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全中國凡是有點追求的城市,市中心的高樓不是得摸到天邊去了?

然而你來到蘇州的城中心,卻像來到了三線城市,一水的“鄉村別墅”。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畢竟蘇州古城區像一個平底鍋,地圖中心處,正是低矮的江南民居。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南宋年間建了個報恩寺塔,沒曾想到了今天依然是古城的至高點。

不是蘇州人民不努力,而是建築限高24米。

而稍稍躍出古城邊緣,高樓大廈就競相拔地而起,四個方向的CBD造成了蘇州“一城四核”的獨特面貌。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即使放眼全世界,蘇州古城限高24米的規定也堪稱奇葩。

畢竟近年連高傲的巴黎都頂不住壓力,開始建百米“高樓”了。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那麼,蘇州又有什麼資本可以“這麼作”呢?歸根究底,還是因為:祖上太闊了。

為什麼蘇州敢 “這麼作”?

因為蘇州城傳承了2000年。

據歷史學家顧頡剛考證,“蘇州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城市”。

自從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建立蘇州古城,它的城址2000多年來就再沒移動過。現在的地圖和宋代地圖疊在一起,輪廓竟然都能一一對上,那時候許多街、巷、橋、坊的名字,一直用到了今天。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江南一塊小地方,甚至不足如今全國國土的1%。但宋元明清四代朝廷,都依賴著從江南征運的糧食,其中蘇州所供應的又遠遠勝出。財富效應下,也造就了不少高門望族。

比如蘇州貝氏,在乾隆年間已成為蘇州四富之一。在現代還出了建築大家貝聿銘,將家族的名望推向頂峰。這麼算來,貝氏整整富了15代。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到了民國,貝氏曾將當今蘇州四大名園獅子林買下,花費巨資進行修整。

貝律銘85歲高齡,還為獅子林不遠處的蘇州博物館做設計,將新牌建築與園林天然融合,令古城煥發生機。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為什麼蘇州敢 “這麼作”?

因為天生麗質難自棄。

蘇州這座城市,獨有江南意趣。

不像別處府邸那般擁有雄偉的大門,蘇州的私家園林都別樣低調。即使是去鼎鼎大名的留園,跟著導航也得七拐八繞,繞得你懷疑人生,見到大門更讓你懷疑到了“假園林”。這看上去是哪家民宅的後門,可明明是明朝太僕寺少卿徐泰時的私家園林!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一旦入門,你就彷彿重新走了一遍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山水樓閣,美得醉人。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走在白牆黑瓦、小橋流水的江南民居中間,望向天空,也是一片蔚藍,毫無高樓大廈的遮蔽。

這不僅適合發朋友圈,更讓你置身於現實版的《清明上河圖》。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事實上,除了張擇端版畫的是開封,後世流傳的《清明上河圖》有30多幅!更多的明清畫家,其實照著蘇州來描畫的。畢竟在當時,江南蘇州的繁華,沒有別的城市比得上啊!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為什麼蘇州敢 “這麼作”?

因為蘇州城的未來,早就規劃好了。

蘇州在規劃早期就介入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務求在經濟發展和古城保護中獲得平衡。

蘇州未來的城市中心,並不需要在地圖的正中心。東邊的蘇州工業園區,成為了蘇州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一極。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1994年,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帶著“新加坡經驗”訪問蘇州,蘇州工業園區橫空出世;

十多年後,這裡成為了中國新城市建設的樣板,成為後人不斷學習的“蘇州模式”。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自從90年代起,蘇州最開始引入的是新加坡的資金和城市規劃。當年的想法有多先進,從幾處細節即可看出來。

比如,園區內雖然一直在開發、修路,但幾乎從來不堵車——放眼望去,中國哪一座城市的市中心能不堵車的?

他們的一些先進做法,如:將商業區、居住區、工業區在城市內由近到遠排列;將所有生活服務設施,集中建立在“鄰里中心”內……都很值得後來者借鑑。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在蘇州工業園區,建造全憑科學規劃,“規劃大於市長”,即使是市長,都不能輕易改動。1994年的發展藍圖與園區現在的實際模樣十分接近,如果在其它城市,總是要免不了“拆遷-開發-拆遷”這樣的波折。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1994年園區設計草圖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20年後的今天

正因為園區建設得好,其它國家的外資也被這裡人力和土地資源吸引,紛紛投資設廠。這也使得蘇州的經濟快速攀升,在過去的95年到1010年的十多年裡僅次於北上廣深,被稱作“蘇老五”。

後來,誠品書店、新光天地等新一代的商業中心登場,全國文藝青年前來朝拜;再往後,兒童中心,體育公園都要開起來了……

蘇州人這才真正感覺到:園區真的要成為市中心了。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蘇州,是一座值得尊敬的城市。

不同於我們熟悉的任何一座“大城市”,比如市中心的摩天大樓、商業體之間間雜著的城中村、人氣冷清的郊區……

蘇州,讓我們發現了城市的另外一種可能。

這一切,或許源自蘇州城強大的生命力吧。

在清朝時,蘇州一直是江南最繁華的城市,“堆金積玉地,溫柔富貴鄉”。但因為太平天國席捲江南而遭受浩劫,整個蘇州的人口損失了65%,大批市民逃往上海租界避難,成為後世上海崛起的一個契機。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但畢竟祖宗留存下來的天賦地利和鼎盛人文並沒有丟失,改革開放以後,蘇州因為率先引入外資,開啟了新時代的財富狂飆,重新成為了江南之地,除新晉者上海之外經濟實力最強的一城。

有些城市的GDP是紙面富貴,而在蘇州,絕對是居民的富裕。

舉例說,蘇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中國僅次於北上,甩廣州深圳一條街。而下轄的常熟、崑山、張家港,佔據全國百強縣的前幾名,甚至比“老蘇州”們還要富足。

而聯合國制定的人類發展指數,蘇州甚至能趕上強國以色列,無論教育、醫療、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都令蘇州人的生活似乎比起別的地方來要更從容不迫。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但蘇州人從不覺得有錢值得炫耀,而是記得祖宗“財不外露”的遺訓,導致很多人都不瞭解這一座行政級別尷尬,卻一直踏實向上的城市。

在上海的海洋文明面前,蘇州的運河文明,至今依然散發著蓬勃活力。

自建城的兩千多年來,蘇州從未成為全國矚目的中心,但卻一直充滿了詩意和傳奇。

且看今日之蘇州,自古而今的雅緻精神、未曾中斷的文化傳承,和對都市規劃的宜居探索,令這裡成為了一等一的宜居之地。

“逃離北上廣”之後,蘇州一定會是一個好去處。

蘇州人住得像鄉下,其實個個身懷百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