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季」將臨,揚塵治理被拉到-台前

“霧霾季”將臨,揚塵治理被拉到-臺前

霧霾天氣的頻繁出現,是長期以來高汙染的粗放型經濟發展和眾多行業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必然結果,作為國家支柱產業的建築業也不例外,在建設一座座高樓大廈的同時,其產生的建築揚塵對霧霾天氣的形成可謂“功不可沒”。為了應對建築工地揚塵汙染,今年3月份,住建部發布了《建築工地揚塵專項治理方案》,《方案》從建築施工揚塵、房屋拆遷工地揚塵、土石方及垃圾清運、預拌混凝土生產揚塵、道路清掃保潔揚塵和城市綠化養護揚塵等幾個方面,對城市揚塵綜合治理做了詳細的規定。

揚塵汙染帶來哪些危害?

揚塵汙染,是指土壤裸露、廠礦物料堆放以及在房屋建設施工、房屋拆除、物料運輸、道路清掃保潔和養護等活動中,在風力、人為及其他動力帶動,而飛揚進入大氣的開放性汙染源,其產生的總懸浮顆粒物和可吸入顆粒物是大氣汙染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調查,雖然揚塵所產生的總懸浮顆粒物和可吸入顆粒物的危害是緩慢的,但是危害卻極其嚴重的。當可吸入顆粒物被人吸入後,會積累在呼吸系統中,引發許多疾病。其中粗顆粒物的吸入可直接侵害呼吸系統,又發哮喘、先天性心臟病等疾病。而細小顆粒物對人體的危害則更大,粒徑小於2.5微米和10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可隨人的呼吸沉積肺部,甚至可以進入肺泡、血液,導致嚴重肺組織機構節性纖維化、瀰漫性纖維化。

並且,單一的揚塵危害並不明顯,但是一旦與其他汙染源結合,爆發的後果不堪設想!揚塵是眾多空氣汙染事件的“幫兇”!

 工地揚塵治理出現了哪些標準?

建築工地作為揚塵汙染較為嚴重的區域,所以各地對於建築工地施工建設的要求更為嚴格。自從開展揚塵治理以來,全國各地所發佈的揚塵治理標準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兩個系統”:安裝揚塵監測系統——主要監測施工過程中會出現的汙染源,例如PM2.5、噪音等數據;視頻監控系統——主要對工地出入口、物料堆放區、施工道路等進行實時監控。

“三個一律”:檢查過程中,揚塵防治措施不到位的,一律停工整改,一律全市通報,一律依法高限處罰。

“四個到位”:揚塵治理工作責任落實到位;對不符合揚塵防治工作要求的整改到位;在監管過程中督促到位;對各施工企業宣傳到位。

“六個100%”:施工區域100%建立圍擋;裸土及物料堆放100%覆蓋;施工場地100%灑水清掃;出入車輛100%沖洗;施工道路100%硬化;渣土車輛100%密閉運輸。

 督察行動開展護航藍天

目前,我國大氣汙染治理雖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仍要有持續改善和防止反彈的有效措施。揚塵汙染治理被納入藍天保衛戰重點工作中,針對突出矛盾,生態環境部還開啟了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

據悉,當前,督查組發現涉氣問題138個,其中建築工地揚塵管理問題24個,物料堆場未落實揚塵治理措施問題49個。而在之前的第一階段強化督查中,督察組就通報了不少揚塵管理問題,範圍涵蓋建築工地、工業企業以及露天礦山等區域。

由此也證明,揚塵治理和管理其實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為此,各地在響應號召的同時,也在加速探索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