風必偃。”又引申為停息,止息。如興文偃武。

419、窀穸:音zhui1xi1。本義指墓穴,引申或指埋葬。

420、敔:音yu3。古樂器名,又稱“楬”。形如伏虎,奏樂將終,擊敔使演奏停止。《說文》:敔,禁也。一曰樂器,椌楬也,形如木虎。《釋名》:敔,衙也,衙,止也,所以止樂也。椌楬,音qiang1jie2。

421、唼喋:音sha4die2。形容魚或水鳥吃食的聲音,也指魚或水鳥吃食。司馬相如《上林賦》:唼喋青藻,咀嚼菱藕。

422、篔簹:音yun2dang1。一種皮薄、節長而竿高的竹子叫篔。陝西洋縣有篔簹谷,所產之竹名篔簹,後指生在水國這的大竹子。或泛指大竹子。

423、霾:風中夾雜塵土叫霾,後引申指天空陰晦不明。如陰霾。屈原《九歌·國殤》:“霾兩輪兮縶四馬。”則通於埋。

424、裔:音yi4。本義指衣服的前襟、袖子、衣服的邊緣。後引申指邊遠的地方、後代。四裔,相對於四方荒遠之地。詩禮名族之裔,是後代的意思。

425、翛:音xiao1。疊音翛翛,本義指羽毛殘破。這裡用翛然,也是破敗無生機的意思。古代翛我在常指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樣子。如說“翛然物外”。疑此翛然實同“蕭然”,下文香菱說這地方空落落地,就是解釋翛然有含義。

426、芰:音ji4。本指菱角,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算是菱的俗稱。一般分兩個角叫菱,四個角叫芰。“芰荷”則指出水的荷花,也說芰茄。

427、啻:音chi4。不啻一般是不止、不只、不下於的意思。這裡猶如如同、等同的意思。常說不啻、何啻、奚啻。不單用。第八十七回薛寶釵與黛玉書:“更遭慘禍飛災,不啻驚風密雨。”

428、滷:鹵人,是鹵莽的人的簡單說法。滷,本義為鹽鹼地,引申為鹽,為調味汁。化學上是一類元素的合稱,叫鹵族元素,簡稱鹵素。鹵莽,本義即鹽鹼地的野草,後通魯莽,指粗野、急躁、輕率的人。

429、鯽:魚名。音ji4。古又名鮒,音fu4。頭小、體扁、背隆、尾窄,是一種淡水魚。出於莊子的成語有“涸轍之鮒”,比喻急難需要救助的人。過江之鯽,比喻隨大流趕時髦者極多。出於東晉“過江名士多於鯽。”

430、黧:音li1。黑中帶黃的顏色,常代指老人。這裡的黧雞當近於烏雞。

431、顢頇:音man1han1。注音皆平聲,實則後字往往讀輕聲。指內心則糊塗,說行為則馬虎。

432、晌:此字大家都認識。音shang3。本地方言把中午叫晌午,把中午前後叫晌午,把上午叫前晌,把下午叫後晌,是“晌”即是正午,也是白天。紅樓夢中寶玉所說之晌午,我覺得倒像是下午或者午後。現在說歇晌,一定是午後,而說一晌兒、半晌,則指一段時間。

433、餞:音jian4。本義指設酒食送行。一般說餞行。動詞。這裡用作名記,指用蜜糖等浸漬製成的食物,如果果餞、蜜餞等等。

434、轆轤:音lu4lu0。安裝的井架上用以汲水的絞盤。古名桔槔,見前。也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現在也指其他用途的絞盤。轆字從車,本義是紡車。疊用“轆轆”形容車聲。動詞指車輪碾過。雙音詞“轆軸”,屬於石器,也說“碌碡”,壓場用的一種傢俱。詞語有“轆軸退皮”,指非常怪異的事兒或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兒。

