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晚年,段祺瑞他們是怎麼鬧的矛盾?

好好先生128093319


袁世凱對部下一直很好?恐怕題主對袁世凱有誤解。一個忠厚善良的人,是當不了北洋首領、民國大總統的。老袁可是從慈禧、李鴻章這些老狐狸精手下發展起來的。

袁世凱善於籠絡人心,部下人才也很多。但袁世凱對部下好,也是有條件的。首先有一條,部下不能結黨營私、威脅他的地位。因為這一條被袁世凱拋棄的部下有很多。

民國大總統袁世凱

首先就是袁世凱的總統府秘書長、頭號謀臣梁士詒。袁世凱當總統時,對內閣並不信任,內閣總理無法行使權力。所以民國初期的總理通常幹不了幾個月就辭職了,比如唐紹儀、熊希齡等。袁世凱的大總統府秘書處才是真正的行政中樞,總統府秘書長才是真正的國務總理。各省的重要大事,都是直接發給總統府秘書處,只有日常瑣事才上報國務院。梁士詒還擔任交通銀行總理、財政部次長(代理總長),掌握北京政府財政大權。梁士詒還受命組織袁世凱的御用黨派——公民黨。袁世凱對梁士詒極其信任,日常政務都交給他處理,因此梁被外界稱為“二總統”。

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

梁士詒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在1914年袁世凱當上正式大總統之後,開始對位高權重、包攬政務的梁士詒有了防備。之後袁世凱改組了政府行政機構,梁士詒被調離總統府,改任稅務處督辦,從此失勢。

梁士詒是首席文官,段祺瑞則是首席武將。收拾了梁士詒之後,袁世凱自然也不會放過段祺瑞。

段祺瑞一直深得袁世凱的重用。老袁當大總統期間,段祺瑞一直擔任掌握全國兵權的陸軍總長一職務。段祺瑞對老袁也是感恩戴德。

但是在1913年北洋軍擊敗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之後,段祺瑞實力大增,開始大量提拔自己的門生故吏,比如徐樹錚、靳雲鵬、傅良佐等,隱約有了自己的派系。對於軍官的提升、撤職,段祺瑞往往擅自處理。袁世凱害怕失去兵權,開始削弱段祺瑞的權力。

陸軍總長段祺瑞

袁世凱於1914年6月設置了大元帥統率辦事處,掌管全國軍政。之前北京政府一直是由陸軍部管軍政,這個機構一設置,陸軍部就被架空了。這很明顯是針對段祺瑞的。老段也不是好欺負的人,他公開表示不滿,並經常不參加統率辦事處的會議。他還以怠工來抗議,把陸軍部的事務都交給次長徐樹錚來辦理。

之後袁世凱藉口北洋軍暮氣沉沉,開始在統率辦事處的領導下編練模範軍,並讓自己的兒子袁克定插手軍權。在袁克定的實際領導下,組建了“模範團”,並以此為基礎編練了三個師。這三個師的師長都是袁克定的親信。像段祺瑞、馮國璋等跟了老袁近二十年的心腹,手裡也未必能直接掌控三個師的兵力。這袁克定乳臭未乾,一下子就掌控了三個師,讓北洋老部下都很心寒,段祺瑞尤其如此。而且袁克定對軍事是一竅不通,但卻是野心勃勃,一心想抓權,段祺瑞跟他經常鬧矛盾。

段祺瑞跟袁世凱的關係也不斷惡化,最後他一氣之下就請假外出療養去了。袁世凱也不挽留,任命王士珍擔任陸軍總長。王士珍同時還負責大元帥統率辦事處,掌握全國兵權。因為王士珍對袁世凱非常忠心,從不培植個人勢力,因此袁世凱對他很信任。為了肅清段祺瑞的勢力,袁世凱還指示監察部門彈劾徐樹錚貪汙軍費40萬大洋。最後徐樹錚的陸軍次長職務也被罷免。

這之後,段祺瑞就跟袁世凱鬧僵了。後來袁世凱當皇帝,段祺瑞也不支持。西南地區爆發反袁的護國運動之後,袁世凱希望段祺瑞擔任徵滇總司令,他也拒絕掛帥。

面對全國反對稱帝的熱潮,袁世凱最後實在是支持不住了,就請段祺瑞出來擔任國務總理,以收拾局面。袁世凱以為段祺瑞能夠念及提攜之恩,幫助他渡過難關。沒想到段祺瑞一上任,就來逼宮,讓袁世凱放棄權力,只保留大總統的虛名,讓他這個總理總覽大權。袁世凱當然不同意。段祺瑞就暗中讓親信搗亂,最終把袁世凱搞下臺。袁世凱最後取消帝制、被活活氣死,段祺瑞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國史拾遺


