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校長如何應對新高考?看北京三十五中摸索出的路徑

文|黎珊

2020年,北京市將迎來“新高考”。當前,首批考生正在高一就讀。

身處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數據時代,又面臨中高考改革,一線的校長如何應對?

在第四屆“互聯網+教育”創新周“雄安新區教育發展論壇”上,北京三十五中副校長黃鵬分享了三十五中改革的探索和實踐經驗。

經過三年時間的摸索,三十五中高一8個行政班和高二7個理科行政班實行全面走班,同時,為了配合改革,學校的綜合管理、教師工作和學生學習方式等各方面都發生了變化。

“選課走班”背後:學校整體管理系統和學校生態變化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始建於1923年,是一所近百年曆史的學校。其前身為北平志成中學,是由李大釗先生創辦。1952年,定名為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2005年被認定為北京市示範性高中。這所中學先後培養了宋平、王光英、李錫銘、王光美、鄧稼先、王岐山、陶西平等傑出優秀人才和國家棟梁。

在新高考背景下,近三年時間,三十五中摸索了一套自己的改革路徑。

從2015年3月搬遷到新的校區之後,三十五中全面推開選課走班。

一线校长如何应对新高考?看北京三十五中摸索出的路径

(三十五中“五制”改革)

黃鵬強調,“但絕不僅僅是選課走班就能解決學校變革的事,就能解決教學質量的事,就能解決現在能夠應對新的中考高考的事,更談不上說完成教育的根本任務,得樹立德樹人的事。”

他說,“選課走班的背後一定是學校整體的管理系統和學校生態的變化。”

因此,在“選課走班制”的背後,三十五中又實行了“學部制”、“學分制”、“導師制”、“學長制”。即“五制”改革,中心是選課走班。

選課走班制:學生基於不同的興趣、程度和目標,自主選擇課程,組成教學班,到不同教師上課;

學部制:高一高二高三和六年一貫制項目學部,實行學部主任負責制,同時成立學生的科學院、文學院和藝術學院;

學分制:對必修課程、選修課程以及德育課程等給予學分,給每一個學生建立學分賬戶,對學生課程的學習進行記錄、評價和管理。

導師制:每位導師擔任5-10名學生的成長導師,扮演學業指導師、心理疏導師、生涯規劃師的角色;

學長制:由高年級優秀學生擔任學長,以自身經驗幫助學弟學妹適應高中生活、引領示範、相互促進。

“我們的整個思路是,絕不是變‘選課走班’一個點。絕不是隻讓學生選課走班了這種形式上的變化。”

那麼,“五制”背後是如何運轉的?

課程改革:學校如果不做生涯規劃,學生無法選課

首先,從“課程”改起。“因為課程是一個學校的核心問題。通過什麼來育人,通過什麼來達成我們育人的目標?一定是通過課程。”

從2015年3月三十五中搬遷到新的校區之後,全面推開選課走班,到現在一直在做課程改革。

“國家在高中的課程有必修、選修,學校要對課程進行重新開發。既要滿足整個國家對課程的底線的需要,同時要給學生提供更多、更豐富的可選擇的課程,我覺得這是學校必須要做的。”

一线校长如何应对新高考?看北京三十五中摸索出的路径

(基於學生學習領域的課程結構)

一线校长如何应对新高考?看北京三十五中摸索出的路径

(基於學生學習領域的課程結構)

如上圖所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技術作為科學院課程;語文、英語、地理、歷史、政治為魯迅書院課程;音樂、美術是藝術學院課程;體育、心理、健康是體育中心課程。

而這些的基礎,是生涯規劃課程。

“生涯規劃課程是基礎,已經是學校教學體系的一部分了。在現在的高中階段,生涯教育學業規劃已經成了各個學校的剛需。學校如果不做生涯規劃,學生無法選課,無法在高中達成健康成長的目標。高中面臨升學,如果生涯沒有規劃,那高中教育是失敗的。”

三十五中的“學分表”顯示,每個科目分為必修、選修1選修2、校本選修、校本研修四個類別,每個科目的每個類別都對應一個學分。比如,物理的必修為6學分,選修1為8學分,選修2為2學分,校本選修為4學分,校本研修為8學分。

最後,學校可以提供30個差異性的學分,一共144個學分。

“所以,我們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必須要學會規劃,必須要學會選擇,必須要學會學習。”

關於課程的分類,分為必修類、選修類一、選修類二、選修類三。 其中,必修類是國家必修課程(分類分層必學可選),選修類一是國家選修課程(分類分層必選,包括6選3),選秀類二是校本類課程(分類分層自選),選修類三是體育選修課程(分類分層必選)。