435、炯:音jiong3。《說文》:炯,光也。炯炯是光明的意思,常用於目光。如目光炯炯,炯炯有神。單用也可指人心地光明,如炯介、炯然。明顯則說“炯爾”。

436、螫:這個字有異讀。正音:shi1。口語中讀zhe1。蠍蜂等用尾部尖剌剌人叫螫。廣義則所有被毒蟲或毒蛇咬剌都叫螫。這裡用“蠍蠍螫螫”的,末讀輕聲。比喻見一點小事就中過分驚奇過分操心而咋咋唬唬的。這個詞紅樓夢中多用。第五十一回寶玉關心睛雯,晴雯忙回身進來,笑道:“那裡就唬死了他?偏你慣會這蠍蠍螫螫老婆漢像的!”第五十二回病補孔雀裘時睛雯也是用此詞說寶玉的關心。不用你蠍蠍螫螫的,我自知道。第六十七回趙姨娘得了寶釵送給賈環的東西,“忽然想到寶釵系王夫人的親戚,為何不到王夫人跟前賣個好兒呢。自己便蠍蠍螫螫的拿著東西,走至王夫人房中。”紅樓夢以外,少見用此詞。

437、衄:音nv4。本義為鼻出血。引申指出血、血氣上升。指人則畏縮畏退、軍事上常指挫敗、失敗。如小衄其銳,就是挫其鋒銳的意思。

438、奎:音kui1。奎的本義是胯,《說文》:“奎,胯也。”段玉裁注:“奎與胯雙聲”。屬於通假現象。奎蹄,比喻狹小的境地。天上二十八宿,其一為奎,是西方白虎七星之第一星,古人以為主文運,故往往用奎代指文運,文苑之事往往用“奎”借代。凡與文章文字有關的事兒,為示鄭重,前加“奎”字。特指皇帝題的字叫奎章。朝廷文苑所在叫奎垣。奎壁,是奎宿與壁宿的全稱。二宿同主文運。這裡說賈妃寢宮“奎壁輝煌,琉璃照耀”,相當於說文采輝煌。

439、閫:音kum3。本義是門檻,古人講究“迎送不逾閫”。因為門檻即門限。特指城郭之門檻。都城之界限。《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閫以內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後來再引申便指閫以外的將軍,如文天祥《指南錄後序》:“即具以北虛實告東西二閫。”當然也可以指閫以外的內臣、內人。這裡的閨閫,就是閨房以內的意思,也說閫幃,閫奧則指深宮深閨。可以簡作閫,即婦女之居處,由此再引申,指女子。如閫令,即妻子的囑咐或命令。閫德,即婦德。閫政即一家的內政;閫範即婦女的風範。

440、不稂不莠:稂,就是狼尾巴草。莠,就是狗尾巴草。雖近似禾苗,但危害禾苗。比喻不成才、不成器、沒出息的人,尤其是晚輩、兒孫。稂莠與不稂不莠同義。後此詞演化而成不良不莠,又說良莠不齊,反而指好的與壞的參差不齊了。是語言誤用漸漸扶正的現象。

441、慍:音yun4。《說文》:慍,怒也。古人說惱羞成怒,這個慍的意思就兼有惱與羞兩個方面。各有側重,就是兩個義項。《論語》首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關漢卿《金線池》:“引得些鴛鴦兒交頸和鳴,忽的見了,慍的面赤,兜的心疼。”此處慍等於“羞”。

442、楣:音mei2。屋簷口木櫞端的橫板。本地就叫簷。古代叫楣。又與棟樑相對,說楣棟、說楣梁,分開說,大梁叫棟,次梁叫楣,俗語說的二梁。門楣,即門框上的橫樑,引申指門第。

442、搐:音chu4。常用詞即抽搐。本義搐為收縮、束緊。指人體肌肉的抽搐,可以說搐動、有點兒搐。病理上就叫抽搐,中醫認為是中風的表現,叫抽風,也叫搐風。小兒驚風比較常見,手足痙攣,只要抽搐完成即可望好了,所以說“只還沒有過搐出來呢。”口語也稱畏縮不前叫搐,如說嚇搐了。紮上口袋也叫搐,如搐口袋兒要搐緊些。

