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澳大利亞的民族學家格迪斯曾經這樣感慨過:世界上有兩個苦難深重而又頑強不屈的民族,他們就是中國的苗族人和分佈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貴州省臺江苗族姊妹節,人們盛裝慶祝

關於苗族人的故事要從上古時期說起。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公元前2600年前,我國北方出現了三個強大的部落。佔據河套內外的黃帝遊牧部落,定居渭水流域的炎帝農耕部落,和生活在黃河中下游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農耕部落。

三大部落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炎帝與蚩尤經常發生戰爭。後來炎帝與黃帝聯盟,共同對抗蚩尤的九黎苗族部落,這就是涿鹿之戰。

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黃帝請風伯雨師及天下女襖,殺蚩尤與夸父。來自站酷@威武葫蘆卜

這場戰爭使得蚩尤敗下陣來,九黎部落的大部分人被黃帝俘虜,稱為“黎民”。當時炎帝與黃帝的部落聯盟大約有100個氏族,是為“百姓”。春秋末期,他們被統治階級統稱為黎民百姓

敗者為寇。原先的地盤被搶走,苗族人拖家帶口,從黃河流域向南遷徙,來到了鄱陽湖、洞庭湖的江淮地區。居住在漢水中下游的荊楚蠻夷不斷髮展,最後建立起了楚國

到了戰國時期,南蠻、北狄、西戎、東夷都是被中原稱為非我族類的“化外”之民。主流勢力不斷抨擊,打不過走還不行嗎?於是苗族人再次離開江淮地區,遷入五溪、武陵地區。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武陵山區範圍圖。來自《武陵山區古代文化概論》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貴州銅仁的梵淨山是武陵山脈主峰,已被列為世界遺產

從秦、漢一直到清朝,苗族人不斷地從五溪、武陵地區向西、向南遷徙。他們進入川南,黔南,黔東南,還有的去了湘西、廣西和雲南,甚至由雲南陸續出境,遷徙至東南半島的北部山區。

半個中國被他們走遍了,但是還沒有結束。

20 世紀70 年代,東南亞戰爭頻發,東南半島的苗族人不得不向海外遷徙,於是我們看到,今天苗族已然分佈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美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阿根廷……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在美國出生、成長的苗族人,仍然會跳苗族舞蹈。出自知乎@馬兒口

搬一次家有多痛苦?苗族人搬了幾百次,輾轉了半個地球。

從廣闊富饒的黃河流域逃到貧瘠荒涼的深山林中,在崇山峻嶺中尋一方四合的平地,建立起村寨。他們渴望依靠大山的懷抱和庇佑,與族人相擁成一個家園。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位於貴州省雷山縣的西江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貴州黔東南丹寨縣就是如此。

喀斯特地貌帶來了絕美的風景。境內有76%的人都是苗族人,他們在秦朝時期就已經來到這裡了。

山地、丘陵地貌讓農耕種植不易,於是聰明的苗族人開墾了梯田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丹寨縣高要村的千畝梯田,極為壯觀

用植物染料給一塊土布能被賦予新生,這就是

蠟染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丹寨縣排莫村一位苗族婦女正在蠟染

因地制宜是人類的天賦,東奔西走的苗族人更是這方面的天才,即使是在最貧瘠的土地上,也能養出一片獨特的民族“花園。”

百鳥衣就是最華麗的一朵。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衣服似羽翮,開張欲飛騫。這是苗族女人傾盡一生心血手工縫製的一件華服,人們最初在每隔13年舉辦一次的祭祖盛典——牯藏節上穿著。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丹寨縣雅灰鄉送隴村的村民穿著百鳥衣在村頭起舞

像是鳥做的衣服。對襟上衣織錦豔麗,繡滿了花鳥龍蝶,上衣的下襬又接了無數的飄帶,遠遠看去像是一件百褶裙。最為曼妙的,是每一幅飄帶下方都會綴上雪白的羽毛。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送隴村村民手工製作的百鳥衣綴羽

