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縣袞龍橋:橋畔袞龍馬蹄失 小村莊裡「藏」 古橋

 在高青縣高城鎮北關村有一座古橋,連接著護城河兩岸,成為北關村和北門裡村之間的交通要道。這座古橋歷盡滄桑,也成為高青歷史文化記憶的一張閃亮的名片。

高青縣袞龍橋:橋畔袞龍馬蹄失 小村莊裡“藏” 古橋

袞龍橋位於今高青縣高城鎮北關村村南,南與北門裡村相連,南北橫跨在原高苑縣城北護城河兩岸。

高青縣袞龍橋:橋畔袞龍馬蹄失 小村莊裡“藏” 古橋

2010年高青縣委、縣政府對袞龍橋進行了重修。

高青縣袞龍橋:橋畔袞龍馬蹄失 小村莊裡“藏” 古橋

從河底看向橋身,能看到一些修整的痕跡。

高青縣袞龍橋:橋畔袞龍馬蹄失 小村莊裡“藏” 古橋

從遠處看袞龍橋。

記者聞訊至此,見到這座千年的古橋。袞龍橋位於今高青縣高城鎮北關村村南,南與北門裡村相連,南北橫跨在原高苑縣城北護城河兩岸。據《高苑縣誌》記載:“袞龍橋在(高苑故城)北門外,原土築,明邑人王寧改建以石”。該橋單孔,卷拱系鑲邊縱聯砌石,卷拱跨度2.2米,拱頂至橋面1.45米,橋面用青石板鋪成,南北長5.8米,東西寬6.2米,四角各有圓形石基,橋東側石刻“袞龍橋”三字。1999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因風化嚴重,2010年高青縣委、縣政府主持維修此橋,清理湮沒石橋的雜物,將橋拱以上因年代久遠風化的橋體、橋面青石進行了修整,重又煥發石橋的榮光。

高青縣袞龍橋:橋畔袞龍馬蹄失 小村莊裡“藏” 古橋

袞龍橋的橋身處有石刻“袞龍橋”

高青縣袞龍橋:橋畔袞龍馬蹄失 小村莊裡“藏” 古橋

袞龍橋的石欄杆。

高青縣袞龍橋:橋畔袞龍馬蹄失 小村莊裡“藏” 古橋

兩岸橋頭處原各有一對石獅,現只剩下底座了。

高青縣袞龍橋:橋畔袞龍馬蹄失 小村莊裡“藏” 古橋

“袞龍橋”的得名與宋太祖趙匡胤有關。相傳宋太祖趙匡胤在平定天下的一次戰鬥中來到高苑縣,縣城北的濟水河上有一座橋,趙匡胤催馬準備過橋北行,不料馬失前蹄,趙匡胤滾鞍落馬,跌入橋下河灘,河灘內佈滿荊棘,因趙匡胤是真龍天子,棘神便讓棘針倒立朝下,以免傷害天子。因此,後人將這座橋叫做袞龍橋,將這裡的荊棘稱為順王棘。20世紀90年代初此種荊棘尚存。據袞龍橋東三百米便是扳倒井所在地,在井的上部有新修葺的圍亭,圍亭兩側的立柱上,雕刻著“橋畔袞龍馬蹄失,太祖斥劍御井斜”字,向人們訴說著袞龍橋、扳倒井的故事。

高青縣袞龍橋:橋畔袞龍馬蹄失 小村莊裡“藏” 古橋

一株小草在橋身石縫處堅強生長。

高青縣袞龍橋:橋畔袞龍馬蹄失 小村莊裡“藏” 古橋

河內沒有水,得以看清橋孔內部。

高青縣袞龍橋:橋畔袞龍馬蹄失 小村莊裡“藏” 古橋

這一面的石刻已看不清楚了。

為保護文物遺存,自2009年開始,高青縣安排編制了高苑古城保護規劃,並對袞龍橋進行搶救性修復。同時高青縣委託當代著名書畫家孔維克先生對袞龍橋歷史故事進行了精心創作,並由劉澤文先生監製完成了壁畫的製作。下一步,高青縣將繼續加大對地域文化的保護、研究和傳承,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管理好現有的歷史文化遺產,留住鄉村記憶,為文化名城建設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