443、耽:大家都知道耽誤與耽擱。耽擱與耽誤的耽是遲誤的意思。紅樓夢第十八回有“耽延工夫”。第九十六回:“又不敢耽延在家”。但此耽字意義豐富。本義從耳,是耳朵林且下垂的意思。如古傳“夸父耽耳”,就是說夸父有個大耳朵。基本義是沉溺的意思。如耽樂,就是沉溺於音樂、聲色之樂。《詩經·衛風·氓》:“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女之耽兮”,多用耽,指沉迷於男歡女愛。由沉溺引申為迷戀、嗜好、喜歡。如耽酒就是嗜酒,耽研,就是深入鑽研的意思。這裡的“耽”通於“擔”,是承當、承受的意思。如耽待即擔待。“老太太雖疼他,他那裡耽的住。”就是承當不起的意思。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動唇舌”。第五十四回“煙花爆竹還是耽險的”,“耽險”就是承擔風險的意思。第六十二回“別耽心”,第七十四回“不然,就調唆姑娘的丫頭們,說欺負了姑娘們了,誰還耽得起”,第九十一回“怕寶釵耽憂”,第九十四回“你替人耽什麼憂”,第九十七回:“那炭氣只怕耽不住。”第一百零六回:“我要即時就死,又耽不起吞金服毒的。你到還要請大夫,可不是你為顧我反倒害了我了麼。”如此多處,耽皆同擔。

444、曷:音he2,同何。古代虛詞,助字,語氣詞。可以據不同語境理解成什麼、怎麼、為什麼。張溥《五人墓碑記》“蹈死不顧,亦曷故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曷不委心任去留?”有時也作何不講,同“盍”,作豈、難道講。如《後漢書》“曷其然哉”即豈其然哉。此處“曷克臻此”即怎麼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445、銱:音diao4。銱子,即煎熬藥物的小鍋子,藥鍋子。疑通銚。參看318解釋“盄”字。現在僅用詞“釕銱兒”。

446、擄:音lu3。三義同俘虜之擄,抓獲、俘獲的意思,可涉及人,可

可涉及物。後來引申旨掠奪、斂取。如擄錢,往往指貪汙取財。如劫持人質三人說“擄人勒贖”。“擄嘴”,就是白吃人家的東西。“撕擄”,相當於說拉扯住、撕扯開。把大問題變小、小問題化了,要用的功夫叫撕擄,相當於排解,往往是暗中作法。自此始,紅樓夢多處用“撕擄”。在這個排解的意義上,也作“撕攞”,攞,音luo2。第九十二回:“你回去告訴他,我和你二爺說,打發旺兒給他撕擄就是了。”第一百零三回薛姨媽道:“也得撕擄明白了才好報啊。”

447、囟:音xin4。象形字。囟門兒,也叫腦頂門兒。本義指嬰兒初生時頭部頂骨未合縫的地方。紅樓夢第九十九回:“一時失手,將酒碗擲在張三囟門,皮破血出,逾時殞命。”第一百一十二回妙玉被劫時:“自己坐著,覺得一股香氣透入滷門,便手足麻木,不能動彈,口裡也說不出話來,心中更自著急。”

448、猗:音yi1。本義從犬,是被閹割過的狗。動詞,為長大的含義。形容詞,可疊用,是美盛的樣子。用在詞首可以算嘆詞,也可以說是前綴。表示讚歎。猗蘭操,就是讚歎蘭花的一琴曲名。這裡解釋《猗》字,關鍵是想說說《猗蘭操》。顯然黛玉是把自己比成蘭花而混跡眾草之中,大有不遇之感了。《琴操》曰:“《猗蘭操》,孔子所作。孔子歷聘諸侯,諸侯莫能任。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乃止車,援琴鼓之,自傷不逢時,託辭於香蘭雲。”