只要可選擇的課程都進行分層和分類。分層即,課程層次設計上,不同層的課程設計針對性強、課程目標明確,學生定位準確;分類即,特色課程特色突出,教學方式多樣,符合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比如理科類的課程偏重於分層,文科類會偏重於分類。

比如數學課,分為 A+、A、B層級,最低層次的B層是高考水平,因為數學是必修。

比如英語課,分為A類、B類,其中基礎課程是一致的,但在特色課程模塊,A類的課程內容為演講與表達、詞彙與翻譯、英語原版短篇小說選讀。B類的特色課程為語音學、構詞法、英語雜誌或新聞選讀。

“如果老師、教研組、學科組,還不會做這個事,肯定是沒法滿足學生。目前,學生是每學期要選一次課。每個學期期末考完試後,下個學期課程設置全都出來,至少要細到這個程度,學生才知道下學期都開什麼課,有哪些層次的課,都講什麼,怎麼考試,對學生要求是什麼,我怎麼選。”

排課規則:先選課後排課,把選擇權儘量的交給學生

通過三十五中的一張“高一學部作息時間和課表”,可以看出“學部制”的管理方式:這張表格中有升旗儀式、生涯課程、班會、社團活動、自習、藝術必修/校本選修、體選課程等等。而大部分的空白的部分,即是學生按照自己的課程表到不同的教室裡上課。

黃鵬說,排選課的基本原則是“先選課後排課”,把選擇權儘量的交給學生,但是背後一定要制定好規則。

“比如一節課招30人,有35人報名,且級別一致,讓誰上不讓誰上?這時候不能隨機。我們現在的規則是看學業成績,成績靠前的優先上,無形之中告訴學生——你的學業成績決定你下一次選課的概率,這就是規則。”黃鵬說。

“按照選課的規則進行選課,其實某種程度上是對學生的一種教育。不要小看這些,將來走上社會,參加工作一定是在社會規則之內證明、實現你自己。”

選課的過程中,由學生登錄選課系統,按照自己的意願對學科進行排序。提交後,系統進行排課,最終學生下載屬於自己的個性化的課程表。

除了一人一課表,三十五中還設置了“教室課表”“主題教室課表”(物理、化學、生物設有專門的主題教室)。

三年的改革探索以來,三十五中課表分為三個階段:

1.0版本,為“四套課表”,在有限的教師和教室資源下,按照各學科的分層分類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多樣化的課程搭配,以供學生選擇,採用先到先得的方法選課。

1.5版本,對“四套課表”做了升級,實現了學生對教師的選擇,滿足了學科內聽課和調課的要求。

2.0版本,即目前的“一人一課表”,最大程度提高了學生的選擇權。先選課再排課,學生按照意願填報學科和教師志願,再進行排課。

“原來的寒暑假教務處兩個老師一個禮拜,就能排出全校的課表,高一、高二、高三,一共三張課表,一個年級一張課表,非常快。現在,從學生選課,到最後課表能被學生、老師下載使用,至少一個月的時間。”

三十五中排課系統是與曉羊教育合作。但黃鵬強調,並不是將排課全部交給曉羊,而是基於雙方的探討與摸索。

選課後,是否允許調課?三十五中設計了這樣的規則:在開學兩週以內,如果認為課程不合適,學生可以調課,但是有規則的,比如,這門課程調整後,可能會涉及到其他相關課程的調整。

現在,三十五中高一8個行政班和高二7個理科行政班實行全面走班後,老師的數量並沒有增加太多。

比如:高一學部八個行政班,按照以往行政班排課是八個班。現在,拿語文學科來看,走班後,實際上只多了兩個教室,相當於開了十個語文班,每個班人數就會少一點。通常情況下,五個語文老師夠了。

“我們學校比較‘奢侈’的是,物理、化學、生物各有六個組,各有六個主題教室。其他的走班教室高一高二不在一塊,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政治,一共才16個教室。

“15個行政班,16個走班教室,對我們來講並不是特別大問題。”黃鵬說。

學校管理結構和治理體系改革:改變崗位設置和教學單元設置

整個選課走班改革中,周圍的支撐是學校的管理。

管理層面,三十五中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一线校长如何应对新高考?看北京三十五中摸索出的路径

一、改變了學校的崗位設置,重新制定了教師考核、評價、聘任、獎懲方案。

崗位設置,可能是很多學校所面臨的問題。

“如果只改變選課走班,教學質量一定是沒有保證的,整個教師精神活力是出不來的。因為選課走班後,老師的工作環境,工作狀態發生了巨大變化,如果管理跟不上的話,可能出現大的問題,學校的矛盾衝突會非常多。”

