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中的馬薩達,羅馬軍團圍攻千名猶太人3年,終只留下960具屍體

荒漠中的馬薩達,羅馬軍團圍攻千名猶太人3年,終只留下960具屍體

以色列國防軍是中東地區乃至世界上一支令人膽寒的軍隊。而當以色列的年輕人作入伍宣誓時,都要說“馬薩達再也不會被攻陷!”這句話。那麼此語是什麼意思呢?這要從將近2000年前的一場悲壯的戰役說起。

公元前63年,羅馬統帥龐培佔領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馬卡比王國滅亡。羅馬為了更好統治猶太人,就建立偽政權,將馬卡比王室的女婿希律(他的兩位妻子都是馬卡比王室成員)扶持上臺,成為巴勒斯坦地區的統治者(公元前47年為加利利王,10年後統治猶太全地)。作為傀儡,希律家族的統治者,對外極力討好羅馬主人,對內則對猶太人採取血腥的壓迫。以第一位統治者大希律王為例,在位期間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肆意殺戮猶太民眾。而根據《聖經》記載,他甚至在伯利恆,屠殺了城裡兩歲以下的嬰孩。此外,他的三個兒子也慘遭他的毒手。大希律的暴行也引起了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驚訝,他發出“當希律王的豬比當他的兒子更好”的感慨,這從一個側面也看出這位暴君的聲名狼藉以及猶太人遭受的苦難。而大希律之後的一些希律王,大多也是暴君、昏君,猶太民族在羅馬帝國代理人統治下過著悲慘生活。

除了希律家族的壓迫,猶太行省的羅馬巡撫,也是猶太人的苦主。他們跟偽滿時期日本關東軍司令一樣,儼然是猶太地的“太上皇”,作為羅馬帝國壓迫東方民族的代言人,殘暴地對待這個弱小民族。僅以本丟·彼拉多(判處耶穌釘十字架那位羅馬巡撫)為例,猶太史學家約瑟夫記載他擔任巡撫期間,非常粗暴地破壞猶太人的宗教傳統。他故意讓士兵把偶像帶入耶路撒冷,並在此祭拜,以羞辱猶太人的信仰。這件事幾乎引起猶太人暴動,雙方相持五天後,彼拉多擔心暴動會影響自己的仕途,才將偶像去掉。還有一次彼拉多挪用修建聖殿的費用去建水渠。於是猶太人就去向他請願,他讓士兵穿上猶太人的衣服,混在遊行隊伍中,然後發信號通知士兵,趁亂砍殺人群,不少猶太人因而遇害。而另一位史學家斐洛(Philo)在《猶大利亞的羅馬執政官》也指出,彼拉多是個唯利是圖,貪汙腐化,崇尚暴力的惡棍。他經常罔顧司法,不經任何審訊就處死他所認為的“罪犯”。

荒漠中的馬薩達,羅馬軍團圍攻千名猶太人3年,終只留下960具屍體

面對羅馬人及其希律家族“鐵與火”的殘暴統治,不少猶太人不滿暴政,就組織起來,準備以暴力手段推翻羅馬帝國及其在猶太地區代理人的統治,而奮銳黨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支。據傳,奮銳黨起源於加利利地區。公元6年,羅馬帝國為了更好地在巴勒斯坦地區徵稅,進行第二次人口登記。加利利人猶大•嘉馬拉慫恿猶太人反抗羅馬,但很快遭到鎮壓,失敗的暴動者於是組成奮銳黨,通過暗殺行刺等手段進行復國大業。約瑟夫對奮銳黨記載到:“基本上認同法利賽的教訓。但對自由十分嚮往,稱上帝是他們唯一的主宰和君主。”此外,奮銳黨有強烈的彌賽亞觀,認為救世主很快就降臨,並帶領他們贏得民族解放。大多數學者認為,奮銳黨是法利賽人、撒都該人、艾賽尼派之外,當時猶太人的第四大派別。

羅馬皇帝卡里古拉統治期間,他要求猶太人稱呼他為神,遭到了猶太人的強烈抵制。於是他一怒之下,要求將自己的雕像放置於耶路撒冷聖殿。由於猶太人的獨一神論,嚴格反對一切的偶像崇拜,更反對將活人當作神,此舉無疑嚴重傷害了他們的宗教感情,加上長久以來的壓迫,不少猶太人準備起義。當時猶太地的統治者希律•亞基帕一世擔心暴亂,就勸說卡里古拉收回成命,羅馬皇帝為了穩定局勢,撤銷了命令。

但猶太人與羅馬人的矛盾積重難返,羅馬皇帝的安撫並不會澆滅猶太民族的反抗怒火。到了公元66年,時任羅馬巡撫弗洛羅要求耶路撒冷聖殿繳納大筆稅收,在遭到猶太人拒絕後,他率兵洗劫了聖殿,激起了猶太人的極大憤慨,此舉最終點燃了長久積壓矛盾的導火索,猶太大起義的戰火熊熊燃燒。

