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蜂緣蝽——大豆「有莢無粒」、「青棵子」元兇!

【形態特徵】成蟲體長15一17mm明體形狹長,黃褐至黑褐色;頭在複眼前部呈三角形,後部細縮如頸;頭、胸部兩側的黃色光滑斑紋成點斑狀或消失;前胸背板及前、中、後胸側板具顆粒狀黑色小突;前胸背板前葉向前傾斜,前緣具領片,後緣有2個彎曲,側角成刺狀;前翅稍長於腹末,膜片淡棕褐色;腹部側接緣稍外露,黃黑相間,腹下散生許多不規則的小黑點;後足腿節粗大,有黃斑,腹面具4個較長的刺和幾個小齒,基部內側無突起,後足脛節向背面彎曲。卵橘黃色,半卵圓形:附著面弧狀,上面平坦,中間有一條不太明顯的橫形帶脊幼蟲共5齡,1—4齡體似螞蟻。5齡若蟲長12—14mm,形態與成蟲相似,但翅較短。

点蜂缘蝽——大豆“有荚无粒”、“青棵子”元凶!

點蜂緣蝽---屬半翅目,緣蝽科。寄主於大豆、蠶豆、豇豆、豌豆、絲瓜、白菜等蔬菜及稻、麥、棉等作物。成蟲和若蟲刺吸汁液,在豆類蔬菜開始結實時,往往群集為害,致使蕾、花凋落,果莢不實或形成癟粒;嚴重時全株枯死,顆粒無收。

點蜂緣蝽危害大豆典型情況:

大豆有莢無粒,癟粒多。貪青,深秋不落黃的原因是蟲害引起的生殖生長缺失,營養生長過盛。

大豆豆莢外皮有小黑點,撥開豆莢,去掉莢膜,會看到刺孔。與豆皮對應的籽粒上有小空,有的小孔正常,嚴重者變黑腐爛。豆地裡可以看到灰顏色,類似馬蜂的飛蟲,或者其不同代的若蟲:體型小,類似黑螞蟻的蟲子。

点蜂缘蝽——大豆“有荚无粒”、“青棵子”元凶!

綜合防治技術

對點蜂緣蝽危害的控制應充分重視監測田間種群動態,在發生程度為中等偏重以上的地塊,應採用農業、生物、化學相協調的綜合防治措施;在發生程度偏輕的地塊,可結合防治其它害蟲進行兼治。

(一)農業防治

控制蟲源基數。首先清除田園周圍的雜草、枯枝落葉,壓低越冬蟲源基數。其次,及時剷除田邊早花早實的野生植物,避免其作為早春過度寄主,減少部分蟲源。

(二)生物防治

保護利用自然天敵。捕食性天敵有球腹蛛、長螳螂和蜻蜓,以及寄生性天敵黑卵蜂等對控制點蜂緣蝽的發生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三)化學防治

在大豆植株現蕾、開花和初莢期,藥劑防治:在成蟲、若蟲為害盛期噴施下列藥劑:2.5%溴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00一1500倍液;25%殺蟲雙水劑4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

■文章來自網絡,【新農民網】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請讀者自行承擔全部責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