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齣好戲》孤立的海島是人性的檢驗場

《一出好戲》孤立的海島是人性的檢驗場

《一出好戲》的標註是喜劇,但我並沒有把它當喜劇看。

在以為地球毀滅的情況下,“一群人+封閉環境+資源有限”,這樣的情景設置其實太可怕了,讓我不寒而慄以至於我從他們進島開始就在想象著血腥暴力的發生。看完之後才覺得,導演還是謹慎的,或者說還是善良和仁慈的。

《一出好戲》孤立的海島是人性的檢驗場

看電影時,我腦子中一直出現的幾件事情:

1.山東遠洋漁船兇殺案。

我在讀大學的時候第一次看到這個報道。2010年12月,山東的大洋魷釣船“魯榮漁2682號”載著33名船員出海,前往秘魯、智利海域釣魷。其間漁船失去蹤跡。出海8個月後,被中國漁政船拖帶回港時,船上只剩11名船員。歷時近兩年的偵辦和審理後,11名生存船員被判殺害22名同伴,其中6人判處死刑。

2.《三體》的章北海。

在末日戰役後,章北海掌控的自然選擇號與另外4艘追擊戰艦成為人類僅剩的5艘戰艦,也是人類種子延續最後的希望。但是沒過多久,由於燃料等原因,形成黑暗森林體系,最終爆發戰鬥,包括章北海在內的自然選擇號和另外3艘戰艦全體成員全部死亡。最終勝出的藍色空間號成功延續了人類文明。

這兩件事情,一個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一個是小說中虛擬的;《一出好戲》裡的情節設置和它們何其相似。只不過《一出好戲》裡,導演表達地更為含蓄和謹慎,

但這種含蓄和謹慎我覺得並沒有真正地觸及人性弱點和社會痛點,只是隔靴搔癢了一下罷了。

電影中,大家的生存狀態分為幾個階段:

1.原始社會:小王的生存能力強,用簡單粗暴建立生存規則;

2.資本社會:張總髮現了更多生存資源後,用撲克牌建立的交換;

3.理想社會:馬進意外獲得新資源,絞盡腦汁使自己成為領導者。

很遺憾,導演的想法雖然很棒,但是恐怕並不真實。就不說別的,從歷史觀的角度上,“原始社會”怎麼可能輕鬆地進入“資本社會”。

當然電影中也有一些真實人性的講述。

比如當意識到地球沒了、回不去了的時候,人們對“張總”這樣的領導馬上就沒有了畏懼,這種變臉倒貌似真實,此一時彼一時也;

比如王寶強飾演的小王在黃渤飾演的馬進的攛掇下,領著一群人去向張總借物資不成而引發的一場暴力衝突,其中有人喊著“我們要活著”;

比如張藝興飾演的角色最終性情大變,以至於所為的“黑化”。

我其實並不相信在面臨生存危機的情況下,大家會乖乖地按照張總的紙牌規則建立新的貨幣。此時兩群人的生活狀態是那麼不對等,簡單粗暴的生存狀態和每個人天生的求生慾望下,人們打破這種不平等的方式我相信應該是暴力而非貨幣交易的規則。

津巴多教授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叫做“路西法效應”。

什麼意思?

路西法本來上帝最寵愛的天使,後來卻墮落成了魔鬼撒旦。在一定的社會情境下,好人也會犯下暴行。在錯誤的系統情境下,人會做出不符合常態的行為模式。

Sorry我可能是一個悲觀主義者。

或許,當一群人處於一個資源有限的封閉環境下,孤立的海島就成了人性的檢驗場,當然前提是大家以為地球毀滅了,不會被救助了。每個人都被生存危機所籠罩,或許人們相互變得猜忌、或許同伴轉眼間發生內訌,一個舉動、一個眼神,都有可能引來一場暴力甚至是殺戮。畢竟,地球已經“毀滅”了。

人是複雜的,有動物性和社會性的兩面。但如若沒有了世俗的約束,人類往往選擇另行一套弱肉強食的價值觀念。

只是希望,拋開電影,我們生活的這個真實社會,像“馬進”這樣的能最終守住良心底線的人越來越多,那便是上天最好的饋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