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附小開了一次家長會,孩子回家家長不再先是問「學啥啦」!

師大附小開了一次家長會,孩子回家家長不再先是問“學啥啦”!

師大附小開了一次家長會,孩子回家家長不再先是問“學啥啦”!

師大附小開了一次家長會,孩子回家家長不再先是問“學啥啦”!

2018年4月24日,東北師大附小自由校區近300名家長手持邀請函,興致勃勃走進校園,參加第九期家長學校活動。活動由學生工作部李虹主任主持。

值此東師附小建校七十週年,家長學校已開放第九期。通過問卷調查,學校瞭解家長之所需,努力搭建平臺,有計劃、有重點聘請不同專家,科普家教,解惑答疑,一切只為家校攜手,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這次活動,學校特別邀請到中國博瑞智教育集團培訓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學習方法實踐專家易元洪老師,他精心為附小家長量身打造了一場題為“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的幾個關鍵點”的精彩報告。

活動中,家長們時而低頭奮筆疾書,時而抬頭專注聆聽,時而按照要求以動作回應,時而用手機拍下關鍵的內容。

活動如何,“在家長學校,遇見更好的自己”家長如是說。

  通過這次家長學校的學習,使得我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也加固了我自身對“身教”、“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的教育理念的肯定。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庭、父母充當了重要的角色,引用易元洪老師的一句話“孩子有問題,百分之百是家長有問題”。

  我雖然是一名一年級小學生的家長,但對於孩子教育這門課程,我也處於小學一年級的水平,家庭教育對於我們家長是一項必修課程!一個孩子的成長如果不重視家庭教育,那我想這個孩子的教育一定是失敗的!

一年八班 韋姿朵家長

本次活動從腦科學理論講到學校課堂的實際反饋,理論聯繫實際的提出對於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的幾個關鍵點,反覆強調了課上多互動,積極主動的回答問題;要學會聽課的技巧;學會多以鼓勵的方式,給予孩子自信;同時要了解孩子,傾聽孩子的內心。講座的主題也正符合了師大附小一直倡導的以尊重孩子為本的“率性教育”理念,關注家庭教育的本真和細節是做好家校互動的關鍵,也是家長學校系列活動開展的意義所在。

二年二班 富子珉家長

非常感謝學校為我們提供這樣難得的機會,通過專家解讀,認真學習,對比審視自己在孩子教育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的教育教學。家長與學校的良性互動,是推動孩子成長成才的重要動力。家長不是教育的旁觀者,怎樣通過有效溝通建立溫馨和諧的親子關係,怎樣發揮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基礎性作用,進而形成家校合力,合作育人的良好氛圍,是擺在我們家長面前的重大課題,通過專家的現場教學,互動點撥,讓我受益匪淺,收穫良多。

  感謝“家長學校”,讓我有機會在學習中遇見更好的自己,用愛和智慧成就孩子美好的未來。

三年五班 陳冠名家長

聽了家長學校的講座,我的心靈產生強烈的震撼!此刻,很想分享一下學習後實踐情況。

  放學後,我像老師說的,沒有馬上詢問孩子學習、作業等,而是用尊重的口吻和孩子聊聊他喜歡的小動物,植物;也沒有急著說回家要如何如何認真做作業。而是對他講:“天氣這麼好,回家後,爸爸媽媽和你先在小區裡騎一會兒自行車,放鬆一下,然後上樓學習。”孩子高興的在我臉上重重親一口,說:“媽媽,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我今天真是太高興了!”一瞬間,我很難受。我想,老師說的是對的,我們總是打著愛的名義去愛孩子,但是沒有從內心深處真的去了解他,尊重他。從今天起,我要改變!

  感謝東師附小“率性教育”的先進理念,感謝學校煞費苦心為我們安排的“家長學校”。

四年三班 郭航成家長

我有幸來到附小參加“家長學校”的講座,受益匪淺。

孩子的世界是一個神秘的世界。這樣的內心世界,需要家長理智的推測,尊重與接受;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以看到的去行為,而不是以聽到的去行為。作為家長,想要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在生活中自身做到,讓孩子多看,而不是單純的聽到家長的嘴上教育;孩子是用自己的體驗感來解讀世界。作為家長,把自己的年齡縮小到孩子的年齡段去體會,就能夠沒有代溝地理解和引導孩子。

五年一班 吳承睿家長

這次講座給了我一個新的視角。首先,“不能用成人的理智去推測孩子的內心世界”。告訴家長不能再用凌駕於孩子之上的姿態去對待他們。其次,“孩子以看的方式去行為,而不是聽的方式”。讓家長以良好的學習習慣,去帶動孩子。再次,“孩子是由自己的體驗感來解讀世界”。從感性去認知親子關係。最後,正確性、及時性、快樂性、持久性四個方面是家長與孩子交流的要點。

感謝師大附小和老師的關愛,願有更多的家長和孩子能夠受益!

六年五班 李思瑩媽媽

家長的認可是對學校工作的最大激勵。為此,我們願一直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