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豔后、奧黛麗赫本、伊莉莎白泰勒都離不開珍珠

女人與珍珠大概是一對永遠糾纏不休戀人的代名詞了,如果說一個女人不喜歡珍珠,其實算不得上是誇讚的,如果說珍珠是老氣的象徵,也是對珍珠瞭解不夠多

。珍珠,是女人從青春洋溢到優雅老去可以伴隨女子一生的首飾,不張揚不低調,舉手投足間自帶如詩如華氣質。

今天,當我們翻開那些歲月畫報可以看到,許多驚豔時光的女子無不是熱愛珍珠的,那麼她們到底是誰呢?與珍珠又有怎樣不可分割的緣分呢?一起去了解一下。

埃及豔后、奧黛麗赫本、伊麗莎白泰勒都離不開珍珠

最先出場的肯定是那個已經逝去多少年,卻仍活於大眾口中的埃及豔后了,她原名克利奧帕特拉七世,自幼美貌性感,是男人們爭奪的尤物!埃及豔后除了被稱為“尼羅河畔的妖婦”,還是“曠世的性感妖婦”。她的傳奇人生有多種多樣的版本,其中就有一件是關於她與珍珠的軼事:當時世界上有兩顆最貴重的珍珠,據說可以養活埃及全國一個世紀,但都為豔后所擁有,羅馬凱撒大帝做成耳飾贈送於她。一日她與她的情人安東尼打賭,說她會吃一頓最昂貴的晚餐,安東尼自然不信,於是在豔后的示意下,侍從端來一杯醋,她將耳旁那顆價值連城的珍珠溶於醋中,一飲而盡,看得安東尼目瞪口呆,然而還沒有結束,豔后還想繼續把另一顆珍珠溶於醋中給安東尼喝,驚嚇回神的安東尼及時阻止了這種行為,並在這次賭注中認輸。僅存的這一粒珍貴的珍珠在豔后死後被羅馬人拿走了,放在古羅馬城的萬神廟裡做了愛神維納斯耳飾,因為只有一顆,所以珍珠只能被一分為二。

埃及豔后、奧黛麗赫本、伊麗莎白泰勒都離不開珍珠

狄奧多拉,拜占庭查士丁尼君主的皇后,傳說她出身不高,在馬戲團長大當過演員還曾經是妓女。但是最後她從國王的情人變成了妻子甚至當上了皇后,可見她的手段也是非比尋常。但是這樣的女人,也是特別的喜歡珍珠的。有一位低調的藝術家就用馬賽克畫紀錄下狄奧多拉皇后與侍從的畫像,從畫中可以看到,她的皇冠上鑲滿了珠寶,就連披肩的領子也裝飾著非常稀有、罕見的珍貴大顆圓形與淚滴形珍珠。

埃及豔后、奧黛麗赫本、伊麗莎白泰勒都離不開珍珠

好萊塢又稱為夢幻工廠,曾經締造出多少經典叫好又賣座的影視作品,其中不乏那些美麗驚為天人的形象被定格於屏幕上無法被後來人企及,比如赫本的《蒂凡尼的早餐》,她飾演的郝利,不管大都市多麼混亂,她出場永遠是一副光鮮精緻的模樣,穿著可可香奈兒小黑裙,佩戴華麗至極的珍珠首飾。但少有人知道的是,他們為拍攝節省成本,赫本所佩戴的其實是仿製的珍珠。儘管如此,珍珠是賦予女演員一種高雅的女性化氣質,和神秘難測的靈氣已成了一種風尚。許多女子以佩戴珍珠首飾為榮。

埃及豔后、奧黛麗赫本、伊麗莎白泰勒都離不開珍珠

而另一位女演員伊麗莎白泰勒則不同,她的演藝事業從一開始佩戴的珠寶都是特別的名貴的,即使是日常生活裡,她同樣的特別喜歡珍珠首飾,泰勒有一顆極其有名的珍珠名叫:拉帕萊格林娜,意為“朝聖者”又有人稱它為“流浪者”。這顆珍珠最早是由西班牙航海家巴爾沃亞從一座小島的奴隸手中騙走,隨即他將這顆價值不菲的珍珠獻給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五世,一個世紀以後,西班牙的順位繼承國王腓力二世把這顆珍珠作為愛情信物贈與英格蘭瑪麗圖朵女王(即那位有名的血腥瑪麗女王),並與之結婚。從此這顆拉帕萊格林娜珍珠就在一位位國王與王后的手裡流轉傳承下去。

後來的故事就比較簡單了,這顆珍珠之所以又被稱為流浪者,就是一生都在顛沛流離,因為太重,多次在擁有者的手中遺失又被找到,1969年它出現在拍賣場上。拍賣前,這顆珍珠在紐約公開展出,吸引了大批觀眾。索斯比拍賣行美國分部負責人馬克說:“這是一個世紀以來拍賣會上最著名的珍珠”

。為贏得伊麗莎白泰勒她的芳心,同為好萊塢著名演員的查德波頓花3.7萬美元拍下來送給了她,從此這顆珍珠就歸於泰勒,時不時地隨著她客串出鏡。

埃及豔后、奧黛麗赫本、伊麗莎白泰勒都離不開珍珠

《安妮的一千日》泰勒戴拉帕萊格林娜

2011年伊麗莎白泰勒去世,她的首飾悉數被拍賣,其中這顆珍珠,以1184萬美元的天價拍出。珍珠,是波斯神話眾神的眼淚,是古代中國吸收月華而成的海中石。

因稀少難得,從最初男權社會象徵權力與地位的珠寶,到今天女性愛不釋手的飾物,它們經歷了太多,而那些關於珍珠美麗動人的故事,則一直披著傳奇色彩的外衣流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