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茶、潤茶、醒茶,它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茶友答疑解惑。我們的原則是:不忽悠,不賣弄,不惡意攻擊,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中立地回答您的問題。即使是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們也會盡量做到客觀。

平日裡飲茶,我們都習慣性地倒掉第一泡,謂之“洗茶”,有人又稱這是“醒茶”或“潤茶”。

洗茶、潤茶、醒茶,它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關於洗茶,大多數人認為,“洗茶”是洗泥塵、洗農殘,為了可以放心飲用;但現在不少茶藝流程中卻把“洗茶”列成一道必經的環節,所以“洗茶”僅僅是“洗乾淨”這麼簡單嗎?

當然不是,“洗茶”的含義可是有很多呢!還有“醒茶”、“潤茶”,它們又和“洗茶”是什麼關係?快和小懂一起來了解下吧!

洗茶的含義

“洗茶”這件事,並不是現在才有的,早在唐宋時期,就因各朝製茶方法不同,“洗茶”的表現方式各有不同。

“第一煮水沸,棄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雲母,飲之則其味不正。”

——陸羽《茶經•五之煮》

如同陸羽所描述,在唐朝時“洗茶”主要表現為烹茶時去掉第一煮時的水沫,因味道不正,怕影響後面的飲用。

到了明代,對“洗茶”有了更詳細的表述:

“一、擇水;二、洗茶:凡烹茶先以熱湯洗茶葉,去其汙垢、冷氣,烹之則美;三、候湯;四、擇品。”

——《茶譜·煎茶四要》

由此可知,此時“洗茶”其實有兩層含義:一為洗去茶葉上的塵垢,二為洗去茶葉的冷氣。

現在,《中國茶葉大辭典》對“洗茶”的解釋為:“洗茶即洗去了散茶表面雜質,且可誘發茶香、茶味。”這時。“洗茶”又增加了新的含義。

總的來說,“洗茶”一共有三種含義,我們依次瞭解一下吧:

洗去塵垢、表面雜質——洗茶

由於茶葉鮮葉從茶樹上採摘下來後,需經過多道工序才能製成可以飲用的團、餅茶(唐宋時茶的樣式)或片狀散茶(明以後至今的茶的樣式),其中偶爾夾雜茶灰、塵埃等物,注入沸水即倒掉,

可達到一定的去雜質的作用。

洗茶、潤茶、醒茶,它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也可以說這個含義的“洗茶”,是從清潔衛生的角度而進行的,與喝茶前要先燙杯是同一個道理。

洗去茶葉冷氣——醒茶

茶葉的冷氣是指什麼呢?茶葉在製成後,一般不會馬上飲用,剛加工完的茶葉火氣較大,一般都要將茶葉儲存一段時間後再飲用。

但經過這一段時間後,火氣雖褪,卻添冷氣,如果存放時間較長,還會有陳氣。

並且現在有條件了,我們會將綠茶、鐵觀音、單叢等茶葉存貯在冰箱中,這更增添了茶葉的生冷之氣。

洗茶、潤茶、醒茶,它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此時如果將茶葉拿來直接沏泡飲用,第一道茶的滋味和香氣就不會好,所以先用沸水去掉茶葉的生冷之氣,茶葉就像睡醒了一樣。

所以,這時的“洗茶”稱為“醒茶”,再合適不過了。

除了用沸水“醒茶”,普洱茶還有另一種醒茶方式:

普洱茶醒茶:

生普的醒茶,是指幹倉存放了一段時間的茶取出來之後,在喝之前,先放在一個紫砂罐裡醒茶一星期左右,道理上和紅酒醒酒類似。

熟普醒茶的作用是去除堆味,特別是年份在三年內的,渥堆氣比較重。醒茶的方法就是把茶餅整個撬開,放置大概一個星期左右。

但這種醒茶並不是直接讓茶暴露在流動的空氣環境下,最好將茶包著棉紙放在醒茶罐中。

洗茶、潤茶、醒茶,它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誘發茶香、茶味——潤茶

乾燥的茶葉先受熱吸水溼潤,形成葉片舒展的萌動狀態,便於滋味物質溶解,會使茶葉香氣物質更好地散發。

並且一些外形比較緊結的茶葉,如磚茶、餅茶、沱茶等,我們在洗茶的時候,會稍微讓茶泡一會,這樣可以讓茶稍微解塊,在下一次沖泡的時候快速出味。

這時“洗茶”是為了溫潤幹茶,達到誘發茶香、茶味的目的,也就稱為“潤茶”

洗茶、潤茶、醒茶,它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茶都適合“洗”哦!

例如品質較高的綠茶、黃茶、紅茶,由於芽葉細嫩,各種內質在水中浸出相對較快,洗茶損失了大量營養物質,影響茶葉滋味,

不建議洗茶

還有高品質的巖茶,第一泡我們稱為還魂湯,也不建議倒掉。

洗茶、潤茶、醒茶,它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如今,茶葉加工製作的衛生情況已經有了更大改善,“洗茶”不僅僅是洗乾淨,更多的意義在於“潤茶”、“醒茶”,只不過我們口頭上已經習慣稱呼這個步驟為“洗茶”啦!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您答疑,可添加懂茶帝公眾號,隨時隨地提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