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语」作品“重名”太多!玉雕行业怎么了?

玩玉的人都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经常看到一些寓意新颖、雕工传神的玉雕作品,而其命名却辞不达意、平淡直白,减弱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玉语」作品“重名”太多!玉雕行业怎么了?

如:以公鸡为题材的玉雕作品,往往命名为《官上官》、《升官发财》、《代代升官》或《步步高升》;以南瓜为题材的玉雕作品,就称为《福窝》;以柿子为题材的玉雕作品,基本都叫做《事事如意》;以玉米和水果为题材的,一般命名为《秋实》、《金秋硕果》、《硕果累累》、《保你发财》等,看得多了,难免显得索然无味。

「玉语」作品“重名”太多!玉雕行业怎么了?

这是因为,在传统的玉雕行业里,玉雕人的创作大多是“命题作文”。

「玉语」作品“重名”太多!玉雕行业怎么了?

无论是按照圣旨的要求来治玉的“官玉”,还是按照达官贵人的要求来创作的“民玉”,玉雕人都没有太多创作自由。既然是“命题作文”,那么题目自然是现成的,不用玉雕师来起。

「玉语」作品“重名”太多!玉雕行业怎么了?

再者,之前很长一段时期内,玉雕行的交易方式基本上是玉雕师直接跟买家面对面交易,买家直接看东西来决定是否成交。

「玉语」作品“重名”太多!玉雕行业怎么了?

「玉语」作品“重名”太多!玉雕行业怎么了?

于是乎呢,久而久之,很多玉雕人就习惯了直接用作品说话,而基本上想不起来还要专门给作品起个好名字。对他们来说,有起名字那闲功夫,还不如再多做几件好活儿来得实在。

「玉语」作品“重名”太多!玉雕行业怎么了?

而玉雕作品的起名玄机,与行业内师道淡薄也不无关系。在玉雕学徒层面,很多学徒把玉雕当成了致富发财的手段,不再是用来钻研的技艺。

「玉语」作品“重名”太多!玉雕行业怎么了?

「玉语」作品“重名”太多!玉雕行业怎么了?

这样的学徒往往被新的老板调教成“玉雕机器”,相同题材,重复劳动,久而久之荒废了头脑和手艺,多年水平得不到提高,被榨干后只得黯然离开玉雕圈,徒留有形无神、题材千篇一律的雕刻作品。

「玉语」作品“重名”太多!玉雕行业怎么了?

如果从产业层面上看,当一门技艺被普遍看做一种糊口的活计之时,这门技艺就很难突破自身,也不会在名字创意上下工夫了。所以一个良性的氛围需要重新构建,做玉雕需要静下心来,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踏实。

「玉语」作品“重名”太多!玉雕行业怎么了?

「玉语」作品“重名”太多!玉雕行业怎么了?

你把玉雕当工作,玉雕则把你当工人;你将玉雕融入自己的生命,玉雕就丰满你的人生。

「玉语」作品“重名”太多!玉雕行业怎么了?

作品名称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雕刻师对它的用心程度,不花心思、不顾质量一味求快的行为,表面看起来似乎是琢玉者对玉石的不敬,而实质上,更是琢玉人对自己的一种既愚蠢又残忍的可悲自残。

「玉语」作品“重名”太多!玉雕行业怎么了?

「玉语」作品“重名”太多!玉雕行业怎么了?

如今,随着行业发展越来越规范化、现代化,许多大师工作室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玉雕作品通过印刷品和互联网的宣传也势必越来越频繁,那么一个好的名称必不可少,让受众在看到作品实物之前,先声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