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瞠目結舌!看全國各省市真實經濟水平

IPO區域分佈圖

2017年是中國的上市大年,這一年上市公司438家,是中國有IPO歷史以來最多的一年。這個數據也表明,監管層不再重複過去的套路,扛住了個股下行的壓力,保證IPO的順利進行。註冊制雖然沒來,但推進的決心表露無疑。

當然,這裡關心的不是註冊制,我們關心的是,IPO作為對公司的嘉獎,各個省的選手如何。

見下面這張圖。

這是2017年赴A股上市的企業數量分佈,A股上市大年,各省份選手的強弱,這張圖很生動形象描繪了,與我們印象中各地區的經濟發達程度一致,比如長三角、珠三角是中國經濟的支柱地區。全國首發438家,長三角佔了43%,廣東佔了22%。

令人瞠目結舌!看全國各省市真實經濟水平

不過還是有一些意外的,像廣東和浙江,從IPO數量來看,是沒想到它們的實力如此強大的。江蘇也不錯的,只是沒想到同屬長江三角的上海居然沒進前三,並且被廣東、浙江、江蘇甩開了一條街。

而像北京這種佔盡各種資源的優惠,被廣東、浙江、江蘇更甩開了好幾條街,並且周邊幾乎是寸草不生,天津4家,河北4家,內蒙古0。山東一直以來是與廣東齊名的經濟大省,但從17年IPO數據來看,與廣東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東北振興盡管屢屢被提,但落敗之勢不可抵擋,上面那張圖上,孤星幾點。沒想到的是,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到上面這張圖上,也還是幾點零星。炒房很熱的鄭州,所在省份河南只有區區4家,至於另一熱鬧城市武漢,所屬省份就更差了,只有兩家。

換張圖來看,來看A股整體區域分佈。格局沒變,最強悍的還是廣東、浙江、江蘇,北京、上海緊隨其後。目前A股上市公司3468家,其中廣東568家,佔16.38%,浙江414家,佔11.94%,江蘇381家,佔10.99%。

令人瞠目結舌!看全國各省市真實經濟水平

中國各省正常排隊在審IPO企業數量排行榜

截止8月10日,剔除中止審查企業額,目前正常排隊審核IPO企業590家,按各省份IPO正常企業數量排名,其中:

人才用腳投票,說到點上,就是去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或者就業,或者創業。而無論是對就業還是創業來說,公司扎堆聚集的地區顯然比一個公司稀少的地區機會大。

所以,參照上面的IPO區域分佈圖,也大概能知道人才的流動方向。又到春節了,搶票的大戲已經開始上演,春節前春節後列車的方向,最能生動說明中國的人才們怎麼用腳投票的。

人才用腳投票後的結果是什麼呢?去年年底發佈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報告2016》的相關數據應該是最生動的。

先看撫養比。全國平均是2.8,什麼意思呢?就是2.8個勞動力(繳養老保險)要養一位老人。這個數據在2014年是2.97,2015年是2.87,2016年降到了2.8。這表明年齡原因退出勞動力的人口速度要快於新進的勞動人口速度,簡單點說,就是老齡化問題了。

令人瞠目結舌!看全國各省市真實經濟水平

但這不是事情的全部真相。分省來看,廣東的撫養比9.25,傲視群省,分分鐘拉高了全國平均水平,導致一眾省份被平均,其實真正超過平均數的只有8個省份,浙江也只在平均線上。

撫養比2.5以下的省份17個,而撫養比2以下的省份9個,也就是說有9個省份不到兩個勞動力養一位老人。墊底的是黑龍江,撫養比只有1.3,幾乎相當於1個勞動力養一位老人。而從15年與16年的數據來看,趨勢是繼續惡化的,老齡化是加深的。

這背後有中國追隨其他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但各省份的分化是人才用腳投票投出來的。廣東和北京是虹吸效應最明顯的,而墊底的,典型如東北三省,都是人口輸出大省。例外的是西藏,這背後原因吧,想想西藏地區的各種優惠政策,大概能知一二。

這樣子的撫養比,馬上能想到的是養老金怎麼樣。見下圖:

全國養老金餘額平均還能支付17.2個月,廣東、北京,憑著撫養比和工資雙高,不僅位居全國之首,而且可支付月數較15年還是上升的。其他省份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最悲劇的是黑龍江,養老保險累計結餘居然是-232億。

令人瞠目結舌!看全國各省市真實經濟水平

看16年的當期結餘,有七個省份收不抵支。

令人瞠目結舌!看全國各省市真實經濟水平

市場VS計劃

現在來問個聊勝於無的問題:為什麼會是這種局面?如果說西部本身底子不好,還說得過去,但是東北曾經是共和國的長子,條件不可謂不豐厚。

這裡只提一個原因,這個原因還是回到上面的A股分佈圖上去。上市公司分國有與非國有,各省選手的屬性又是怎麼樣的呢?

A股上市公司共有3468家,其中非國有企業(指屬性不是地方國企或者央企的上市企業,主要以民營為主,外資、集體、公眾佔少量)佔比70.7%。初看還不算低,但平均數的參考意義,類比平均工資。

令人瞠目結舌!看全國各省市真實經濟水平

細看各省份,非國有企業比例最高的三省:浙江89.86%、江蘇84.51%、廣東82.04%。這三個省又是上市公司最多的三個地方,拉高平均值上給力不少。真正超過全國平均數的只有五個地區,除了上面三家,還有福建、西藏、山東。

經常處在熱議中的東北,遼寧A股公司非國有比例63.51%,吉林57.14%,黑龍江55.56%。北京與上海的非國有比例也不算高,北京60.46%,上海61.82%。但請注意,北京握著全國的政治資源,上海握著全國的金融資源,憑藉這兩個資源,它們是可以收割全國的。

這個數據表明,廣東、浙江、江蘇這三個地方的企業實力,基本上是靠民營企業貢獻,最直白的,中國能與美國FAAMG幾個巨頭一個量級的,也就阿里和騰訊(百度已經掉隊,能否追上拭目以待),而這兩家企業,一家產生於浙江杭州,一家產生於廣東深圳。

http://cj.sina.com.cn/article/detail/1908759833/572266

下面再看一下各省高新產業發展情況

2017年1-2月全國31省市軟件企業數量排行榜

各省軟件數量情況,1-2月份,中國軟件企業共有38812個,其中,軟件企業最多的前十個省市分別是江蘇、山東、廣東、上海、福建、北京、湖北、陝西、浙江和遼寧。排名與去年前11月軟件企業個數變動較大,多個省市排名互換。其中江蘇省以7516家企業位居榜首,其次是山東和廣東,分別是4238家和3484家軟件行業企業。

令人瞠目結舌!看全國各省市真實經濟水平

5月28日,由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研究編著,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大數據藍皮書:中國大數據發展報告No.2》正式發佈。該書對2017年我國31個省域的大數據發展指數的評估結果顯示,最高的10個省份分別是廣東、北京、浙江、上海、江蘇、山東、貴州、天津、重慶、福建。其中,廣東省大數據發展指數得分76.29分,位居第一。

藍皮書指出,目前我國大數據進入創新突破與應用落地的發展上升期,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優化公共民生服務,促進經濟轉型和創新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大數據產業發生了深刻變革,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增長點。

令人瞠目結舌!看全國各省市真實經濟水平

數據來源:大數據藍皮書 中國大數據發展報告No.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