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證明一件事:東方人種沒問題

正在中國一代精英走向沒落時,他們棲身的日本,其維新精英卻蒸蒸日上、如日中天。甲午戰爭後,戊戌變法失敗不久,中國境內又發生一起重大戰爭,但卻與中國軍隊沒半毛關係,那就是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證明一件事:東方人種沒問題

全體中國軍民,在這場本土戰爭中成了“瓜眾”。但對鄰國日本而言,這卻是一場劃時代的戰爭。其時日本精英把這場戰爭當做日本命運的新起點、當做世界史的轉折點。

這場戰爭就是打破歷史記錄、號稱“第零次世界大戰”的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的中國背景,是中國貧弱,兩個強鄰爭奪中國東北主導權。而戰爭的世界背景則更加深遠。之前,在近代史上黃種人沒有打贏過白種人的記錄。當時歐裔白人正處於頂峰,是白人與有色人種間實力差異最大的時間節點。“社會達爾文主義”盛行種族主義似乎沒有盡頭,被統治民族毫無翻身希望。當時大多人士認為白人殖民體系至少還要延續上百年甚至幾百年。

但是,這個記錄卻被日本的一個精英後生率先打破,他就是東鄉平八郎。

海上精英東鄉乎八郎適逢其時。1870年5月4日,日本兵部省制定了《大辦海軍方案》,其中特別強調指出:“軍艦的靈魂是軍官,無軍官,水手則無以發揮其所長;水手不能發揮所長,艦船將成為一堆廢鐵……教育海軍軍官是建設海軍之頭等大事。”次年2月,日本海軍從包括軍校學員在內的全體青年軍官中精選出12名最優秀的軍官,派往著名的海軍之鄉英國去留學深造;來自鹿兒島的東鄉平八郎是其中之一。

1871年,東鄉平八郎赴英學習,專修海軍技術兩年。並乘軍艦遊歷過全世界。為深造海軍技術,陶冶軍人性格,他在海外的磨練歷經八年之久。

學成歸來後的東鄉,在清日甲午戰爭嶄露頭角,東鄉平八郎策劃了對高升號的襲擊,隨後又參與指揮了黃海海戰,由此名聲大噪,晉升海軍中將並出任海軍大學校長。

1904年2月10日,以中國旅順港的攻守為開端,日俄兩國正式宣戰。此戰日本的總指揮官就是東鄉平八郎,戰前他被任命為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

戰前,佔據旅順港的俄國太平洋艦隊參謀長衛特捷夫特曾揚言,俄國太平洋艦隊絕對不會被日本艦隊所擊敗,日軍想在朝鮮或黃海海岸登陸絕無機會。

然而,俄將認為不可能的事,均被日軍一一實現。

日俄戰爭規模空前,雙方各自動員了幾十萬陸軍對陣廝殺。海戰、攻堅戰、夜襲戰、白刃戰,都是戰史上規模空前的,無不體現了當時最高的軍事對抗水平。

東鄉平八郎外表沉靜內心卻膽大無比,與俄交鋒,日軍並無必勝的把握,但他卻敢主動出擊,4月,他先以日海軍魚雷艇隊突襲俄國太平洋艦隊。俄軍兩艘戰列艦觸雷沉沒,艦上新任太平洋艦隊司令馬卡洛夫戰死,俄軍士氣大挫,日軍首戰告捷。

之後俄軍在黃海又遭重創。雙方形勢開始逆轉。

俄日戰爭中期,俄羅斯艦隊患上“恐日症”,曾經到了出現幻覺、自相殘殺的地步。開往遠東增援的“太平洋第2分艦隊”出發時,傳言日本的秘密艦隊已到了北歐海域。在這種氣氛下,官兵精神緊張,草木皆兵,見到外國船就以為是日本艦隊,立即一陣開炮掃射,如此一來,不僅誤傷了其他國家艦船,甚至大水衝了龍王廟,自家人不認自家人,相距較遠的俄國艦艇之間也發生誤會,互相開炮射擊。