449、猇:xiao1。《說文》:“虎鳴也。”猇聲狺語,形容惡言叫罵。這裡比夏金桂等。又,為古地名。縣名在今山東省。亭名在今湖北枝城市境長江東岸。

450、狺:音yin1。《集韻》:狺,犬吠聲。疊用“狺狺”,比喻惡言攻擊。也說狺狺狂吠。

451、嬗:音shan4。本義即慢慢改變的意思。嬗變側重於變,是逐步改變。可以指在在自然的演變,也可以指人事之替代、更替、禪讓。在禪讓這個意義上,早期用嬗,後來用“禪”,禪是後起字。這裡的時序遞嬗,就是季節更替的意思。

452、惻:《說文》:惻,痛也。悲痛憂傷的意思。音ce4。詞語有悽惻、悲惻、惻然、惻痛、惻怛等。怛,音da2。疊音惻惻則指懇切。孟子“惻隱之心”指憐憫之心,以他人之痛苦為痛苦叫惻隱。這裡的“愍惻”,則是隱憂;“惻肺肝”,相當於說“痛徹肺肝”“撕心裂肺”。

453、愍:音min3。《說文》:愍,痛也。痛苦憂愁,或為他人痛苦憂愁。愍惻同義連用。近於憂患、憐憫。

454、萱:音xuan1。一種草本植物,也叫萱蘇。傳說食之令人忘憂,所以叫忘憂草。又古人比母親為萱堂,萱也可代指母親。這裡恰恰是兩個意項合用。切合上文“萱親衰邁”。

455、鮪:音wei3。魚名。古代指鱘魚。或鱘魚與鰉魚的合稱。或白鱘魚。

456、骯:音ang1。從肉,本義即人的咽喉。骯髒就是不乾淨,也可以指人的心地卑鄙醜惡。這裡連用幾處“骯髒”,反襯出顰兒的潔癖。

457、俾:音bi1。從人,本義是守門的侍人。引申為使。動詞,往往用作使動。如成語“俾眾周知”,意思是讓大家都知道。近介詞時,有詞語“俾晝作夜”與“俾夜作晝”,兩詞很有意思。俾晝作夜,是不分晝夜尋歡作樂;俾侂作晝,是夜以繼日拚命工作。俾無尤,使無怨尤的意思。

458、惙:音chuo4。本義是憂愁的樣子。《詩經》“憂心惙惙”。這裡通“輟”,是停止的意思。

459、徵:音zhi1。古代間階之一,五音,宮商角徵羽。加上變徵、變宮,合七音。與今革音階對應,順序是:宮、商、角、徵、變徵、羽、變宮。《戰國策·燕策》:“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

460、橇:音qiao1。古代在泥路上行走所乘的工具。《史記·夏本紀》:“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又指在冰雪上行走的工具,如說雪橇、冰橇。此處說“踩一頭兒橇一頭兒”,橇同翹。翹翹板的翹。

461、嗷:音ao2。煩愁聲。哀號聲。吵鬧聲。成語有嗷嗷待哺,嗷嘈,指吵鬧。紅樓夢象聲詞很多,以後再專門分析。

462、燔:音fan2。本義即焚燒。焚書坑儒,可說“燔書”

463、鷓鴣:音zhe4gu1。一種鳥,似雷鳥而小,雜色,棲息於灌木或低疏林中。古詩詞中寫鷓鴣叫常指哀愁之聲。

464、婕妤:音jie2yu2。宮中婦官名,是妃嬪的等級性稱號。自漢朝沿用至明朝。班婕妤即班昭。

465、韞:音。本義是弓袋,引申為蘊藏。《廣雅》:“韞,裹也。”謝道韞是東晉謝安的侄女。

466、荻:音di2。荻是水生植物,近似蘆葦。用荻杆在地上畫字,叫畫荻也叫荻畫。高新技術開發區是歐陽修的故事。白居易《琵琶行》:“楓葉荻花秋瑟瑟。”

