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傳授:怎樣買和田玉才不吃虧

你買和田玉是否打過眼?有什麼感悟?沒吃過藥,難以變精!自古以來,玩玉的人沒有一個是嗜好“吃藥”的,可是那些真正的玩家都會知道,一旦邁入了玩玉的圈子,誰都難以逃脫“吃藥”的命運。那些老練的玩家都是從“吃藥”過程中慢慢地走過來的。

經驗傳授:怎樣買和田玉才不吃虧

這些“吃藥”的經歷令人難忘,他們不僅從經歷中提煉出來的感悟卻是能夠影響一生,更學會了精玩玉石。我們來看下這些受益匪淺的感悟。

經驗傳授:怎樣買和田玉才不吃虧

一、價格貴的不一定好,撿漏來的也一樣

在玩玉的圈子裡面,有些玩家經常出現“吃藥”的情況,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總喜歡“撿漏”簡單的來說,撿漏就是用低的價格購買到了好的物品,或是買到增值潛力巨大的物品。那些喜歡撿漏的人大都是這種情況:看到一個一萬的料子,憑著自己的學術認為其只值5萬或是賣家吹噓說值5萬,然後自己歷經周折花3萬元買下來,最後拿去鑑定發現虧了錢,並沒有賺到錢。概括起來一句話就是,僥倖心理要不得,挑戰眼光和至上的極限是種不理智的行為。

經驗傳授:怎樣買和田玉才不吃虧

還有一種人與“撿漏”的相反,就是那種出手闊綽的人。他們就會覺得越貴的越好,好的料子就應該值好價錢。所以他們無論去哪裡都要求商家給他們拿出最好的料子來。這種人的三觀算是正常的,因為好的料子真的要好的價格,這些都是沒錯。可是料子的判斷也要自己學會去判斷。如果一昧地追求價格高的,自己卻不懂得判斷。這樣就會被那些無良商家和造假者看中了商機,你就有可能成為他們的口中的“小肥羊”了。

經驗傳授:怎樣買和田玉才不吃虧

二、看上去完美的不一定好,實際上比瑕疵還可怕

玉石的“瑕疵”有很多種,例如:水線、綹裂、僵和棉等等。對於瑕疵,大多數人表示接受不了,認為影響了玉石的美觀和品質,一心想去尋找那些完美無瑕的玉石。俗話說的好,尺之木必有節目,寸之玉必有瑕瓋。玉石在自然環境中磨礪了百年,難免會有瑕疵。只要瑕疵不大,不影響美觀,在容忍的範圍內即可。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瑕不掩瑜”。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如果真的有很完美的玉石,一點瑕疵都沒有。而且皮色亮麗,質感好,價格便宜。有一點經驗的人都會知道這玉石攤上賣的是什麼貨色了。

經驗傳授:怎樣買和田玉才不吃虧

“不怕瑕疵,就怕沒瑕疵。這是一位剛”吃藥“的玉友說的話。看上去光滑亮麗,且價格低廉,恐怕是普通的玻璃也能達到這些要求了。

經驗傳授:怎樣買和田玉才不吃虧

三、證書只能證明是和田玉,價值多少是個謎題

有很多人都會養成習慣,買玉之前會查看一下它的證書。這是個好的習慣,但也要留心一下,有幾個小細節:第一點:玉石的證書是判斷真偽的證明,只能告訴你這塊玉是和田玉,至於是什麼品種,值多少錢,在證明書上找不到答案。第二點:目前,和田玉就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沒有說明具體的產地,如果要證明玉石的好壞,可能證書也沒有意義了,失去了效力。

經驗傳授:怎樣買和田玉才不吃虧

第三點:一些不法商家利用一些手段,去偽造證書。如果僅憑一本證書去辨別玉石的真假,那就很容易上當吃藥了。辨別玉石真假這方面除了在證書上花心思,還要在玉石上進行深層地研究。

經驗傳授:怎樣買和田玉才不吃虧

四、可以信書本,但不能全信書本

每當我們接觸新的行業的時候我們都會選擇去搜索資料,閱讀書本。玩玉也不例外,都是需要積累一定的知識。所以很多玩玉的新手都會查閱書,瞭解一下基礎知識。這是個新手的必經之路,畢竟這些書本的知識可以解答我們的疑惑,也給我們了一個參考的標準。對於新手來說,就是一塊很好的奠基石。但是也有句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經驗傳授:怎樣買和田玉才不吃虧

