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晴爲黛影」,晴雯死時,黛玉爲什麼漠不關心

紅樓夢素有“晴為黛影”之說,即晴雯無論個性言行甚至命運都跟黛玉類似。但兩人不僅在書中交集不多,且在晴雯死時,黛玉卻顯得漠不關心。

都說“晴為黛影”,晴雯死時,黛玉為什麼漠不關心

晴雯是寶玉的大丫鬟,10歲進的賈府,地位僅次於4歲進賈府的襲人,在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中卻排名第一,可見其在寶玉甚至曹公心中的地位。其與黛玉的接觸主要有四次:一次讓黛玉吃閉門羹,一次端午節吃粽子,一次送“私情”舊手帕,最後一次晴雯之死。

26回,黛玉晚上去怡紅院串門,晴雯因與碧痕拌嘴,故意指桑罵魁寶釵,可巧黛玉來敲門,其沒聽出是黛玉,惹得黛玉心中十分不快,並遷怒寶玉,此後吟出了帶有黛玉一生命運的“詩讖”葬花詞。可見黛玉與晴雯的誤會。

31回,因金釧事件,窩了肚子火的寶玉在端午節期間,奚落了寶釵,腳踹了襲人,並與晴雯發生了口角,甚至要攆出晴雯,“賢惠頭”襲人來勸,引得一肚子醋意的晴雯把寶玉襲人的苟且事公之於眾,正在鬧得不可開交時,黛玉來了,並給襲人補了一刀,“好嫂子”,晴雯見黛玉來了,馬上出去,兩人之間似乎有那麼有點點默契。

都說“晴為黛影”,晴雯死時,黛玉為什麼漠不關心

到34回,寶玉被賈政毒打,怕黛玉牽掛,特意遣開襲人,讓晴雯去遞送帶有私情的“舊手帕”。晴雯雖不知其意,但也沒往那方面想,可見晴雯對黛玉還是比較尊重的。

此後就是78回,晴雯無辜被王夫人逐出,病死後,“痴公子”寶玉特意杜撰《芙蓉女兒誄》,剛焚燒祭奠完畢,黛玉來了。並提議修改寶玉的詞句,把“公子”改為“小姐”,“女兒”改成“丫鬟”。在寶玉最終改為“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竟惹得黛玉懷疑兩人有私情,可見黛玉明白晴雯在寶玉心中的地位。

可見晴雯與黛玉的四次交往,一次比一次緊密,從誤會到修改祭詞。那晴雯給我們感覺不如襲人與黛玉親密呢?襲人明知寶黛有很深的愛情,卻偏向寶釵,想當然認為,寶釵能引領寶玉走經濟仕途之路,以達到榮華富貴的目的。但她又知道賈母堅決支持木石前盟,所以其在稱揚寶釵同時,也想討好黛玉,有“騎牆派”的嫌疑。

都說“晴為黛影”,晴雯死時,黛玉為什麼漠不關心

但晴雯就不同了,不喜歡寶釵,就不喜歡。喜歡黛玉,不需要假惺惺像襲人般噓寒問暖,甚至也無需言語,兩人默契盡在不言中,頗有點“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意,連脂硯齋都評《芙蓉女兒誄》:名為晴雯,實為顰兒。

但其實晴雯在內心深處肯定認可黛玉是寶玉的妻,至於黛玉心中是否認定晴雯是寶玉的妾呢?木旦鳩茲認為,可能更多的是襲人吧!,比較兩人個性太類似,不能互補,容易起衝突。且襲人被王夫人提拔到“準姨娘”的事實,也使得黛玉更加親近襲人。

都說“晴為黛影”,晴雯死時,黛玉為什麼漠不關心

可能正因為此,我們才看到,晴雯跟黛玉之間並不像襲人那麼親密,甚至晴雯之死,黛玉也顯得漠不關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