467、嬙:音qiang2。宮中婦官名,次於妃。杜牧《阿房宮賦》:“妃嬪媵嬙,王子皇孫”這裡的王嬙即王昭君。與西施合稱嬙施。

468、殮:音lian4。給屍體穿上衣服裝入棺材叫殮。一般小殮指穿衣,大殮才入棺。紅樓夢第一百一十回賈母去世:“擇了吉時成殮,停靈正寢。”

469、襜:音chan1。本義為系在身前的圍裙。引申為遮蔽。又指車四周的圍簾,如襜幄、襜帷。均可代指車。襜褕,古代一種短的便衣。

470、愨:音que4。誠實、厚道、謹慎,古代說愨,是種正面的好品德。

471、磕:音ke1。這個字常見。但此處介紹包通,這個義項少見。“包勇身長五尺有零,肩背寬肥,濃眉爆眼,磕額長髯,氣色粗黑,垂著手站著。”磕額就是前額突出的意思。上下文中磕頭的磕,磕磕碰碰的磕,磕瓜子的磕(同嗑),打磕睡的磕(瞌),倒也不必細說。這個磕字的本義是石頭相撞的聲音,引申或通假出諸多意義。唯此一“磕額”費解。第九十七回黛玉臨終前平兒“跑進來看見這樣,只是呆磕磕的發怔。”也算是一個特殊的用法了。

472、宥:音you4。本義是房子寬敞容得人。引申為寬待、寬容、原諒、赦免。如原宥即原諒,寬宥即寬恕,見宥即見諒,宥罪即赦免罪過。因為房子寬敞,可以深邃,也引申為密室、機要之地。如宥密、宥地。

473、搳:音hua4。搳拳,即猜拳,今通作划拳。酒令一種,也說豁拳,也叫拇戰,即指頭上見高低的意思。紅樓夢第一百一十七回邢大舅道:“沒趣,沒趣。你又懂得什麼字了,也假斯文起來!這不是取樂,竟是慪人了。咱們都蠲了,倒是搳搳拳,輸家喝輸家唱,叫做'苦中苦’。若是不會唱的,說個笑話兒也使得,只要有趣。”

474、浥:音yi4。此字不常用,但“渭城朝雨浥輕塵”“淚痕紅浥鮫綃透”的名句大家都知道。“浥”是浸溼、溼潤的意思。

475、隤:音tui1。本義指山崩頹、物墜下。引申義頗多。牆倒塌叫隤圮;家聲、聲名敗壞叫名隤,失心叫心隤,病疝叫疝隤,天降祥瑞又叫隤祥。隤然又有安危、柔順的樣子,德高望重形容大地之德。如說“地隤而靜”。關鍵看上下連用什麼字。此處寶玉詩用“摧隤”,指海棠樹先年之萎敗。

476、踩緝:音cai3ji1。這裡踩不是踩踏的意思,是踩點、追查、追蹤的意思,緝是緝拿、搜捕的意思,是古代刑法偵探學的名詞。

477、厥:音jue2。本義是石塊。中醫是一類症名。叫厥症。痰厥就是因痰壅塞而導致昏迷或四肢冰冷。四肢厥冷就是手足突然冰冷。第一百零七回也有:“鳳姐正在氣厥。”第一百二十回:“只見襲人心痛難禁,一時氣厥。”

478、惛:音hun1。參閱210憒。惛憒同義並列,皆的糊塗、煩悶的意思,這裡側重於糊塗、神志不清。第九十七回用昏憒,義同“惛憒”。“這時寶玉雖因失玉昏憒,但只聽見娶了黛玉為妻,真乃是從古至今天上人間第一件暢心滿意的事了,那身子頓覺健旺起來。”