實踐是檢測理論的標準。有些玉友把書本都看薄了,到實際生活中就不會操作。當你操作的次數多了,會發現操作過程中得出來的經驗是書本沒有的知識。因此,書本上的知識很重要,要認真閱讀。在此基礎上就需要自己多去嘗試,多去摸索,多去總結。如果遇到什麼疑惑,就可以請教一下老玩家。畢竟他們“吃藥”的經歷,可以讓你少讀十年書,少走好多彎路。

經驗傳授:怎樣買和田玉才不吃虧

五、都被認可的,不一定是好的

有些不自信的人,在買玉的時候,猶豫不決。喜歡問身邊人的意見,問家屬,問朋友,問賣家,嚴重地還會問在場買玉的人。質量、價格什麼的都要問一遍,這樣子也容易“吃藥”。周圍地去問人是個不好的行為,這樣子很容易被騙子盯住。如果大家都不懂玉石,即使你怎樣去問,也是沒有收穫的。要明白,問的數量和玉石質量沒有任何的等價關係

經驗傳授:怎樣買和田玉才不吃虧

如果一定要經過鑑定過,你才踏實的。你可以選擇玩玉時間長,對玉十分了解,並且有一定的學識和文化的玩家。他們的意見才值得聽取。同時也不要忘記那些有“吃藥”經歷的朋友。老玩家會教你判斷怎樣是好玉,“吃藥”的玉友會告訴那些是陷阱。

經驗傳授:怎樣買和田玉才不吃虧

六、專家的話不要全信

現在自稱自己是專家的很多,他們都會揚言說自己研究玉石有多久的歷史或是什麼成效。但是背後的真假無人探究。有可能他們對玉石瞭解也不比我們多,也有可能是玉石商家為了商量而包裝出來誘導消費者的。所以,當我們去購買玉的時候,我們可以隨意聽一下專家的話,然後根據自己的決定來進行購買。

經驗傳授:怎樣買和田玉才不吃虧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現在的“反專家”的情況越來嚴重,那些留言也很多。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不能一昧地否認專家或是認可專家。事情不能以偏概全,這些要根據自己的選擇,聽出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選擇地信,這樣就能確保萬無一失。

經驗傳授:怎樣買和田玉才不吃虧

七、買不到羊脂玉不可怕,買到都是”羊脂玉“真可怕

羊脂玉的說法已經有很多了,可是很多人還是往“羊脂玉”這個陷阱裡面去跳。羊脂玉質地細膩滋潤,油脂性好,就是每個方面都很好的白玉。羊脂玉這些好的印象都深深地刻在人們的腦子裡面。但是如今在市場流通的羊脂玉,卻不是真的羊脂玉。一些商家都把白玉說成是羊脂玉,更嚴重的是在臺灣地區,普通的俄白料也可以稱作羊脂白玉。

經驗傳授:怎樣買和田玉才不吃虧

商家利用概念去混淆消費者的意識,讓人受騙。在市場上流通的“羊脂玉”不再是那種細膩滋潤,油脂性好,每個方面都很好的白玉了。如果你發現有價格幾百或是幾千的“羊脂玉”就離開吧。真正的羊脂玉是不會那樣廉價的。

經驗傳授:怎樣買和田玉才不吃虧

八、看到的表面也不一定真,聽到的故事也一樣

當人們去買玉的時候,總會受到外表影響。喜歡看玉石的表面是否亮麗,是否特別白。其實有時候眼見不一定為實。還有些人也會受故事的影響。記得有人和一位玉友說,把料子切開了價值比原來更高,價值連城。可是最後切開了,料子的價值和石頭相當。這種出乎意料之外的故事在玉石行業經常出現。如果相信了,那就“吃藥”的經驗更為豐富了。

經驗傳授:怎樣買和田玉才不吃虧

在玩玉的過程中,那些刻骨銘心的經歷和感悟都是在“吃藥”中提煉出來的。有時候別人的親身經歷過的也是自己應該學習的一部分,學無止境,在玩玉的路上少走一點彎路。對於“吃藥”,每個人的感悟各不相同,歡迎在下面的留言分享,可以讓更多的玉友避開雷區。

經驗傳授:怎樣買和田玉才不吃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