1905年5月27日,日俄兩軍在對馬海峽列陣。

東鄉再次體現了“戰神”的果敢。在俄軍嚴密監控下,東鄉先率領艦隊橫過俄艦的正前方,等到橫過之後轉向南方航行,然後,下令各艦依次轉向左舷。

此舉令日本軍官與俄國艦隊都大吃一驚。

因為如此一來,轉向後的艦隻會妨礙未轉向軍艦的射擊,而且那一個轉向點,使正在轉向的日艦成為俄艦的靶子。俄艦當然不回錯失戰機,抓住日軍“破綻”首先開火,在受到俄艦的攻擊、受到不同程度損傷的情況下,日艦仍依次轉向。當日本艦隊大部分完成轉向後,萬彈齊發,集中猛烈的炮火回擊俄艦,日艦前四艘集中攻擊俄軍第一戰隊旗艦,後六艘攻擊俄國第二戰隊旗艦。此時的俄軍艦隊由於旗艦遭到攻擊,使得其他戰隊陣腳大亂,統帥羅茲德文斯基中將中彈昏死。旗艦失去動力全艦籠罩在大火之中,在俄國官兵的眼前沉沒。

勢大力沉的北極熊沙俄,不得不帶著他們海軍司令的屍體,丟棄了中國東北全境和南庫頁島,退回老家地盤。

彈丸小國日本完勝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北極熊,俄羅斯有史以來,做出第一次割地認輸的讓步,南庫頁島納入日本懷抱。日本在該島建立“樺太民政署”(日本稱庫頁島為“樺太島”),後來合併成為“大東亞省”,前後統治長達四十年。

經過這場戰爭,俄羅斯患上嚴重“恐日症”。拱手將東洋第一把交椅讓給了日本坐。就此,東鄉平八郎一戰奠定日本東方新霸主地位。在東鄉平八郎這幫後生的崛起之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日本海軍可以說贏遍遠東。

這場勝利證明,當時的日本精英,已經達到了世界重量級當量。

俄國是世界強國,當時很多人並不覺得日本能夠在日俄戰爭中取得勝利,再加上當時並沒有亞洲小國打贏歐洲大國的先例,因此日本在這場戰爭中並不被看好。但是他們忽略了人的決定因素,雖然俄國在軍隊數量上優於日本,但是在軍官素養上,卻大遜日本。

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性情像鐘擺一樣,搖擺不定,日本睦仁天皇則非常睿智,遵從內閣精英意見。俄國政府三巨頭:軍政大臣、財政大臣、外交大臣都反對打這場戰爭。那個接待李鴻章的維特,也是反戰派,他知道本國實力幾斤幾兩,但卻無力迴天,最後卻和李鴻章一樣,成了戰敗國求和首席代表。而日本則從明治維新之後上下齊心,閣員們對外部世界審時度勢、知己知彼。

比如日本陸軍軍官、當時日本駐俄公使館武官明石元二郎,就是個俄國通。日俄戰爭前,明石元二郎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透徹地研究了俄國的各個方面。為準備日俄開戰,他草擬了一份報告,給了參謀本部。他指出:俄國的統治階級,缺乏統治能力,脫離人民群眾。

(1)政權由宮廷執掌,而宮廷的統治者,來自不同的外來民族與廣大人民形成尖銳的對立。

(2)內爭不已,政權更迭頻繁。

(3)屢有不受人們敬重的人稱帝。

(4)宮廷成了陰謀家和道德敗壞者的巢穴,統治者熱衷於爭權奪利,不顧人民的疾苦。

(5)統治者殘暴腐敗。

回過頭來看這份報告,俄國身上的種種硬傷,明石元二郎是發現了個徹底。俄國君臣人心分離,日本上下為自己打戰,勠力同心,君主對君主、精英對精英、國民對國民,日本全面佔據上風。

很顯然,這場戰爭註定要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在分析戰略戰術之前,先看看雙方士人乃至兵士的精神面貌狀態,就能大致猜到後來的結果。

日本的這場勝利是近代世界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就在歐洲至上時,日本突然冒了出來,這個例外鼓舞了所有人,證明我們的落後是科技、制度、文化等造成的,而不是種的問題,殖民統治終將結束。

這場戰爭對中國精英的影響也很大。後來滿清的覆亡,其實都和這場戰爭大有關係。可以這麼說,正是這場戰爭,集合起新一代中國精英,他們受到立憲國家戰勝封建專制國家的事實激勵,並吸取了本國維新派扶清改良的教訓、日本維新派武裝倒幕的經驗,從而勵志革命救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