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磯之戰,一個書生的戰爭奇蹟,讓南宋再活了100多年

採石磯之戰,一個書生的戰爭奇蹟,讓南宋再活了100多年

莫笑書生帶吳鉤,烽火狼煙幾時休?黃龍旗卷西風烈,中軍擲筆亦誅讎。

提起南宋時抗金名將,幾乎人人都會想到精忠元帥岳飛。嶽元帥戎馬一生,百戰百勝,立志驅除金人,還我河山,無奈被昏君忌疑,奸佞構陷,含恨風波亭,後追諡“武穆”“忠武”。而南宋同樣有一位抗金名臣,美諡曰“忠肅”,是可以與嶽元帥相提並論的人物,他卻是平生從沒有耍過一套槍棒刀劍,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文臣學士,他叫虞允文。

虞允文四川眉山人,少年時極為聰慧,據說七歲便熟讀經書,提筆成文,後來又中過進士,入直學士院,一直默默無聞。直到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毀盟南侵,從新攪動了歷史風雲。說到海陵王完顏亮,卻是一位沒有廟號的皇帝,倒是有一個諡號“煬”,聽著耳熟吧?沒錯,正是隋煬帝楊廣的諡號,也正是這兩位皇帝無道去禮,逆天虐民,橫徵暴斂的共同點。

採石磯之戰,一個書生的戰爭奇蹟,讓南宋再活了100多年

說起來,真正讓金國忌憚的只有岳家軍,岳飛已然亡故,南朝再無屏障。故完顏亮雄心勃勃,欲一統天下,起兵四路六十萬,號稱百萬,殺向南宋,“立馬吳山第一峰”,自認為是探囊取物般容易。岳飛、岳雲父子若得知他們以死換來的所謂“議和盟約”就這樣輕易被完顏亮撕毀,不知作何感想……

完顏亮的中路大軍由壽春出發至淮河,進逼長江,如入無人之境。一個月左右推進到和州。老將劉琦從鎮江換防至揚州,而負責淮西防務的王權卻貪生怕死,空領軍隊停滯在建康,東路金軍從容南下,渡過淮河與中路回合。完顏亮臨江設壇,殺馬誓師。十月,南宋派樞密院派出時任中書舍人的虞允文為督視江淮軍馬參謀,到採石磯犒勞三軍,但是這裡的主帥李顯忠竟然遲遲不敢上任,使得正常的軍營系統秩序都是混亂的。虞允文見形勢危急,正是國家危亡在即,也顧不得主帥是否在任,決定親自督師,指揮全軍備戰。

但是宋朝軍中一向有規制,虞允文在沒有兵權的情況下如何節制這些士氣低迷的軍隊呢?為此,他用了三樣法寶:第一,是手中的犒軍糧餉,這些軍士沒有太高的文化信仰,也是要靠利益驅動來打仗,賞罰自己可全權掌握;第二,就是虞允文的口才,做好動員,分析形勢,明確告訴將士們——表面是敵強我弱,但好在若戰,還有長江天險,若逃,金兵一旦過江,則逃無可逃,勢必亡國!而因為前有岳家軍奮勇殺敵的榜樣,還是可以用來鼓舞士氣的,只要自己來做主心骨,未必不能逆轉戰局;第三,就是虞允文本人不能當紙上談兵的趙括,而是要有真才實學。自古,也不是沒有外行領導內行,但前提是必須懂行。

虞允文手下將士一萬八千餘人,要面對二十多倍的敵軍。秉承“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的宗旨,虞允文拿出了強大的膽略與決斷力,把這支幾乎被遺棄的部隊,置於背水一戰的死地中,使之脫胎換骨。

採石磯之戰,一個書生的戰爭奇蹟,讓南宋再活了100多年

先是組織起全部水軍,力求在江中與敵軍水站。南宋朝廷雖然闇弱,但畢竟是當時世界上的第一經濟強國,戰略物資是絕不缺乏的,當時連夜加急趕造的先進武器神臂弩、霹靂火炮、艨艟戰艦、海鰌船全都排上了用場。宋軍因勢利導,幾番纏鬥,擋住了金軍第一輪進攻,水戰與裝備上的優勢也就發揮出來了。

金兵人數雖多,但在江上絲毫沒有用武之地。反而宋軍擁有巨大輪軸推動的海鰌船,乘此大船,宋軍健兒輪番衝撞金軍的戰船,把他們輪番打進江裡餵魚。完顏亮見狀,企圖利用人數優勢分批從不同江段渡江。虞允文勘察地理,經過縝密的分析判斷出金兵渡江的江段,派大將時俊在江岸伏擊,宋軍以逸待勞,更兼同仇敵愾,再一次痛擊金軍。

採石磯之戰,一個書生的戰爭奇蹟,讓南宋再活了100多年

就在兩軍膠著對峙時,從光州逃過來一些宋軍意外的撞進採石磯戰場。若按平時,這些逃兵全部會被軍法處置,在此非常時刻,虞允文卻安排他們取得將功贖罪的機會,令他們用旌旗鑼鼓作為疑兵,震懾金兵。完顏亮見眼前宋軍如此頑強抵抗,目的竟然是等待援軍,組織一場“圍殲大會戰”,心中也開始猜疑乃至驚恐。虞允文更不等敵軍喘息之機,利用宋軍戰船輕便的特點,載上乾柴火藥,再用火攻,焚燒金軍的戰船輜重。

經過連番挫敗,完顏亮認為不能墮入宋軍的陰謀中,遂更改進軍路線,轉移到揚州,選擇在瓜州渡江南下搶佔京口。虞允文也料敵機先,早就等待著敵人掉入口袋,又派海鰌船艦隊在瓜州渡江面堵截,使得金兵不能南渡。反觀金兵,這時候人多的優勢反而變為劣勢,戰不能戰,撤又不能撤,更因完顏亮的暴怒濫殺而惴恐不安。

採石磯之戰,一個書生的戰爭奇蹟,讓南宋再活了100多年

在斬殺了眾多完顏亮自認為“作戰不利”的將官後,金軍內部矛盾終於被激化。最後一次戰敗後的大潰逃中,完顏亮再也不能約束部下,自己反而被金國內部反對他的貴族謀殺。敵國君主敗亡喪命,這是岳飛轉戰十年都不曾獲得過的戰果!這對虞允文來講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奇蹟永遠不是從開始就能等來盼來的,必須窮盡一切努力,拼到最後一絲氣力之後,在冥冥中迎接它的到來。

虞允文就像是一頭沒有爪牙的山羊,被一頭兇惡貪婪的狼追捕,於九死一生處,忽然轉身蹬蹄頂角,竟將餓狼反殺。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虞允文一戰轉乾坤,此後他位高權重時,也多懷壯志北伐,無奈不得天時,也正像陸游詩中所言,兩鬢斑白,終是志不得伸。但是採石磯上的輝煌戰火永遠不會湮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