479、硌:多音字。本義從石,山上的大石頭,音luo4。《山海經》:“上無草木而多硌石”,《老子》:“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又音ge4。 “黛玉那裡坐得住,下身自覺硌的疼,狠命的撐著”,指身子下面似有硬物使人難受。此處實無硬物,卻是黛玉體虛所致。常說的有硌腳、硌牙。算是個俗字。

480、愞:古愞字同懦,或同軟。分別按nuo4或者ruan3讀。意義是軟弱、柔弱、怯弱的意思。

481、瞤:音shun4。同“瞬”,眨眼的意思。《說文》:瞤,目動也。引申為眼皮跳動或肌肉抽搐。《西京雜記》卷三:“夫目瞤得酒食,燈火華得錢財,”此處全句是“只見他盛妝豔服,豐肩愞體,鬟低鬢軃,眼瞤息微,真是荷粉露垂,杏花煙潤了。”也有作“只見她盛妝豔服,豐肩愞體,鬟低鬢蟬,眼瞤息微。論雅淡,似荷粉露垂,看嬌羞,真是杏花煙潤了。”許多網上文檔資料沒有能把全部打出來。有人注音為run2。義同。又,有人以為此處句子是高鶚偷竊莆蒲松齡《胡四姐》文字。蒲松齡在《胡四姐》一篇中,描寫胡四姐的美麗:“荷粉露垂,杏花煙潤,嫣然含笑,媚麗欲絕。”

482、諼:音。本義是欺詐,轉義為忘記。《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詩經·衛風·淇奧》“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詩經·衛風·考盤》:“獨寐寤言,永矢弗諼。”永矢弗諼,已成成語。此處“勿諼”就是未忘。

483、棨:音qi3。古代用木頭製作的戟形一種符信,作為通過關津的憑證。詞語的“棨信”、“棨傳”。又指古代官吏出行時的一種儀仗,如此處之“棨戟”,是用繒衣包裹著的木戟。此處是對對方的一種禮儀性的敬稱。

484、胥:音xu1。《說文》:胥,蟹醢也.本久是蟹醬。《莊子》:“蝴蝶胥也化而為蟲。”胥是一會兒的、片刻的意思。胥作胥吏講,古代亦作偦。官府中的小吏,如《促織》中的“里胥”,大體相當於鄉長。老胥即老吏。胥人,周禮中樂官名。胥有“皆”的意思,如萬事胥備。《詩經·小雅·角弓》:“爾之教矣,民胥效矣。”有等待的意思,如《史記·趙世家》:“太后盛氣而胥之。”在這個意義上通“須”。古代把翻譯中“胥譯”,胥又是“相互”的意思。

485、漕:音cao2。古代通過水路運送糧食叫漕,一般說漕運,所運糧叫漕糧,所用船叫漕船。轉漕連用,分開講,陸運叫轉,水運叫漕。也指運送官糧的水道。

486、樾:音yue4。樹陰,或道旁林陰樹。說樾蔭,是比喻義。比喻尊長照顧晚輩或者祖先保佑兒孫。叨樾蔭,即承受恩澤,是客氣的說法。叨音tao1。

487、蔦蘿:音niao3luo2。蘿泛指蔓生植物。蔦蘿是一種蘿,寄生的小喬木,一般指桑寄生或槲寄生兩屬的植物。可入藥。這裡比喻攀附,是自謙的說法。

488、祺:音qi2。古代書信結尾用祝願語,意思是幸福、吉祥、安詳。如即頌夏祺。

489、箴:音zhen1。本義箴即針字。字從竹,可知上古人用針是竹製。後來演化為針,從金。又中醫針灸所用之針是石制,古代也叫箴。如今天說“針砭時弊”,古代便作箴砭時弊。又引申為一種文體,內容主要是勸誡、規箴一類。用以勸世勸人的格言也叫箴言,如果是做字的格言,就叫官箴。如紅樓夢第九十九回回目“守官箴惡奴同破例,閱邸報老舅自擔驚”。如果當動詞,就是針對別人的過失毛病進行規勸、告誡。有箴諫、箴訓、箴規、箴砭、箴誨、箴戒多種說法。紅樓夢第二十一回回目“賢襲人嬌嗔箴寶玉,俏平兒軟語救賈璉”,就是動詞用法。

