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達人解讀十九大第2集:文化自信從哪裡來


理論達人解讀十九大第2集:文化自信從哪裡來

理論也可以年輕態

一批熱忱於理論宣講的青年人走上了臺前

他們,充滿朝氣與活力

他們,信仰馬克思主義

他們,代表官方,不打官腔

他們,讓理論充滿了時尚氣息、時代元素

理論達人解讀十九大第2集:文化自信從哪裡來

文化自信從哪裡來?

十九大報告告訴我們,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那麼,我們的文化自信源自哪裡呢?

約1420年曾有一條大船成功繞過好望角,這比1497年第一個繞過好望角的歐洲人達伽馬早了整整70多年。

理論達人解讀十九大第2集:文化自信從哪裡來

是誰擁有如此超前的能力呢?

英國學者加文·孟席斯,經過14年的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那正是明代鄭和率領的下西洋船隊。

他認為,鄭和船隊那次下西洋航行了整整兩年。不僅繞過了好望角,還早於哥倫布70年發現了美洲大陸;早於麥哲倫100年實現了環遊地球。

雖然相關的史學論證還在繼續,但毋庸置疑的是,鄭和七下西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大規模遠洋航行。

以各國航海者無法想象的恢弘之勢,打通了中斷已久的東西方海上航線,創造了空前的海上傳奇,更向世界顯揚了一個文明古國的文化自信。

理論達人解讀十九大第2集:文化自信從哪裡來

據記載,鄭和寶船最大的長近150米,船隊全盛時擁有200多艘艦隻和28000餘人,掌握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

這充分彰顯了中國的強大實力,這是一種充滿底氣的自信。

鄭和注重建交,不重索取。沿途給各國帶去各種貴重禮物,盡顯大國風範。讓世界認識了中國這個偉大的國家。

這是一種大氣的自信,大氣之餘盡顯和氣。

鄭和船隊在爪哇島曾遭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攻擊,170多位船員無辜被殺,儘管船隊的戰力足以掃平整個島嶼,但鄭和毅然主張“和為貴”,贏得了兩國長期的和平友誼關係。

雖然,隨著鄭和的病逝,航海圖被毀、寶船的朽壞和海禁的開啟,遠洋航行成為王朝絕唱。

理論達人解讀十九大第2集:文化自信從哪裡來

但鄭和留下的這種底氣、大氣、和氣和骨氣卻一直積澱傳承至今。成為支撐中華文明更基本、更深沉和更持久的力量。

今天“一帶一路”建設使中華民族以遠超前人的自信去開闢鄭和時代無法想象的新時代、新徵程。

600年前,鄭和下西洋向世界展現了精美絕倫的瓷器、絲綢和文化古國的博大精深。

600年後,我們通過“一帶一路”,讓世界全方位感受到文化強國所煥發出的勃勃生機。

琴棋書畫、武術京劇、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四大發明”,無不折射出中華文明的文化軟實力。

站在南京這塊曾打造出鄭和寶船的土地上,我想說在新時代宏偉目標的召喚下,我們年輕學子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將積澱在我們身上的文化傳統發揚光大。

這就是我們文化自信的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