段祺瑞與袁世凱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就是政見不和。但是,段與袁之間,還算是溫情脈脈的。

段祺瑞是袁世凱的得力干將,也算得上是北洋系裡最懂袁世凱的人。

當年武昌起義,袁世凱既剿也撫,目的為了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在談妥了和清政府的一系列條件之後,馮國璋南下平叛,結果幾天時間武漢三鎮打下來兩個,這讓袁世凱很無奈。把革命黨消滅了,自己就沒有制衡的手段了。

於是趕緊的走馬換將,讓段祺瑞頂上。段祺瑞最終不僅沒有消滅革命黨,還成為推翻清政府的一根稻草。正是他電報逼宮,溥儀才退位,袁世凱得以接任大總統。

而且,袁世凱的夫人還把自己的乾女兒許給段祺瑞為妻,可以說袁世凱和段祺瑞還有層親戚關係。

但民國成立之後,二人逐漸有了隔閡。

在袁世凱帝制自為之前,他們兩個的矛盾主要源於袁克定和徐樹錚。

段祺瑞看不慣袁克定擺譜,拜年時候見袁世凱都不用跪拜,結果見了袁克定,恭恭敬敬的給他磕頭,這讓段祺瑞非常不爽。

再者就是徐樹錚,段祺瑞最信任徐樹錚這是無人不知的。可袁世凱偏偏就看不慣徐樹錚,認為徐太過狂妄,因此總是在打壓徐樹錚。

之後,袁世凱謀劃帝制,不斷分化段祺瑞國務總理的權力,最後稱帝之時段祺瑞已經沒有任何權利可言了。

段祺瑞隨即辭去一切職務去唸佛了,而袁世凱一氣之下也不理段祺瑞,二人矛盾至此為頂點。

但是,袁世凱帝制自為,四面楚歌,連馮國璋都去逼宮袁世凱要求其下臺,沒有辦法的袁世凱只得請段祺瑞重新出山。

段祺瑞礙於情面,在其取消帝制之後,又幫助袁世凱收拾爛攤子,直至袁去世。

段祺瑞和袁世凱還是有很深的情義的,包括袁的身後事,段祺瑞都在努力維持。

有意思的是,當年在四川背叛袁世凱的陳宧,被段祺瑞掃地出門,趕出了北洋的圈子。


爾爾泛泛


根本原因就是袁世凱要稱帝,取消了內閣制,這就妨害了作為段祺瑞內閣總理的大權,這是矛盾的核心,而且段祺瑞反對袁世凱稱帝的方法和袁世凱脅迫清廷交權的方法真的如出一轍。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袁世凱萬萬沒有想到,北洋第一大將,自己的親信心腹,最後以這樣的方式逼自己交權,袁世凱痛斥段祺瑞背信棄義。

曾幾何時,在清廷無法應付局面,被迫請袁世凱出山時,袁世凱開出了六項條件,第一召開國會,第二組織責任內閣,第三開放黨禁,第四,容納武昌起義人員,第五前線指揮全權歸我,第六,保障糧草供應。

通過這六項,袁世凱獲得的清廷的實權,這叫脅敵自重。那麼到了袁世凱稱帝,舉國反對,蔡鍔雲南起兵,最後眾叛親離時,誰來收拾這個局面,只有段祺瑞了。

但是段祺瑞也開出了他的條件,取消抵制,寬容護國軍及和平解決紛爭,最重要的一條,實行責任內閣,從此,段祺瑞獲得了實權,成為內閣總理,操縱北京政權。

袁世凱以南方革命軍要挾清廷,段祺瑞也以南方革命軍要挾袁世凱,這就是那個特定年代的政治邏輯吧。

特約作者.一碗涼粉。


歷史傳訊社


袁世凱的晚年已經沒有了當初任駐朝鮮大使時,平定東學黨起義時的魄力,也沒有出仕山東巡撫時,力排眾議剿滅義和團的果敢,更沒有任總理大臣時主持南北和談的氣魄。晚年的袁世凱就想著如何父傳子家天下。權力的確使人麻醉。

北洋三傑的北洋之虎段祺瑞。他實際掌控著北洋軍,直係軍閥的首領袁世凱晚年想皇帝,最反對的就是這些武將,因為如果袁世凱當皇帝,他們一輩子只能給袁世凱家打工,這輩子都別想當上北洋集團的首領,他們可以聽袁世凱的,卻未必肯聽袁克定的,再說袁克定並非李世民,志大才疏。目中無人,就想讓他爹當皇帝,好傳給他,當把皇帝癮。袁世凱自然想培養袁克定,讓袁克定去拜會一下北洋三傑,袁克定居然擺出老爹的派頭,讓他們下下跪,行君臣大禮,真特麼開玩笑,段祺瑞他們見袁世凱都不下跪,見你下跪,真是見了鬼了。再說,就是在宣統為皇帝的時候,朝廷改制,大臣見真皇帝宣統鬥三鞠躬。這都民國了,你袁克定算個屁啊。袁世凱聽聞兒子的做派,差點沒氣死。

