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公益遇上網際網路

慈善是什麼?公益是什麼?你所認知的慈善公益還停留在捐款、捐物嗎?不可否認,捐款、捐物確實是公益最原始的形式,也是現在很主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公益卻不僅僅拘泥於此。


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的普及應用,也產生了很多新形態的公益模式。

公益:將有價值的事物無償的貢獻給需要的人群,給他人帶去溫暖和幫助或積極影響的都是一種公益的體現。

下面是小編了解的新形態公益模式大彙總

1、行走中的公益

近兩年來,我們可以在各大社會團體網站中看到許多徒步的活動,通過組織團體參加徒步活動,將自己的行走步數在各大捐步平臺上捐贈或者企業將以獲獎者名義捐助公益項目等,從而起到公益宣傳和用實際行動為公益做貢獻的作用。

當然這也不僅僅侷限於團體,例如小編我,日均行走約1萬步左右,第二天早晨起來,打開支付寶的螞蟻森林,收取行走能量,一點一滴積累,至今已在沙漠種植了兩棵綠植。同樣的步數,還可以在其他渠道或平臺獲取公益金進行捐贈。這可以說是一種很好的公益方式,他讓每個人都有一種參與感,讓公益和生活更貼近。尤其是,這種公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每個人通過長期積累用自己的生活點滴奉獻愛心的方式。

公益新時代/當公益遇上互聯網

2、閱讀的力量

17年的時候,今日頭條推出了一種用閱讀換取公益金的獻愛心方式,用戶通過在客戶端閱讀一定的分鐘數,可以獲取相應的公益金,每日最多可獲取100公益金,獲得的公益金可在頭條公益內對公益項目進行選擇捐贈。

這一舉措不僅僅是提高了頭條的閱讀量,也使得公益更加貼近大眾,公益慈善不再是富人的專利,它應該像閱讀一樣成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

公益新時代/當公益遇上互聯網

3、助農增收

現在很多平臺都在講電商扶貧,電商作為一個優質的服務平臺,相信對精準扶貧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對於農民辛苦種植的優良產品,由於沒有銷路導致勞動得不到相應的報酬、糧食造成大量浪費的情況,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扶助作用的。

農民獲得好收益,企業也得到合理的利潤,群眾買到質量好的產品,這是一個可以實現三贏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我認為這種方式的扶貧,追根究底還是農民用自身的勞動改變貧窮的現狀,被幫扶者可以更好的接受這樣的幫助,群眾也能更容易理解其脫貧的方式,更加熱心於公益。

公益新時代/當公益遇上互聯網

4、回收平臺

換季了,又買了一堆新衣服,那去年的怎麼辦呢?總有一些東西是你覺得棄之可惜,但是又不會去用,像這種時候往往很多人會想要捐贈。可是渠道呢?迫切需要這些物資的大多數一些偏遠山區的家庭,地址是什麼?不知道。快遞怎麼寄?不知道。有電話聯繫嗎?不知道。

往往就是這一個個的不知道,打消了我們的公益念想。小編了解到一箇舊衣物捐贈非常方便的平臺,飛螞蟻(隨著公益新時代的發展,市面上類似的平臺應該還有很多),這是一個通過公眾號可以直接預約收衣(還有其他回收,例如書),然後再由平臺將收到的衣物捐贈給需要的人群。這種方式可以很好的拉近群眾與公益的距離,為生活與公益搭建聯繫的橋樑。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髮展,生活與其密不可分,公益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也必將和互聯網緊密聯繫,發展新的公益形態,為群眾的公益信仰鋪路造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