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活成本城市榜單出爐,中國最高的居然是台北

近日,瑞士銀行發佈了2018年全球城市的最新生活成本排名,這次調查面向全球77座主要城市,是最全面且權威的生活成本調查之一。

高居榜首的是瑞士城市蘇黎世,第2至5名分別為日內瓦、奧斯陸、哥本哈根和紐約,可以看出在生活成本方面,瑞士獨佔了全球的狀元和榜眼。

全球生活成本城市榜單出爐,中國最高的居然是臺北

可以看到,前10名中,歐洲城市佔了7座,亞洲唯一上榜的是日本東京。

那麼中國的情況怎麼樣呢?

整個中國範圍內,生活成本排名最高的是位列第32的臺北,香港緊隨其後,為第33位。在中國大陸地區,北京和上海分別排在了第46名和第47名。

在整個亞洲地區,除排名第6的東京外,生活成本前30名中還包括韓國首都漢城(16)。

在全部參加評比的77座城市中,最“便宜”的城市是埃及開羅。生活成本榜後10名的城市依次為:

68、內羅畢(肯尼亞)

69、墨西哥城(墨西哥)

70、索非亞(保加利亞)

71、河內(越南)

72、孟買(印度)

73、新德里(印度)

74、馬尼拉(菲律賓)

75、基輔(烏克蘭)

76、拉各斯(尼日利亞)

77、開羅(埃及)

這是瑞士銀行第17次發佈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榜單,瑞銀通過對128項商品和服務在各個城市的不同價格進行統計對比,最後得出了這張榜單。但最為民眾關心的生活開銷之一“房租”並未被收入比較項目範圍,瑞銀表示,這是由於這項開支變量太大。

但瑞銀同時指出,生活成本高並不等於生活幸福指數低,因為在生活成本高的城市中,人們的平均收入也會相對較高,甚至購買力可能還比生活成本排名靠後的城市要強。

比如說在蘇黎世,女士理髮一次的費用平均達到約73歐元,不可不謂昂貴。而在基輔,同樣的服務只需要花約20歐元;在開羅,理髮更是“划算”得只需不到7歐元。但為了賺這份理髮錢,一名女性在蘇黎世只需要工作3小時;在開羅,需要6個小時;如果一名在基輔的女性想理個髮,則平均需要為之工作12個小時。

全球生活成本城市榜單出爐,中國最高的居然是臺北

蘇黎世是全世界最貴的城市。去過的人一定對大街上西裝革履、滿身名牌、行色匆匆的路人有深刻印象。瑞銀把紐約的物價視為基準指數100,蘇黎世的物價指數為116.8,但這沒有把當地的房租考慮在內。湖光山色的蘇黎世消費水平看上去雖然貴,但是對於生活和工作在這裡的人來說還算可以承受的。按照瑞銀的計算,紐約人需要工作54.1個小時才能買臺iPhoneX,蘇黎世人則只需要38.2小時,而北京人需要314.3小時。

歐洲城市霸榜

榜單上的第二至四名分別是瑞士的日內瓦、挪威的奧斯陸以及丹麥的哥本哈根。它們不包括租房價格的消費價格指數分別為113、107和106。日內瓦作為瑞士第二大城市,牢牢的保住了這個國家“全球最貴國家”的稱號。不過瑞士人的高收入再次讓人汗顏,如果你在日內瓦有份工作,平均47.5小時你就能掙一臺iPhoneX,在排名最末(77名)的開羅,你需要為此工作1066個小時。

亞洲物價水平最高的城市是東京,這個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區。雖然人口密度極高,但一切看上去都依然井井有條。在這裡生活的3700萬人,平均每工作12.2分鐘就可以買一個麥當勞的巨無霸。在UBS的全球對比中排名第三,僅次於香港的11.8分鐘和臺北的12分鐘。它的物價水平全球排名6,收入水平排名第17,購買力排名全球第20。

大中華區最貴的城市是排名第32的臺北。從收入水平來說全球排名第33。在這裡,上班族為了買個巨無霸雖然只需要工作12分鐘,但為了買個iPhoneX需要工作92.7小時。比第一名蘇黎世(38.2小時)妥妥的多了一倍多。從上班族的整體購買力來說,臺北排名全球第35,落後於香港(25),東京(24)和柏林(12)。

香港緊隨其後物價全球排名第33。這個亞洲金融中心的收入水平全球排名第29,購買力水平全球第9。所以相對來說香港人的收入還是不錯的,雖然這裡的房價高的驚人。有了動不動就好幾千萬港幣的房價,也就不難理解香港為什麼是全球擁有摩天大樓(14層以上)數量最多的城市。

北京上海分別排名第46和47。這裡的房價雖然已經上天,但其它的物價水平與全世界其它城市相比還是相當親民的。只不過在這裡你最好別吃巨無霸,也別用iPhoneX。因為北京一個打工族平均需要工作51分鐘才能買個巨無霸,苦幹314.3個小時才能買個iPhoneX。人均購買力只有紐約打工族的大約四分之一。上海的情況也差不多。

有新意的排名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瑞銀的這個榜單中為什麼所有城市的物價水平都與巨無霸和iPhoneX有關係?這是因為瑞銀別出心裁的利用對全球77個大城市的統計數據推出了“千禧一代必備品”(millennial must-haves)的清單。其中囊括了一個Netflix帳號、一臺iPhone、一部筆記本電腦、一條牛仔褲、一雙球鞋、一個巨無霸和一杯咖啡,當然還包括一個牛油果。

千禧一代的福地和“禍地”

按照“千禧一代必備品”這個購物清單的算法,瑞銀統計了在全球11個主要城市購買這些物品的總價,結果出人意料。本來物價並不便宜的香港在這個榜單上排名最末,也就是需要花最少的錢(1825美金)就能買到上述這些“千禧一代必備品”。這麼看來,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千禧一代”最慘,他們為了買這些生活必備品需要花費3696.38歐元。其中的原因主要是iPhoneX在阿根廷賣的太貴,一臺要2243美金,是全球iPhoneX價格最低城市紐約(1088美金)的一倍多。

德國物價最貴的城市是在總榜單上排名第23的慕尼黑。這座以啤酒節和香腸豬肘聞名的城市其實也是德國重要的金融、保險、製造、高科技和媒體產業重鎮。雖然這裡的房價和德國其它城市相比已經上天,但總體物價和全球其它包括維也納(22)、洛杉磯(20)、布魯塞爾(18)、巴黎(12)、悉尼(11)、倫敦(8)和紐約(5)在內的城市相比,還算是很便宜的。慕尼黑之後的各大德國城市物價排名分別為法蘭克福(27)和柏林(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