北洋集團是個利益團體,袁世凱的行為必須為這個集團的利益而負責。而袁世凱稱帝的作為不僅違背歷史潮流,更加傷害了北洋集團的整體利益,使得段祺瑞等人失去了成為北洋集團最高首腦的希望。

可以說,段祺瑞是袁世凱一手提攜起來的,但在個人最高利益面前,一切都是假的只有取得和袁世凱一樣的權力才是段祺瑞的目標和理想。袁世凱與段祺瑞的最大矛盾就是北洋集團最高領導權歸屬的矛盾,這個矛盾是無法調和的,是個死結。至死方休。


清水空流


題主問得很好:袁世凱對自己的下屬一直很好,為什麼到最後會有一些人跟他作對?我可以先說結論:如果沒有蔡鍔在西南發起“護國運動”,袁世凱的下屬們不至於和袁世凱作對。

既然題主說到段祺瑞,就拿段祺瑞這個標本來解剖一下。袁世凱籠絡人的手段是出了名的高,他當年對段祺瑞有多好呢?1902年北洋新軍成立3個協,要選部隊長。袁世凱為了表示公平、公開、公正,採取了“考試選拔”的辦法。第一協,段祺瑞沒考上,第二協,段祺瑞還是沒考上。到了第三協考試,段祺瑞幾乎都快放棄了,臨考前一天突然有特殊客人登門拜訪,並遞給他一件小小的“大禮”——次日考題。原來,這是袁世凱派來的人。這樣一來,段祺瑞穩穩考上了第三協的協統。本來這是非常隱秘的事兒,再說也不光彩,但段祺瑞後來在公開場合卻不諱言當初是袁世凱幫了他,並表示“愛恩深重,終身不忘”。

既然袁世凱對段祺瑞“愛恩深重”,在袁世凱急需段祺瑞幫助的時候,段祺瑞為什麼不積極支持卻拆臺?

很簡單,“私恩”抵不過“公權”。在“北洋三傑”裡面,王士珍無心權力,馮國璋一介武夫,只有段祺瑞是個有政治頭腦的軍人,是袁世凱最合適的接班人。袁世凱被蔡鍔等人“逼宮”的時候,段祺瑞洞若觀火,深知袁世凱倒臺後,自己將是最大的受益者。如果袁世凱挺過去,真搞起了帝制,繼承人就會是袁克定,而袁克定在“太子”時期就表現出了對段祺瑞等北洋老將的倨傲,倘若日後小袁正式接班,段祺瑞不會有好日子過,指定被削。因此,段祺瑞即使不倒袁,起碼也不會挺袁。

當然,段祺瑞“私德”不錯,公私分得很清楚。於公,他要倒袁;於私,他對袁會很照顧。對比蔡鍔與袁世凱提出的對袁世凱下臺後的安排就可以看出來(蔡鍔要求袁世凱出國,還要沒收袁家財產等,段祺瑞則沒有這麼苛刻,表示袁世凱下臺後既往不咎,可以在全國任何地方居住,也不抄家,而且每年倒給錢等)。段祺瑞上臺後,還嚴懲了對袁世凱倒戈一擊的四川將軍陳宦,並沒有因為陳宦取消獨立就罷手,而是繼續進軍,逼得陳宦成了逃亡將軍。

當然了,袁世凱在順風順水的時候,也幹過一些“對不起”段祺瑞的事兒,傷害了對方。比如,段祺瑞很喜歡徐樹錚,但袁世凱不顧段祺瑞的強烈反對(要動小徐,先動我老段),把段祺瑞和徐樹錚一塊兒給擼了。


腦洞大開的歷史


段祺瑞,是北洋六鎮中最核心的部隊第三鎮的首任統制,袁世凱下野后王士珍外放。段始終掌握部隊,辛亥吳祿禎兵變時段替袁快速處理鞏固北方穩定。對清室的幾個表面效忠實際威逼的通電都是段祺瑞領銜的,民國後段任陸軍總長,開始袁忙於內政外交和與國民黨爭權利,軍事全依賴段,後來袁覺得段開始跋扈攬權,而且受不得批評。終於在用徐樹錚為陸軍次長的問題上袁世凱討厭徐樹錚稱其小扇子,對段說:總長是軍人,次長也是軍人都是東洋刀!段祺瑞對袁說:那請總統免了我的陸軍總長吧!袁很生氣但還是顧及舊情。後來段常在家辦公不到陸軍部。一次袁問段一件事,段說回去考慮好再報告,袁拿出份報告說這不是你昨天送來的這件事報告嗎!1913年袁把王士珍請到北京成立大元帥辦事處和將軍府代替陸軍部職責,基本把段閒置了。由其是袁帝制期間,段是公開反對帝制的,二人更是形同陌路了,在針對護國運動的調兵遣將上段也被擱置繞過。直至袁死前召見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交代後事!到袁死後,段復職總理兼陸軍總長,為袁守靈,並和北洋舊部捐款給袁移靈脩墓。同時遏制黎元洪維護北洋一系統治!