衣服上的圖案記錄著苗族的遷移史。蜿蜒的紋飾代表著崇山與河流,遷徙的路線。一些幾何紋,如X、十、回、V、◇等圖案代表著最早的生活家園。繡的各種各樣的鳥則是他們的祖先……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百鳥衣的繡片之一,圖騰怪異

你很難想象在溫飽都成問題的艱苦條件下,苗族人還是會義無反顧地去做一件無比華麗、繁複的衣服。

要追究它的根源,可以從苗族人歷來講究的服飾穿搭史開始聊起。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貴州雷山縣新橋村穿超短裙的苗族,被稱為“短裙苗”

秦漢時期,被稱為“盤瓠蠻”、“武陵蠻”的苗族先民剝取天然植物的纖維做成布料,再用草木提取的染料染布,做成五色衣裳。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載“織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制裁有尾形……”

到了隋朝,人們已經不滿足於染出的五色衣了,開始將各種不同的布料拼接,繪製出美麗的紋飾,頗有如今的乞丐裝的意思。

《隋書•地理志》載“承盤瓠之後,故服章多以斑布為飾。”

唐朝的開放風氣多少也影響到了世外的苗族。當苗族人生活漸漸安定,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衣服上,還發明瞭“套頭裝。”

《舊唐書•南蠻傳》記載“橫布兩幅,穿中而貫首”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唐朝農民穿著,出自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唐太宗時期,現居住於黔東南一帶的“東謝蠻”首領謝元深和他的使者團們穿了一種無比華麗的衣裳來長安朝貢,引得太宗皇帝驚訝不已,連忙命令大畫家閻立德把這種極具民族特色的服飾記錄下來,謝元深和他的“戰袍”驚動長安城,一時間風頭無兩,而這件衣服就是百鳥衣。

《宣和畫譜》載:“唐貞觀中,東蠻謝元深入朝,顏師古奏言,昔周武時遠國歸款,乃集其事為《王會圖》,今卉服鳥章,俱集蠻邸,實可圖寫,因命立德等圖之。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王會圖之卉服鳥章,出自《貴州畫卷·歷史人物卷》

為什麼是鳥?

在母系氏族社會時代,人們對周圍的事物不甚理解,常把一些常見的事物視為與自己有某種淵源,因而予以崇拜,將它當做氏族的圖騰和名字。常見的有龍、花、鳥、魚、蛇等等。

苗族人的崇拜就是鳥。苗族古老的傳說裡就是蝴蝶媽媽孕育了族人。他們對鳥的這種感情從不遮掩:

當年的楚國流行一種帽子名叫“鶡冠”,以鶡鳥羽毛為飾。以鶡羽為冠,既是對鳥的崇拜,也當是取鶡羽勇猛不屈之意。

《漢書·藝文志》中《鶡冠子》一篇記錄那位楚國隱士高人:“楚人,居深山,以鶡為冠。”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士兵頭戴的盔甲插有鶡鳥羽毛,出自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如今許多地方苗族銀冠的造型也是取自鳥的羽冠。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當然還有錦雞文化,鳥籠文化都與鳥崇拜脫不了干係。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丹寨縣麻烏村的錦雞舞服飾,跳舞時還有蘆笙伴奏

對於鳥崇拜最有誠意的紀念,莫過於自稱“噶鬧(意為‘鳥雀根源’)”的送隴村苗族人制作的百鳥衣。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2011年,許晴穿著百鳥衣登上了《嘉人》封面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表達誠意需要多細緻?

