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脈是「麻煩」出來的(深度)

好人脈是“麻煩”出來的(深度)

好人脈是“麻煩”出來的(深度)

好人脈是“麻煩”出來的(深度)

戈友的顧慮

重走古商路每一個參賽者都要眾籌,提起眾籌,剛開始不少人多少覺得不好意思,這是大家沒有想清楚,眾籌我們到底籌的是什麼,發出眾籌鏈接後,我們應該期待得到什麼。

好人脈是“麻煩”出來的(深度)

第一個團隊眾籌成功20人沙漠胡楊隊隊長陳浩眾籌感言:

作為一個企業家,12800對於大家幾乎都是毛毛雨,沒有壓力,當我們把眾籌鏈接發出去的時候,如果收穫的僅僅是六百八百的錢的話,那真的是太沒意思了,大家又不是掏不起這些錢。眾籌真正讓大家得到的,是感恩朋友支持的心,並帶著這份感恩的心對待朋友、過好每一天的生活,這才是眾籌中我們真正應該獲得的東西。就像一對父母為孩子籌錢治病,他真正要的不是錢,而是健康快樂的孩子。所以你要知道眾籌要籌什麼,因眾籌而對大家朋友每天充滿感恩的心,如果你沒有得到這個,就算籌滿了也是什麼也沒得著。

眾籌籌的不是錢,而是籌滿自己感恩的心!

01

學會“麻煩”別人

我們經常會聽到

上一輩給我們的箴言:“沒事別麻煩別人。” 很多善良的人,他們什麼事情都自己處理,從來不愛請別人幫忙,他們認為麻煩別人是錯誤的,

但是,這類“好人”的人脈網絡,卻往往很單薄,很難和人有深入的好關係。因為,當我們不需要別人的幫助時,我們就缺少了建立關係的緣由。

現代的營銷學裡的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

上個世紀的美國有一家吸塵器公司的推銷冠軍,他在退休前一天對其他的員工們說:

“你們這些笨蛋只會說:太太您好!能不能給我三分鐘介紹我們公司的一個產品。每次話還沒說完,“啪”的就吃了閉門羹。你們這不是赤裸裸的騷擾嗎?顧客沒報警已經是客氣的了。”

於是這些員工們就好奇的地問:“那您是如何向顧客推銷的?”

這位老員工回答道:我會說:太太您好!我是一個路過的推銷員,口渴了。

您能不能給我一杯水喝呢?於是,我走進顧客的家,先觀察一下環境。然後在顧客給我準備水的時間裡,輕描淡寫地說一說自己所推銷的“吸塵器”。顧客沒有壓力,自然就會接話。如此一來,產品推銷的成功率可以提高百分之八十。

其他的員工們聽了如夢方醒,紛紛給這位老員工豎大拇指。

02

富蘭克林效應

其實這個案例,有一個心理學的名詞,叫做“富蘭克林效應”。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艾略特·阿倫森,在《社會心理學》中記錄了這個效應:

1736年的一天,富蘭克林在賓夕法尼亞的議院發表演講。另一位議員完全反對他的觀點,十分激烈地批評了富蘭克林。富蘭克林有點措手不及,但是又想爭取這位議員的同意。怎麼辦呢?他無意中打聽到這位議員的家裡有一套非常稀有的圖書。於是他十分恭敬地寫了一封信,

厚著臉皮向這個議員借書。沒想到這個議員竟然同意了,一個星期後富蘭克林還書時鄭重地表達了謝意。幾天後當他們再次在議會廳見面時,富蘭克林是這樣描寫的:“他竟然主動跟我打招呼(以前從來沒有過),後來我們談話,他還表示,任何時候都願意為我效勞。”

好人脈是“麻煩”出來的(深度)

(美元中的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把他借書所帶來的成功歸結為一條簡單的原則:“如果你想交一個朋友,那就請他幫你一個忙。而贏得大選支持者的好辦法,就是讓他為你做點什麼”。 因此,“不吝於向人求助,才是所有政治遊戲的最高境界”。換句話說,要使某個人喜歡你,那就請他幫你一個忙

富蘭克林效應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人們願意幫助自己喜歡的人,當請求對方幫忙時,你在給對方一個暗示:“我就是你喜歡的人啊”。於是,對方就這樣被“催眠”了,一來二往,你們倆也就成了小夥伴。

03

弱聯繫的力量

在互聯網時代"好人脈是互相麻煩出來的"其實會更加成立。因為龐大的網絡,可以將原本不太熟悉、或根本不相干的人聚集在一起。大家訴求不同,你的難題,正好是別人所需--看上去你是在"麻煩別人",但有可能這樣的麻煩,對方正好求之不得。

