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的「紅色文藝輕騎兵」:歡歌熱舞潤草原!

巴彦淖尔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欢歌热舞润草原!

藍天為幕地為臺,隨時隨地演起來。沒有華麗的舞臺背景,沒有先進的燈光音響,有的是農牧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發自內心的微笑和最熱烈的掌聲……這是烏蘭牧騎隊員每一次演出的真實寫照。

烏蘭牧騎,蒙古語原意為“紅色的嫩芽”,後被引申為“紅色文藝輕騎兵”,是活躍在草原農舍和蒙古包之間的文藝團隊。1957年,第一支烏蘭牧騎誕生在蘇尼特右旗的草原上。

1963年至1971年之間,我市各旗縣都建立了烏蘭牧騎,目前全市共有7支烏蘭牧騎隊伍。烏蘭牧騎以文藝演出為主,兼做文藝輔導、宣傳等工作。一直以來,烏蘭牧騎活躍在巴彥淖爾廣闊的土地上,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服務廣大農牧民,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回信,稱讚烏蘭牧騎是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同時勉勵他們“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總書記的回信,是對全區烏蘭牧騎隊員的極大鼓勵,也指引著巴彥淖爾烏蘭牧騎不忘初心再出發。

牢記囑託 服務人民群眾

巴彦淖尔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欢歌热舞润草原!

前旗烏蘭牧騎到基層慰問演出

剛剛過去的端午節小長假,烏拉特前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放棄休息,與當地愛心企業共同舉辦關愛環衛工人慰問演出。

巴彦淖尔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欢歌热舞润草原!

前旗烏蘭牧騎到基層慰問演出

2月23日,大年初八,當大多數人還沉浸在與家人團圓的幸福中時,烏拉特後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一早便冒著嚴寒踏上行程,為邊防官兵送去歌聲和歡樂。

黨的十九大召開後,為了讓偏遠地區的牧民及時瞭解黨的十九大精神,烏拉特中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常常要驅車幾個小時,到草原深處演出宣講,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

……

這就是烏蘭牧騎隊員日常工作的狀態。不論嚴寒還是酷暑,露天演出是他們的家常便飯;一場演出結束後趕到下一個地方接著演,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也是司空見慣;有的牧民出行不便,他們就到牧民家裡去演。烏蘭牧騎隊員以無怨無悔地奉獻和付出,贏得了農牧民群眾的讚揚和喜愛。

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回信,讓全區所有烏蘭牧騎隊員都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從業30多年的烏蘭牧騎隊員弓秀清說:“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和重要指示,紮根基層一線,全心全意為農牧民群眾服務,用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回報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和關懷。”弓秀清的話,也是巴彥淖爾市所有烏蘭牧騎隊員的共同心聲。

傳承創新 推動文藝繁榮發展

近年來,我市各支烏蘭牧騎堅持深入基層農牧區,每年演出數百場,將大批具有思想性、藝術性的節目奉獻給廣大農牧民群眾,宣傳了黨的方針和政策、密切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繫、活躍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深受農牧民群眾的喜愛。

在此過程中,一大批優秀原創劇目湧現出來——2017年,烏拉特中旗烏蘭牧騎排演了我市首部蒙古劇《鴻嘎魯》,烏拉特後旗烏蘭牧騎的民族歌舞晚會《駝峰上的烏拉特》榮獲自治區烏蘭牧騎藝術節金獎。

今後我市將繼續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創作一批突出烏拉特文化特色的蒙古語劇節目,傳承好、發展好烏拉特文化;建設全市烏蘭牧騎精品劇節目庫,做到每支烏蘭牧騎都要有經典優秀曲目,確保每支烏蘭牧騎每年為基層群眾演出100場次以上;進一步提升烏蘭牧騎發展水平,講好巴彥淖爾故事、打響河套文化品牌、展現烏蘭牧騎風采。

巴彦淖尔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欢歌热舞润草原!
巴彦淖尔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欢歌热舞润草原!巴彦淖尔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欢歌热舞润草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