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越来越进步,这些工匠却悄悄消失了……

在距巴黎一个半小时车程的村庄里,住着一位75岁的乡下老太,她独自一人过着种草养马的田园生活。然而,每年时装发布季之前,她都会接到夏奈尔公司派专人送来的布料,请她为高级定制礼服制作织带配件。这位老太有一种手工织带的绝活儿,是她自己摸索出的独特工艺。当年,Coco Chanel 本人见到她的手艺后,就指定由她来制作织带,并成为公司的传统延续至今。现在,就连卡尔·拉格菲尔德也不知道她是怎么织出来的。老太太也从没见过卡尔设计的服装款式,她只需看到送来的一块面料,就知道该把织带做成甚么样子。她会先把面料的经纬线抽出,再把不同颜色的纱线重新组合。

国家越来越进步,这些工匠却悄悄消失了……

最后用她自己发明的一种木制织机做出独一无二的织带。每当卡尔的裁缝们打开送来的织带时,都会由衷地发出满意的惊叹。一眼看去,这从服装面料衍生出的织带就象是面料生出的漂亮女儿,与那件优雅的礼服摆在一起,既有一目了然的血缘关系,又有另一个新生命的迷人风采。你完全无法想象,这份沉静而浪漫的美,竟然是出自一位因长年粗重劳动而指节变形、身材佝偻的乡下老妇之手。

令我好奇的是,终日割草喂马、足不出户、衣着俭朴、物欲低下的老人,如何与卡尔达成心灵沟通、感受到卡尔脑海中的那些优雅线条?每当夜阑人静之时,孤独的老人埋首于老旧的木头织机,彼时彼刻,她的思绪是否已飞到巴黎那流光溢彩的伸展台上?

也许一切都没有那么复杂。毕竟她从1947年就开始手工生产织带,迄今已有60年,或许对织物的敏感已经融入她的血液中,借助面料的质感和花纹,她就能与那未曾谋面的造型之美瞬间完成沟通。这让我想起,在非常重视手工技艺的日本,他们经常强调一个词,叫「技艺的心」,说的就是这种境界吧。

正如侯孝贤接受采访时所说:「我们之所以喜欢手工的东西,是因为我们的美感来源,就是由这历史久远的技艺中逐渐形成」。

这组摄影作品来自摄影师Alessandro Venier,他的一项名为《职人 Makers》的拍摄项目记录了意大利将消失的传统手工匠人/职人的工作环境,他利用一年的时间共探访了60多位艺人的作坊,让人们通过图片去了解他们的故事。

先带大家来看看这作品集里其他的〔传统手工匠人/职人〕:

藤匠、造船人、铸铲师、铸剑师、表匠、木匠、雕塑家、金匠、磨床工、马赛克制造、模型制造……

国家越来越进步,这些工匠却悄悄消失了……

国家越来越进步,这些工匠却悄悄消失了……

国家越来越进步,这些工匠却悄悄消失了……

国家越来越进步,这些工匠却悄悄消失了……

国家越来越进步,这些工匠却悄悄消失了……

说到关于职人这话题,日渐富裕的我们,身上已不再有技艺辉煌的祖先的影子,「技艺的心」已离我们而去,

现代机械化工业,让我们可以快速的获取所需,也让我们失去了原本该有的生活本真色彩,

而我们流去的不仅仅是技艺,更多的是几千年的文化价值和匠人精神,

得到与失去,这是个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文化的传承究竟如何被切断?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引用克劳德·李维-史陀的另一句名言:「刹那间捕捉到的文化特质,最能代表该文化的深层意识」。

国家越来越进步,这些工匠却悄悄消失了……

最后咱想说的是,

很多人说我们就是身处在一个普遍缺乏工匠精神的时代,或者我们这个时代就是很浮躁。

每个时代的人都说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很浮躁,这种观点无非是人在特定年龄段里的特定想法。

现在这个时代并没有格外浮躁,认真觉得「工匠精神」在我们的文化里一直都是缺失的,

而在一些强调「职人」和「匠人」的文化里(比方说日本),一直都是不缺失的。

这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问题。

国家越来越进步,这些工匠却悄悄消失了……

只是兑现和坚持工匠精神的过程,常比预想来得艰难(毕竟在现代这样一个工业化的世代)。

尽管现今只是少部分人的体验工匠的产物,但它却是传统手工得以保存的市场根基。

被保存下来的不仅是手工技艺,更重要的是价值观,是一种尊崇传统、恪守传统的价值观。

但这种价值观却不应该只是少数人的,它应该成为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因为它包含着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正如日本美学家柳宗悦所说:「对传统的顺从使工匠们能够很好地完成工作。」

国家越来越进步,这些工匠却悄悄消失了……

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是如此地强烈,因为现实生活常常让我想起它,我发现,它不光适用于手工匠人,也适用于我们所有的人。

我们尊崇我们的愿景,为匠人、为社会、为传统,做一些我们能够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