之前,在和朋友閒聊時,有句話印象特別深刻,他說:在社交網絡中,大部分的價值訴求,都是通過二級人際關係實現的

世界知名社會學家馬克*格蘭諾維特寫過一篇著名的《弱聯繫的力量》,提出有三個網絡人脈元素:

第一是親朋好友熟人之間的強連接

第二是社會上更廣泛、但並不深入的弱連接關係,例如朋友的朋友、微信群裡的某人;

第三個則是各種強弱聯繫的匯聚地,即聯絡樞紐

好人脈是“麻煩”出來的(深度)

馬克認為:“能幫助人們在工作事業上、信息擴散上起決定作用,能夠高效的傳播的,其實是弱連接人脈”。我們如果把這個人脈模型,和之前提到的那些關鍵點相結合,會對"互相麻煩"的價值,有更深入的認識。

1)成功人士,往往是擁有海量弱關係的人;而大眾則"強關係"互動很頻繁。這個結論,這是《超級人脈》的核心論點之一。大公眾號求素材,在作者群裡喊一聲"徵稿"就行了;想找某媒體的朋友,在朋友圈裡發條尋人啟事即可。這種舉手之勞的“互相麻煩”,能將弱聯繫互動加強為“強關係”,同時為你製造更多的弱連接。而依賴“強關係”的大眾,人脈網很難實現增長。

2)當你不知道該找"麻煩"誰的時候,可以去找"連接樞紐"。樞紐,就是那些人脈強者,他們由於自身性格或職業的關係,位於各種強關聯、弱關聯的交叉地帶。有些事當你求助於樞紐時,就有了槓桿效應。比如,我有個不錯的新聞選題,想找某某媒體的聯繫人,當然可以通過朋友圈求助;但另一個方法,是我找到曾在南方報業集團做高管的朋友,請她為我推薦一些合適的媒體朋友,她一下子給我推薦了一堆傳統媒體、自媒體聯絡人,事半功倍。

3)當彼此"麻煩"累積到一定程度後,你就有可能成為"擁有大能量"的樞紐。

比如一個豆瓣友鄰因為從事出版業,常常需要約書評。因此認識了各路愛看書、愛寫評的人;於是又有其他編輯求她找"能寫評論"的人。後來兩頭人脈都多了,她索性建立一個qq群,大家可以在平臺上自由對接,互相"麻煩"。而當各大門戶網站、新聞客戶端,強調"內容為王"的時候,都不約而同地希望找些泛"讀書圈"的人,自然也找到了她,她又擁有了大量互聯網資源。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個平凡的小編輯,如何從"麻煩"別人起步,成為了跨界互聯網、出版、文化領域的樞紐,麻煩出了一個強大的人脈網

04

人脈高手的秘密

看到這裡,不少朋友可能會想:原來麻煩別人也能交人脈啊?那太好了。我要買輛車,管人借個十幾萬,不但能開個好車,還能交個人脈,還省好多錢,真是一石三鳥啊。

這是一個很錯誤的想法。你把這個麻煩拋出去,那就真是別人的麻煩了。別人不會因為這個忙而跟你成為朋友。他們的回應是:“藥不能停”。 因此,我們要知道什麼樣的忙是可以請求別人幫的

首先,這個忙不會給對方造成真的大麻煩,否則對方會馬上建立防禦。人脈更多是一種個人感情,要有一定的界限,一定是對方樂意幫的,每個人可接受的限度不一樣,只要在對方願意的範圍裡,麻煩的越多,為對方提供的幫忙越大,雙方關係越牢固。

其次,一定要及時還人際關係的核心行動是“來往”!!

好人脈是“麻煩”出來的(深度)

到了這裡,突然想起眾籌支持頁面有這樣一句話,我很喜歡,“什麼錢不錢的,這次你幫我下次我幫你唄”。

重走古商路的眾籌是建立自己人脈很好的契機,反觀群裡眾籌做的很好,和眾籌團隊建設很棒的團隊,無不說明了這點。那些大大方方拉眾籌的,人脈網絡蒸蒸日上,和朋友的關係越來越親密,無論是自己眾籌還是團隊推動都是順風順水的,眾籌成了他們擴大人脈的大平臺,這才是真正的一舉多得

2018年5月11日

(第二屆)

重走古商路企業家千人戈壁徒步挑戰賽

敦煌 讓我們風雲再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