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水入杭第一鄉的官莊故事

“天下水皆東,唯汀獨南”,說的就是被譽為“客家母親河”的汀江。汀江孕育了兩岸人家,見證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的繁榮興盛。上杭官莊村作為汀江入杭第一鄉,憑藉著發達的航運,成為閩西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將為你講述汀水入杭第一鄉的官莊故事。

作為汀水入杭第一鄉,官莊許多民眾以撐船、放排為業,為祈保水上謀生安全,有著明顯海洋文化特徵的媽祖信仰,也就傳入了這裡。

汀水入杭第一鄉的官莊故事

這座位於汀江西岸的天后宮,興建於公元1795年,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是由官莊先民林鬱華倡建,石樑石柱石斗拱構成的石結構門樓,以及精美的石刻石雕,表達了村民對媽祖娘娘的感恩和褒揚,也表現了他們強烈的媽祖信仰。

汀江入上杭境內,流經的第一個村莊就是回龍,據有關資料記載,南宋嘉定六年,汀州知府趙崇模改陸運為水運,開闢了回龍至永定峰市段航道,汀江河道曲折,水流湍急,船工們每經此地,必攜香燭朝拜媽祖神像,祈求行船平安,一切順利。

汀水入杭第一鄉的官莊故事

官莊天后宮經歷過兩次大修,一次是在解放初期,而第二次就是現在鐘太劇所主持的修建。天后宮的修建資金來源,都是當地村民以及外出鄉賢自發捐資助建。

作為長汀、上杭、武平的交界地,隨著汀江航運的開通,人們在這裡建起了5座碼頭,從外地運進糧食、鹽巴、藥物等用品,並將包括土紙在內的竹子、木頭等農副產品運銷潮汕各地。

汀水入杭第一鄉的官莊故事

官莊成為了閩西通往廣東、浙江,乃至東南亞地區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

六百里汀江,從武夷山脈發源,一路浩浩蕩蕩,逶迤而來,在上杭境內達230餘里。在陸路交通欠發達的古代,航運是最重要的運輸手段,官莊作為汀江入杭第一村,成為汀江上游的木材和上下行貨物的中轉站和集散地。

在汀江水運發展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水運事業的繁榮,相應地帶來了碼頭裝卸業的興旺,在汀江兩岸,從事撐船、搬運的工人不計其數。

1988年,官莊大橋建成通車,結束了官莊境內汀江上無一橋的歷史,李子枚也因此結束了22年的船工生涯,成了官莊最後一代船工。

汀水入杭第一鄉的官莊故事

當時繁忙的航運景象,在歷史前進的潮流中早已不復存在,但汀江航運所帶來的富庶與繁華,卻留存在了官莊人的記憶當中。

在藍朝金的銀元收藏裡,我們似乎可以重新看到當時官莊的貿易繁忙。船工,碼頭,貨運,交易。

這些都是汀江航運發展帶來的便利,而官莊也成為上杭農村四大圩場之一。如今,官莊幾個村子至今仍保留著這一集市貿易形式。

上河三千,下河八百,說的是當時汀江商船往來頻繁的景象,如今汀江河依舊奔騰南流,官莊邊上的媽祖廟依然興盛,官莊曾經的繁榮經濟已經成為回憶,但官莊人通過汀江外出求學當官,往來經商的歷史,依舊在不斷地被流傳下去。

汀水入杭第一鄉的官莊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