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民俗:「七月半」顧祖行孝傳家風

莆田文明網8月27日訊(通訊員 李昉 餘麗雲)中元節,在莆田俗稱“七月半”。民俗專家稱,“七月半”作為莆田傳統的重要民俗節日,過節禮儀尤為講究。在莆仙地區,民間對中元節的重視程度不亞於大年夜,自古就流傳著“七月半顧祖”的說法,緬懷先祖恩德、祭祖行孝傳家風是過節的主題。

民俗專家林成彬介紹說:“我們莆田本地話是這樣說的:七月半顧祖,大年三十晚顧某(家人)。說明我們莆田的男人在這兩個節日中的責任。七月半就是要很好地緬懷祖德、拜祭祖先。按照我們傳統的習俗,在七月半這個節日裡面,我們莆田的男兒不管身在何處,一般都要趕回家鄉,共同來祭拜祖先,共同來學習家族的家規家訓等等。所以七月半這個節日是我們莆田民間文化傳承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

七月半祭祖,家家戶戶都精心備辦時令特產食材作為供品,以表達對祖先的恭敬行孝之意。其中用糯米磨漿加“金水”製成的“金粿”,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節日食品。

七月半剛好是新米剛剛收成,大家用新米來做、炊成一種粿,叫做早米粿,就是金粿,七月半的時候,我們所見到的民間供品的種類非常豐富,而且排列也非常好看,就是要儘量備辦豐盛的食物來作為供品,表示對祖先的一種恭敬行孝之情。”(莆田市廣播電視中心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