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一塊和田玉,想找人估價……

隨著對玉的研究和玩玉的時間越來越長,一些玉器的資深老玩家有可能遇到過這兩種普遍的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在網上或是在市場上無意中看到一塊玉或是買了一塊玉,都迫不及待地去找這方面的老行家估價,看看這塊玉值多少錢;第二種情況就相反了,別人看到一塊玉或是買了一塊玉,來詢問你的意見和對玉的估價。其實想一下,這兩種情況都挺能折磨人的,究竟如何折磨人,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種情況。

買了一塊和田玉,想找人估價……

為什麼不找別人來估價?

大多數人,買到一塊心儀的玉或是看上了一塊心儀的玉,都迫不及待地找行家鑑定一下,估一下價格,其一可能是由於自身經驗不豐富,無法預估價值,再者有些玉友想證實一下自己的品味及眼光。但是找別人幫我們估價真的可以解決我們的問題和讓我們內心踏實嗎?

買了一塊和田玉,想找人估價……

去拜訪老張,老張拿起來一臉不屑,這種貨色也值十萬嗎?幾天前我才在市場入手一塊玉,比這個好多了才八萬八。走去問老李,老李一臉羨慕地眼光,你不要出手,到時候出手的時候叫我,我買,過幾年準能翻倍。

買了一塊和田玉,想找人估價……

去拜訪一週回來,自己的心情也隨著大家的報價有著起起伏伏的變化,一會兒高,一會兒低。弄得自己的神經也繃緊起來了。可是他們說的都是實話嗎?一部分是吧,又或許都不是實話。

買了一塊和田玉,想找人估價……

俗話說的好,黃金有價玉無價。是因為玉石來自於大自然,是純天然的,沒有經過人工加工的。一般人工加工出來的商品是有固定的成本和定價規則的。還有的是玉石除了本身的自然屬性以外,還被資深老玩家賦予了許多的人文屬性和文化內涵。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使得玉石的價格很難成為一個客觀量化的事情。

買了一塊和田玉,想找人估價……

重要的是雕工、設計、開採,還有銷售渠道、玉石的文化寓意、是否獲獎、市場的供需狀況、作者的名氣等因素都會影響到玉石最終的價格。如果估價對這某些因素的任何一個環節瞭解不清楚,最終的價格可能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了。

買了一塊和田玉,想找人估價……

還有一個我們務必要明確的是,即便要找人來估價,來確定玉石的價格範圍,一定要找得經驗豐富的,值得信賴的。一方面他們給出的價格沒有帶有私人情緒,沒有任何目的,都是客觀的。另一方面是要注重對方的學識、經歷和文化、收藏方面的經驗,這樣子的估價才令人信服。

買了一塊和田玉,想找人估價……

為什麼不願意給別人估價?

或許一開始,當有人請教你,還是覺得挺開心,挺有快感的。但是你接觸多了,漸漸地發現並不是這麼地一回事了。給別人估價也不是件輕鬆的事情,如果你玩玉的時間越久了,瞭解玉石更多,你嘴巴也就越謹慎。

買了一塊和田玉,想找人估價……

玉石就好比我們中國文字一樣,本身具有的歷史知識悠久,文化博大進深。你越是專研,越是深入,那種“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感覺悠然而生。到後來你就會發現給玉石估價是一件極其微妙但又複雜的事情了。

買了一塊和田玉,想找人估價……

玉石不僅要考察到是否有瑕疵、皮色、玉質、結構等因素,還要考慮到文化、內涵、主人的喜好期待、玉石的淵源等多種變量。需要考慮的因素還是挺多的,而且每一步都要慎重地去思索考量。前者,是需要十多年的知識儲備和經驗等文化積累,如果沒有這些的文化儲備的話,就會欠缺一點底氣。後者的話,沒有考察事實和來源,對人文知識的沉澱、把握人的心理、估價起來真的很有困難。

買了一塊和田玉,想找人估價……

我來舉個例子吧,有一部分愛玉之人,對待玉石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找人去估價不是為了判斷玉石的價值高低,而是找人來認同自己的品味和眼光,希望得到稱讚。若是不懂地這種心理,任意估價,那麼這段友誼還真地被幾句話破滅了。

買了一塊和田玉,想找人估價……

還有一方面就是現在的網絡越來越發達了,一部分人通過線上提供幾張照片就可以給別人估價了,但是稍有經驗的都知道,這種不靠觸感來說出價格是不靠譜的。從照片看出來的可靠程度不高,特別的對於玉石來說,沒有觸碰過,沒有親眼看到過,就無法知道玉質如何,也無法判斷出價值高低。

買了一塊和田玉,想找人估價……

更重要的一點是,如果你是賣家那就要警惕起來了,不能為了哄抬自己的價格,而去否認別人的玉石,這樣子的話丟的就是自己的信譽了。其實認真地想一下,玉的價值究竟值多少對於我們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最重要地是我們愛玉玩玉,體驗這種過程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只要我們真心的喜歡這塊玉,就不會在意此價值了。

買了一塊和田玉,想找人估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