490、噤:音jin4。本義即閉口不言。噤口,就是不說話,也可以相當於住口,讓別人不要說話。一般噤之閉口源於緊張或寒冷。所以成語說“噤口捲舌”,“噤若寒蟬”。再引申就是天冷的意思。寒噤,也指天冷發顫。也說噤若寒蟬顫。此處“鳳姐吃了酒,被風一吹,只覺身上發噤起來。”發噤即發抖。

491、咈咈哧哧:音fu2fu2chi1chi1。“鳳姐剛舉步走了不遠,只覺身後咈咈哧哧,似有聞嗅之聲,不覺頭髮森然豎了起來。”象聲詞,由上下文可見其意。

492、葺:音qi4。葺的本義是用茅草蓋屋,說葺茅、說葺屋,都是蓋房的意思。後來專指修理、修繕房屋。常用詞即修葺。歸有光《項脊軒志》:“餘稍為修葺”。

493、譫:音zhan1。尢氏譫語,從語境可推知詞義,即胡言亂語。譫本義指多言,譫語則是因有病而胡說八道。譫語綿綿,即胡說不絕。譫語不清,即神志不清。是種病態。

494、揲:多音字。讀die2音時同摺疊的疊。讀ye4音時有兩義,一是簸箕底向前延伸的板兒的名稱,也叫箕舌。一是動詞,將物體捶薄。這裡揲蓍讀she2音。語意從古代用蓍草占卜的方式來。把蓍草折成數段,從摺疊義化出也有可能。占卜時蓍草一束,按定數,分成幾部分。看餘數。這樣一次次分開一次次合,一次次數。叫揲蓍。借代就指占卜;引申則為積累或數的含義,也都從此出。

495、踹:音chuai4。此字當足踢腳踩的意思,現代人都知道。踹某人一腳。把門踹開。踹到泥地裡。但此處寫賈赦“挑了個風清日暖的日子,帶了好幾個家人,手內持著器械,到園踹看動靜。眾人勸他不依。”這個踹接近現代踩點之踩,有尋訪、戡查、偵探的含義。

496、覲:音jin4。今有覲見一詞,同義並列。古代指諸侯與秋天朝見天子。特指進見皇帝。也說晉見。此處再覲仙顏,是賈雨村的甄士隱的恭敬說法。紅樓夢中覲見頗多用,此處算別有文化意義,故特標出。

497、溯洄:音su4hui2。本義見《爾雅》:“逆流而上曰溯洄。”《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此處是追念思慕的意思。

498、驄:音cong1。馬青白雜毛,叫驄馬。現在叫菊花青馬。古代也泛指馬。

499、爨:音cuan4。本意指燒火做飯。分別言之,取其進火謂之爨,取其氣上謂之炊。引申為爐灶。分爨,即兄弟分家過日子。

500、軫:音zhen3。本義指車上部件。車後的橫木叫軫。後也指代車輛。樂器上柱子也叫軫。方形的石頭也叫軫。再引申為方形。軫的悲痛義,多見於《楚辭》。軫惜是悲痛惋惜的意思,軫恤就是哀念撫卹的含義。屈原《九章》:“出國門而軫懷兮。”第一百零七回:“賈政最循規矩,在倫常上也講究的,執手分別後,自己先騎馬趕至城外舉酒送行,又叮嚀了好些國家軫恤勳臣,力圖報稱的話。”

501、擉:音chuo4。同戳,剌。

502、溘:音ke4。常說溘然長逝。溘是忽然的意思。《離騷》“寧溘死心流亡兮,吾不忍為此態也。”後往往用於溘死、溘逝、溘謝、溘斃。字從水,本義是指水流,疊用溘溘則形容水聲。

