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歷史上真實存在,如今難以復原的珍貴文物

張衡——地動儀

張衡,東漢時期偉大的發明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等。

代表作有地動儀和渾天儀。

其中,渾天儀是在西漢耿壽昌的基礎上,張衡又加上自己的理論,重新制作的一臺模擬天體運轉的複雜機械裝置。

由於如今航天科技的高速發展,天體運轉的精確數據已得到更好的證明。所以,渾天儀的存世,也盡體現在文物價值。

而地動儀卻有其獨到之處。

在地震預測成為世界性難題的現代時期,地動儀在沒有電氣設備、精密儀器的輔助下,能夠在1800年前就能準確預測地震,可以想象如果留傳到現在,該有多珍貴。

然而,這臺機器早已失傳。即沒有留下實物,也沒有圖樣,盡有幾百字的史料記載。

我們從教科書以及博物館中看到的插圖和實物,是現代人用了百年時間重新復原出來的。

細數歷史上真實存在,如今難以復原的珍貴文物

地動儀復原圖

在所有復原出的實物中,都不符合歷史記載的結構和檢測地震的效果。

其中宋力斌和後來黃佑軍復原出來的實物,雖然更接近史料的記載,但也儘儘是解除了張衡地動儀真實性的懷疑。

至於真正的地動儀,估計很難再重現世間了。

王羲之——《蘭亭序》

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

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這是王羲之在永和九年,和謝安、孫綽等41位名人雅士齊聚會稽山陰所作。

其間,與會者各抒胸襟,臨興賦詩,抄錄成集。後推薦此次的召集人王羲之寫了一篇序文,做為此次盛聚雅事的開篇。於是便有了《蘭亭集序》這部千古名作。

然而,遺憾的是,真跡早已不存於世。

後世所見到的,都是唐代精摹或者疑似宋代米芾臨摹的。

也就是說,摹刻年代歷來都推斷不一,真跡更是不得而知。

細數歷史上真實存在,如今難以復原的珍貴文物

臨摹《蘭亭序》

所以,1965年,郭沫若先生連續發文,質疑《蘭亭序》的‘真偽’。

這個‘真偽’並非爭論現存於世各篇《蘭亭序》字跡的真偽,而是提出了兩個觀點。

第一,《蘭亭序》真正的作者是因過度崇拜王羲之,假以他的名義寫下了《蘭亭序》。也就是說,王羲之的作品中根本就沒有這篇墨跡。

第二,字體與當時時代背景不同。秦以前流行篆書,由於篆書書寫複雜,不利於大範圍使用,所以秦皇下令重新編寫一種新的字體,即隸書。隸書流傳到南北朝末期,到了齊、梁,才出現了楷書、行書和草書。而《蘭亭序》的創作時期是在東晉,早於楷、行、草的出現一百多年,但《蘭亭序》的字體卻用的是行書。

當時由此引發了很多名人的爭論,結果是無一而終。

直到1998年以後,南京周邊接連出土了幾十座和王羲之同時代的東晉墓葬,墓碑上不但有隸書,還有草書,還有行楷相輔的字體。所以,此間的種種猜測便不言而喻。

《樂經》

《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樂經》、《春秋》,合稱我國曆史上的六經。

而《詩經》最早出現在先秦,孔子所著,此後便失傳。

現代所見的四書五經裡的《樂經》,是後人根據其它經書的解讀、定義後,重新加入到裡邊的內容。

所以,《樂經》真正的內容,無人知曉。

唯一能夠肯定是,能進入六經的典籍,其內容絕非乏乏。可惜,今人卻不得其一字。

至於《樂經》的流傳,到是說法眾多。有焚書坑儒說,有記載錯誤說,更有說是根本就不存在這部著作。

細數歷史上真實存在,如今難以復原的珍貴文物

然而,距我們最近的時期,發生過一件和《樂經》有關的事。事情發生在1936年12月。

時值陝西省主席的邵力子得到消息,派秘書鄭自毅前往旬邑縣接收了共三冊《樂經》。緊接著,省政府便著手安排馬上印刷。

不巧的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件在此時爆發了。邵力子也因此事,被當地軍閥關押。五天後,邵力子才被釋放。那麼,印刷《樂經》的事就沒了下文。

不久,西安事變結束,邵力子告老還鄉離開陝西。至此,《樂經》再次消失在世人的視野裡。

據說,當時發現《樂經》的,是明末清初的一位隱士。他在一座破廟裡通過整理竹簡併譯釋後,傳到了前清時期的瀚林院蕭保君手中。

而蕭保君老年在修訂旬邑縣誌時,將此事藏在其中。後來清朝覆滅,就被時值陝西省主席的邵力子獲知。於是,便曇花一現的出現了上文中發生的事。

圓明園

圓明園,由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組成,所以,也被稱做圓明三圓,位於北京西北郊區。

是清代一座大型的,集規模、建築工藝、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傳承民族文化於一體的綜合建築群。

其中,不但展現了歷代建築精華,園林造詣,更是收藏了大量文物古籍。完全可以稱得上是近代一座有生命的博物館。

就這樣一座舉世聞名的園林,從1860年開始,到1900年八國聯軍最後一次野蠻的劫掠,其間經歷了火燒、石砸,拆木的暴行後,徹底焚燬。

不忘國恥的同時,世人再難窺其當年的輝煌。

除了被劫去的數不盡的財寶,建築物的損毀更是難以挽回。它所體現的價值,是經歷了多少年,多少人的心血凝聚而成。

細數歷史上真實存在,如今難以復原的珍貴文物

如今,我們能看到的除了受到保護後的遺址。還有新中國成立後,政府組織的幾次搶救性的修復。以及通過3D技術,通過視頻還原出的當初宏偉的圓明園。

但是,被毀壞的永遠無法再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