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白銀帝國》後感

觀《白銀帝國》後感

找不到康三爺滄桑的圖片,暫用這張

今天重溫了一遍《白銀帝國》,短短的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把當時中國的烽火暴亂,時代更迭,家國情緣刻畫的猶如一部深刻的史書。

我喜歡這種基調,大環境下的民生和渴求,掙扎中的重生和勇氣,破釜沉舟只為自己心中的堅守。

次日黎明打開地窖,當康三打開卷軸的時候,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父親離他而去的時候,他並沒有失去什麼,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心中。我想那個時候雖然時局危難,他的心裡也是溫暖的。

這種溫暖和杜先生給他的溫暖不一樣。杜先生給他一個美好的夢,伴隨著他度過了那段形如枯槁的青春年華。

雖然沒有攥在掌心至少曾經擁有過。心已隨她遠去,康三還有生活,還有責任,一個男人天下的責任。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和平平順的社會里,這個家國給了我們太多的美好。生活也沒有給我們太多的艱難抉擇,所以我們總是在小困小難中呻吟,總是太快的定義自己,許可自己。

沒有經歷過捱餓怎麼會知道饅頭的香甜?別太快的去給別人和自己套上你認為的標籤和名頭,沒有故事的標籤真的很空洞!

最後用原文結尾:

生命是奇異的,我們都祈求它給我們平順的生活,不要試探我們,可是隻有在遇到艱難的選擇時,我們才面對真正的自己,我們才能定義自己。

康三爺在掙扎中的剋制和平靜在困頓中尊嚴和禮儀,終究給了晉商一個最好的詮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