三十五中總結出三條經驗:管理權力分散,重心下移;突出多勞多得,質優多得、責重多得;權力、責任、待遇三者要統一,給老師們賦予權利的時候,一定要給他責任和待遇。

“所以在崗位設置時,待遇向教師傾斜,減少專職職員崗位,合理設置兼職崗位,鼓勵教師兼職。比如,課程與教學中心,只有2個專職崗位,設置兼職崗位5個。理化生實驗室,每科只有專職實驗員1人,但可以設兼職實驗員3人。

二、學校教育教學單元和職能處室的設置與劃分,職能的轉變。

學部是三十五中最重要的教育教學單元,學部主任是學部教育教學質量的責任人,實際上享受的是校長助理的待遇。現在每一個學部就相當於是一個小型的學校。學部主任有崗位設置、評價、考核、懲罰、聘任教師的權利。學校儘可能把教育的資源直接配置到學部。

在管理體系上,三十五中設置了五個中心,為了學校開發課程。

三、評價方式的變革。依託一些專業機構提供的信息化手段,比如藉助第三方的教育教學診斷系統、考試成績分析系統。報告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考試成績分析,學生在PC端、移動端都可以看到。

除了考試的業績評價,學生也需要過程性評價,根據每一個維度分解,分解到各個學科,而評價從每一節課的積累中來。

四、老師面臨變化和挑戰。

改革還讓老師的教育環境都發生了變化,包括考勤、收交作業、家長會等。黃鵬說,“現在我們家長會至少要開兩天,第一天可能是整個學部的。第二天老師跟家長的預約,因為現在是教學班,行政班的班主任沒法說每個學科的事情。因為一個行政班的孩子在不同班裡去上課。所以預約式的家長會必須得開。”

老師的工作圈子也變化。原來是行政班上課,不同老師面對同一個班的學生,老師們可以交流。現在,一位老師面對不同的教學班,很難對兩個班進行比較。

黃鵬認為,“互聯網+”給老師帶來的挑戰和壓力非常大。三十五中從2015年到現在,改革已經三年,改革的進程沒有太快,每個學期都在完善。

“不要一下發生質的變化,那樣老師會受不了。”黃鵬說。

針對三十五中平時的改革工作,黃鵬提出了一些建議。

1、收作業,變為讓學生交作業

對於收交作業,黃鵬表示,下課學生到各個班去,“沒法收作業,只能讓學生交作業“。

三十五中提供紙盒,每個班的老師提供幾個作業收納箱。

2、考勤由班主任負責,變為由老師執行

黃鵬說,原來老師是沒有考勤的義務,考勤是班主任的責任,但是現在任課老師必須得考勤,“如果老師不考勤,在我們學校是‘教學責任事故’”。

三十五中考勤系統的推送,中午1點半推一次,下午5點半推一次。

3、“變革是學校工作的常態”

三十五中學校各種手冊包括學生手冊、導師手冊等,“這些是教育的底線,必須得有。”黃鵬說。

對學生的評價,除了學業成績、畢業證之外,黃鵬表示;“還有五個證書——體育、科技、藝術才藝、志願者、誠信精神,要發給學校。2017屆的畢業生,拿全五個證書的學生不到20個,能拿到五個證書絕對是最優秀的學生,我覺得這比高考成績過硬了。”

現在變革是學校工作的常態。黃鵬強調,“相信老師的力量,但老師也是阻力。我們的經驗是,學生對改革的適應非常好。能成為學校最大的阻力,不是學生家長。”

課堂教學的改革是最艱難的,目前,不管是互聯網加、還是大數據等,還是翻轉課堂、微課形式,市場上的新模式很多。黃鵬建議;“千萬不要就被一種模式所所左右。”

對於未來,黃鵬說,“課堂絕不僅僅在40分鐘之內要解決問題,還要向後延伸。”

現在學生學校要做的事,實際上就把幾個點進行統籌。

三十五中當下和未來要做的三件事:

第一,學業規劃;

第二,面向個體的綜合性的評價,需要及時進行反饋,不能等期中、期末,最好能每時每刻、即時即刻地看到評價;

第三,混合式的學習方式,希望既有線上,也有線下,既有課上也有課下。

“對於‘互聯網+教育’,大家都是身在其中,不管有沒有新高考變革,每一個學校都要經歷。現在教育的三股力量——學校、政府、教育企業,三方一起才能做好現在的教育。”黃鵬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