一葉小舟風雨渡


自1916年袁世凱死至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北京政府基本上為皖系軍閥段祺瑞把持。

袁世凱之死,沒有人具有足夠能力維護全國的統一,結束了北洋集團的大體統一局面,開始了群雄紛起、兵連禍結的軍閥割據年代。北洋內部分裂為直、皖兩大系,奉系在東北迅速崛起,各地大

小軍閥

晉系

、滇系、桂系等無不割據一方。中國的小農經濟基礎為軍閥割據創造了條件。北洋集團內部缺乏堅固凝聚力,本身並非統一的

軍事團

體,袁世凱生前尚能維持,袁死後中心既失,兵為將有,政治權力分散在各路軍閥手中,不僅中央不能控制各省,甚至省不能控制下屬各縣。督軍團橫行無忌,但立法、行政、司法機構大多還存在,中央政府在對外關係上還能代表著國家。

黎元洪繼任大總統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死,黎元洪出任大總統。黎元洪繼任大總統之後,《臨時約法》、國會等民主形式也已恢復。

黎元洪

段祺瑞以國務

總理

身份把持北京政府實權,但他不能緩和北洋派與其他派別以及北洋派內部的矛盾。首先引發的是府院之爭,手無實權的總統府敢與大權在握的國務院相抗衡是因為得到部分國會議員及對段不滿的派別的支持,到1917年春因對德

參戰案

達到高潮。黎元洪解散國會,免去段祺瑞的職務,段立 黎元洪

即煽動督軍團叛亂,並陰謀在天津另組政府。正值此際,張勳復辟發生,段率兵打敗張勳。馮國璋任代理大總統,段祺瑞得以“再造共和”,把持中央政權。皖系政府對外以參戰為名,簽訂了中

日軍

事協定,借款編練參戰軍;對內奉行武力統一全國的政策。後來段祺瑞廢除《臨時約法》,由皖系安福俱樂部包辦國會選舉,1918年8月成立新的國會,選北洋元老徐世昌為大總統,派兵討伐南方護法運動,皖系勢力發展到了最高峰。

段祺瑞政府

武力統一全國的政策,遭到南方革命派的反對。1917年7月孫中山南下廣州發起護法運動。他沒有提出發動民眾的切實方案,自己另立的

政府

也破壞了統一,更重要的是手頭無軍隊,只能依靠西南軍閥唐繼堯、陸榮廷等人,而唐、陸等人的目的則是藉機擴充勢力。孫中山最後被排擠,不到一年即辭職。南北武力對峙演化為爭權奪利的議和。皖系雖然控制了北京政府,但不能控制北洋各派,對非北洋系的西南軍閥更是鞭長莫及。皖系軍閥擴張的同時,其他大小軍閥也在擴充各自的實力,直、奉兩系的擴展尤其迅速。直系兵精械足,不甘久居人下,首先在與南方軍政府作戰問題上與皖系發生矛盾。直軍在前線自行停戰,其停戰主和言論,迎合了全國人民渴望和平的心理;直系極力攻擊皖系賣國,一時又贏得了人心。

1919年巴黎和會

時,皖系政府的表現導致五四運動的爆發,使它陷於完全孤立的境地。直系在政治、

軍事

上都佔據優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方列強捲土重來,壓制日本的擴張,依靠英美支持的直系在與皖系的爭鬥中又多了一重籌碼。1920年7月,直皖戰爭終於爆發。

直係軍閥統治時期

直皖戰爭爆發,直系與奉系結盟,未及半月,皖系即敗下陣來,直系曹錕 、吳佩孚成了北京政府的新主人。直系是打著反對皖系武力統一的旗號上臺的,然而當他們上臺後,就以中央政權的名義實行武力統一政策。這一政策遭到一切非直系的反對,紛紛以“民主”、“自治”、“聯省自治”以及其他各種名義對抗。首先與之發生矛盾的是昔日倒皖的盟友奉系。雙方起先共同控制著

北京

政府,但因勝利果實分配不均,在組閣等問題上互相指責,矛盾愈演愈烈。1922年4月,爆發了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果直系擊敗奉系,獨佔了中央政權。

影視嘉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