荒漠中的馬薩達,羅馬軍團圍攻千名猶太人3年,終只留下960具屍體

奮銳黨是這次起義的領導者,他們消滅了羅馬在巴勒斯坦的駐軍。羅馬暴君尼祿立即派兵增援,但不久由於尼祿的猝死而引發了政治動盪,羅馬政府被迫中斷進兵。公元70年,新登皇位的維斯巴薌派重兵進軍耶路撒冷,在提圖斯的率領下,羅馬軍隊很快攻佔了耶路撒冷周圍的據點。被圍困在城中的奮銳黨人堅守耶路撒冷,終因寡不敵眾於70年8月被羅馬軍攻入城中,無數猶太人慘遭屠殺 ,聖殿被化為一片灰燼。

但起義軍殘部在愛力·阿沙爾的帶領下,退守馬薩達要塞,繼續開展鬥爭。根據很多學者研究,馬薩達要塞大概修建於馬卡比王國時期,後大希律王對其進行了擴建,成為一座固若金湯的堡壘。這座要塞建在一座岩石山頂,具體位置在死海谷底與猶地亞沙漠的交界處。它北距以色列綠洲恩蓋迪約25公里。這座要塞的東面懸崖高約450米,西部懸崖高約100米。山頂平整,呈便菱形,南北長約600米,東西寬約300米,周圍城牆長約1400米。通向馬薩達的自然道路都極為險峻,最主要的是東面的“蛇行路”。馬薩達要塞築有三層防衛堡壘,既隱匿安全、又可監視堡下動靜。堅固的防禦工事以及險峻的地理環境,使得馬薩達要塞易守難攻。加上要塞內庫存有充裕的糧食,以及天上的降水被城堡裡設計巧妙的渠道收集起來,足以讓猶太起義軍打持久戰。儘管這是猶太人最後的孤城,但馬薩達的險峻以及頑強的意志,無法動搖他們抗戰到底的決心。

為了攻佔馬薩達要塞,結束這場戰爭,羅馬帝國派出精銳的第十軍團擔任攻堅任務。面對重重包圍的強大羅馬軍團,猶太人依託馬薩達堅固的堡壘和險要的地形,與第十軍團周旋。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羅馬軍隊付出了極大傷亡,但始終無法前進一步。可羅馬軍團不但驍勇善戰,更是古代世界軍事工程的高手,他們修建的不少工程(比如羅馬道路)至今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面對久攻不下的局面,他們發揮工程建築的能力。羅馬人通過勘測地形,想到了解決之道。他們在山旁堆一座與山同高、巨大無比的土堆,再堆一個巨大的斜坡到城堡的圍牆下,並派兵切斷水源,打通了進軍道路。到達要塞後,羅馬軍團還使用攻城槌猛攻城牆,猶太人在羅馬人的驍勇和先進裝備的衝擊下苦苦支撐。

荒漠中的馬薩達,羅馬軍團圍攻千名猶太人3年,終只留下960具屍體

儘管猶太人做了頑強的抗爭,最終還是頂不住羅馬軍團的善戰與智慧,公元 73年4月15日猶太教逾越節這天,眼看要塞將被攻破,義軍首領愛力·阿沙爾和全體軍民為了不做羅馬人的奴隸,決定集體殉難。殉難前愛力·阿沙爾向全體軍民發表了慷慨激昂演講“我們是最先起來反抗羅馬,也是最後停止抗爭的人。感謝上帝給了我們這個機會,當我們從容就義時,我們是自由人!明天拂曉,我們的抵抗將終止,不論敵人多麼希望我們做活俘虜,但他們沒有辦法阻止我們。遺憾的是我們沒能打敗他們,但我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與所愛的人一起去死。讓我們的妻子沒有受到蹂躪而死,孩子沒有做過奴隸而死吧!……我們寧願為自由而死,不為奴隸而生!”第二天,羅馬人進入要塞,但他們看到的僅是約960具屍體、燒燬的建築和保存完好的糧倉,以及兩名婦女和五個孩子。猶太起義軍以悲壯的方式,為失敗奏響了一曲哀歌。

馬薩達要塞雖然被攻陷了,但其所體現的頑強不屈的精神一直鼓舞著猶太人。目前,馬薩達要塞是以色列進行愛國教育的場所,而馬薩達精神更是成為猶太民族英雄主義和自由品格的概括。

馬薩達同樣是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1963-1965年考古學家對整個山頭進行考古發掘,結果與史料的敘述完全一致。殿堂、庫藏、防禦工事和羅馬軍營、進攻工事一應俱全。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馬薩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