首先是製作土布。

秋天,坡上生長的棉花與天上的雲朵遙相呼應,散發出成熟的氣息。婦女們將棉花抽出搓成棉線,再將線繞在紡錘上,梭子飛快地來回,反反覆覆大概五天能織好一塊33米長的布。與《孔雀東南飛》“三日斷五匹”的奇女子不可比也。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苗族古老的織布機

然後要製作絲綢。

漢族人做絲綢是先讓蠶結成繭,再繅絲、織造,極為精細優雅;而苗族人做蠶絲板是二話不說直接排絲。

將五齡的蠶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讓蠶順著經緯線爬行吐絲。最後只要將木板上的蠶絲取下來,土絲綢布就做好了。這一過程需要一整個冬天。

將土布和絲綢粘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繡片基底。這一步做好了,做百鳥衣這項浩浩蕩蕩的大工程就真正地開始了。

從棉花裡抽的絲線,或粗或細,都要染色。大自然的繽紛足以將一部分色彩勻給絲線,紫草染紫,板藍染藍,皂鬥染黑,蘇木染紅……染色與配色從來都難不倒苗家人。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植物染線色澤較淡,往往需要重複多次

設計圖案也是一個讓人快樂的過程。將自己族人崇拜的圖騰在布料上畫出:古樸寫意、抽象怪異的鳥紋、太陽紋和楓葉紋,還有魚龍、鳥龍等等,這些來自遠古的紋飾在今生相遇,構成一個荒誕奇妙的大世界。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有些繡娘會先將圖騰剪出來,在此基礎上刺繡

一切都準備完畢,最考驗繡孃的刺繡環節開始了。

整件衣服集平繡、堆繡、打結繡、馬尾繡等近十種手工繡技藝為一體,可謂是集苗族刺繡之大成者。

按照這種方法,繡娘們慢慢地創造出背、肩、袖口、前胸、後背、前後擺片等十幾個部分的繡片。這期間她們還不能丟下手裡的農活,少算也要3、4年才能完成。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把所有繡片縫合,連接處用裝飾繡條遮蓋,這樣,一件完整的百鳥衣就算成型了。

最後,還需要選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光,去院裡捉一隻自家養的雞,挑出它身上最好的羽毛做百鳥衣裙襬底下的綴羽。

以前的鳥羽現在已經用家禽的羽毛代替。也是白色無暇,光澤閃耀,綴在裙襬搖曳生姿。

如此算下來,這誠意的表達需要3、5年才能完成。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我們花了一天的時間去尋找誠意。去往百鳥衣故鄉——丹寨縣雅灰鄉送隴村。

大山在車窗外面不斷後移,城市和建築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深淺淺的綠色。翠竹,古松,山澗,聒噪的蟬……進入送隴村的這條路雖然無比彎繞崎嶇,但它竭盡所能把最好的景色給了我們。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850米的海拔,藍天上漂浮的雲朵彷彿觸手可及。村子跟雲貴高原上其他的寨子沒什麼區別,同樣的木房黑瓦,同樣的山野四合。

但它孕育出了百鳥衣,一切就顯得不一樣了。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寨子裡最寶貴的一間屋子就是村頭那間百鳥衣合作社,五年前,村民石光林牽頭繡娘們一起創辦。

小小的面積也修起了三層,最頂上的那層便是百鳥衣們棲息的地方。登上昏暗的樓梯,石光林開門的瞬間我們就驚呆了。

小小逼仄的空間裡掛滿了百鳥衣。鮮豔豐富的色彩彷彿為這個靜謐的寨子帶來了生氣。無數的鳥雀、蝴蝶和龍盤旋在衣服上,它們姿態萬千,神色各異,這裡像是一個

夢的王國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以前,人們穿著百鳥衣,彈著古瓢琴,唱著族人的遷徙史參加13年一度的祭祖大節——牯藏節。

現在,過大年、度佳節的時候送隴村的人們還是會穿上百鳥衣慶祝,用他們能承擔起的華麗去辭舊迎新。

一根雞毛,讓這件衣服價格飆升至10萬

在青山綠水、黃土藍天裡,一件百鳥衣承擔著文字本該承擔的東西,一件百鳥衣也傳達著一個民族想要傳達的東西。但願我們驚歎它華麗的同時,也記住它獨特的經歷。

主要參考文獻:張永發主編. 中國苗族服飾研究.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09.;石朝江著. 世界苗族遷徙史.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2006.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