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農莊的「產供銷」模式研究(案例)

我們都知道,一個產品一定都會有“產供銷”這樣的一條產業鏈。“共享經濟”可以說是時代發展下的必然產物,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朝陽的產業,卻還未騰飛就即將夭折,Xx共享單車倒閉的消息不絕於耳,可以說到現在依然沒有找到一條合適的營業模式,但是共享這個概念確實深入人心,在鄉村日益凋敝的今天,這個不太成熟的概念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那麼如何將共享植入農業領域,如何靠“共享農莊”賺錢呢,有哪些成功案例?

共享模式還是要考慮盈利與賺錢的。那麼利用共享模式如何實現企業或項目賺錢呢?我們都知道一個產品的形成無非“產供銷”,我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點。

01 賣產品

有些水果基地採用採摘活動,從而把農產品賣出去。這比你去尋找渠道銷售賣是不是更有價值。

之前有個朋友,去年種了100畝土豆,因為一時沒有找到賣家,一時策劃了一場“與孩子一起挖土豆”的親子活動,報名這僅僅需要100元就能體驗到挖土豆樂趣,還可以品嚐到土豆產品,也能把挖到的土豆帶回家。一場持續1個月的活動,100畝土豆基本是賣完了。

共享農莊的“產供銷”模式研究(案例)

02 租賃

事實上,共享就是所有權沒有發生轉移的一種租賃方式,依靠租賃賺錢是農業共享模式的最可靠的保證,通過提供租賃服務可以實現資源的價值。其中,比較多的就是土地租賃、農機租賃。

比如,農場或者合作社耗資百萬購買的收割機。一旦完成了自己農場或者合作舍的收割任務,剩下的時間可以通過租賃的方式服務周邊的農民。

共享農莊的“產供銷”模式研究(案例)

03 資本運作

這一點有點像共享單車模式,把平臺打造成資金池,通過聚焦錢和資源,之後再通過資本運作,從而完成財富再造。

比如,一家養殖大戶,養了5000頭豬。如果採用領養的方式,一頭豬以1000元被領養,那麼就有500萬元的現金。養殖大戶可以憑藉這500萬投資其他項目,從而實現財富的增長。

共享農莊的“產供銷”模式研究(案例)

最後,也有人認為共享模式適合體量大的市場。就農業來說,也有很多大體量市場,比如農資、農產品等。但,如何實現供應鏈及價值鏈再造就成為農業經營者思考的重點。

“共享農莊”成功案例分享

“共享農莊”模式的雛形,很早在美國就已經出現,在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個名為“艾米農場”的生態莊園。這個佔地60畝的美國版“農家樂”,只有六十多歲的南迪和他三十多歲的女兒兩個人打理。

當然,全部工作只有兩個人並不現實,所以,他們乾脆所以她們乾脆把農場弄成開放式,隨性經營。有多開放呢?門隨便進、活兒隨便幹、菜隨便摘、錢隨便給……

共享農莊的“產供銷”模式研究(案例)

對於遊客而言,這裡就像自己家一樣。有時間了就來種種地,採摘些蔬菜,還可以帶走。農場會有一塊小黑板,上面會寫著當天哪些活需要做,比如哪些蔬菜該澆水了,哪些地塊該鬆土了……

這樣一來,遊客們就有了幹活的目標性。到最後看著有什麼成熟了,直接免費帶回家,農莊還免費提供塑料袋。當然,農莊也有一些收費項目。商店裡的百貨店裡的蛋、肉、奶酪還有限定的新鮮蔬菜是對外出售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收款方式都顯著隨性與信任。商品明碼標價,旁邊放了個盒子,買什麼就把錢放盒子裡、自己找零,也能用刷卡機自己刷卡,旁邊沒有營業員,全憑顧客的自覺。

共享農莊的“產供銷”模式研究(案例)

做為一種延伸,在通過“共享”概念引爆人流之後,農莊還和周邊學校合作,打造了系列性的親子主題活動,這也成為農莊營收的重頭戲。如今這個佔地60畝,只有兩個人管理的農場,不僅沒有因為開放和共享而破產,反而持續經營了二十多年,每年的收益高達百萬。

案例解析:

從這個案例,我們還可以看到,除了解決穩定性和高頻粘性外,共享農莊的平臺化模式,在解決農莊經營中的服務問題、人才問題、引流問題、推廣問題等方面,都有著“除根”的“藥效”。更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之前共享經濟的業態都是從下到上的民間創業行為,這次的“共享農莊”從初期開始,就被政府認可並從政策層面積極推動。所以相信未來的發展空間也將會是非常大的。

我國不少地區也開始行動起來了,比如近日,海南省召開“以發展‘共享農莊’為抓手建設田園綜合體和美麗鄉村”培訓推進會。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畢竟不論對於政府、農莊主、農民以還是城市消費者而言,這都是“四贏”局面。

共享農莊的“產供銷”模式研究(案例)

政府

共享農莊”模式,通過使用權的交易,將農莊的閒置資源與城市需求之間進的行最大化、最優化的重新匹配,將不確定的流動性轉化為穩定的連接,間接地縮減了城鄉差距問題。

農莊和農民

通過產品認養、託管代種、自行耕種、房屋租賃等多種私人定製形式,不僅可以降低經營風險、提升產品附加值,還能夠和以往低頻消費的用戶建立強連接。

城市消費者

有一方良田,播撒夏秋之繁實,有一處宅院,納三五好友,賞四季之風月,幾乎是人生最大幸事。但以往,這種夢想和經營一家農莊的現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遙不可及。不過,如今“共享農莊”模式的出現,將“夢想照進了現實”。

共享農莊的“產供銷”模式研究(案例)

湯俊,現任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執行院長

旅遊項目要規劃,要方案,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