503、愆:音qian1。愆的本義即過錯或罪過。作動詞則有延誤、違反、喪失、過分、虧損等含義。以贖前愆,即用來贖以往的罪過。

504、宥:寬恕、赦免。赦過宥罪,同義並列成語。

505、黽:多音。本義象形,是一種蛙,叫黽蛙。讀mian3。讀min3音時,意同勉。雙音詞的“黽勉”。讀mian3a音時,同“澠”。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有澠池縣。又讀音meng3,古代指一種蚌。此處“勤黽報恩”。黽同勉。

506、呶:多音字。當喧鬧講時,音nao2。成語有呶呶不休。說“呶嘴”或“呶呶嘴兒”,音nu3。把嘴巴突出以示意。在呶嘴有意義上也寫作努。紅樓夢中“呶”也指挪移椅子以就人。

507、詘:音qu1。從言,本義是語言鈍拙。常用同屈,意義有彎曲、屈服、退縮、窮盡等項。這裡的力詘即力不足以應事,近“力不從心”。

508、柩:音jiu4。棺材。古代虛者為棺,實者為柩。如靈柩,一定是某的靈柩。“老太太是在南邊的墳地雖有,陰宅卻沒有。老太太的柩是要歸到南邊去的,留這銀子在祖墳上蓋起些房屋來,再餘下的置買幾頃祭田。”

509、厝:音cuo4。安厝古代指因待葬或要改葬而暫將靈柩停放某處。如潘岳《寡婦賦》:“痛存亡之殊制兮,將遷神而安厝。”

510、俵:音biao4。按份分發的意思。這裡說“分贓散俵”,即分贓完畢後分別散去。

511、彘:音zhi4。本義指大豬。後泛指豬。《孟子·梁惠王上》:雞豚狗彘。《史記·項羽本紀》:“賜之彘肩。”“與一生彘肩。”“加彘肩上。”彘肩即肘子。又,地名,故址在今山西霍縣東北。《國語》“三年,乃流王於彘。”

512、褵:同縭,音li1。結縭,也作結褵。縭是古代女子結婚時所佩之巾。結縭代指結婚。

513、帔:音Pei4。鳳冠霞帔,古代貴州女的禮服。帔,略近於披肩。

514、趲:音zan3。趕路快走叫趲。趲馬則是催馬,趲路就是趕路,常常說“日夜趲行”或“星夜趲行”。引申之,趲勁相當於鼓勁。趲錢就民攢錢。

515、毗:音pi2。今多見毗連、毗鄰。毗的本義是人的肚臍。引申為相鄰、附和。又通假於裨、弼。毗陵是地名,今江蘇省常州市。

516、舡:同船,是船的俗字。音chuan2。

517、闋:音。本義指祭事完畢後閉門。引申為終了、結束或盡,無剩餘。樂曲終了叫樂闋,再引申則一曲詞一段曲或演唱一遍叫一闋。喪事完畢後除去孝服叫服闋。

518、褫:本義是奪去衣服。引申為脫去、剝奪、革除等。褫籍為民。即開除官職,降為庶民。褫官即免官,褫職即免職。一般說褫奪,多是依法剝奪。有正式公文或法律依據的。

519、覿:音di2。覿面即見面。覿即見面相見意。

520、飧:音sun1。本義是晚上所食,動詞即吃晚飯。一般說,晚上食熟食,所以指熟食。又指比較簡單的飲食。《詩經·魏風·伐檀》:“不素飧兮。”

521、祧:音tiao1。古代指導遠祖或始祖的廟叫祧。後代的祖先遷入始祖廟叫不祧之祖。繼承祖先叫承祧,如說一身兩祧,即一人繼承兩家的宗廟。實際也指後嗣功作後嗣。說“宗祧”意同“祖廟”。

以上見紅樓夢第一百一十二回至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中你可能不認識的字,共解釋521字。至此結束。

《紅樓夢》中你不認識的521個字(下),記一記,看紅學不用字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