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部門明禁「二選一」 掃清實體經濟前路障礙

2018年的618年中大促即將接近尾聲,與往年不同,這屆618似乎更為熱鬧,但也更為和諧,網上幾乎見不到被爆料出來有關電商平臺脅迫商家"二選一"之類的新聞,消費者在買買買的同時充分享受到了商家給出的優惠。而這一切,還要從今年618前夕的一次座談會說起。

"二選一"是一個備受社會詬病的不良競爭手段,其主要表現為某些不法電商平臺為了保證自家利益最大化,通過協議等方式,限制、排斥促銷經營者參加其他平臺組織的促銷活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淘寶、天貓商城已在前幾年被網友、商家多次曝光。為了維護市場公平,今年6·18購物狂歡之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北京市工商局相繼開展行政指導座談會,明令禁止"二選一"。

權威部門明禁“二選一” 掃清實體經濟前路障礙

權威部門之所以做出指示,也是看到了"二選一"手段對市場公平造成的巨大影響。在網絡零售不斷增長的當下,電商平臺"二選一"涉嫌構成利用支配勢力實施壟斷行為,不僅侵犯了商家和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而且還客觀抬高了實體經濟"互聯網+"的成本,背離了國家鼓勵實體經濟利用"互聯網+"降成本的政策方向。

權威部門明禁“二選一” 掃清實體經濟前路障礙

舉例來說,假定市場上有1000個商家,被上述提到的電商平臺為一己私利而強加了"二選一"措施,被迫分成兩隊,A平臺和B平臺各有500個,那麼,對於消費者來說,要上兩個平臺才能進行充分選購,對於商家來說,則損失了一半客流量,還面臨著成本提升、銷售額縮水、風險加倍的問題,其最終造成的不方便和資源浪費可想而知。

權威部門明禁“二選一” 掃清實體經濟前路障礙

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到7.2萬億元,社會銷售品零售總額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比從2015年的10.8%上升到2017年的15%。這足以證明電商平臺在我國零售業中的重要性,而少數電商平臺"二選一"的壟斷式行為必然給實體經濟帶來"無謂損失"等社會成本,相當於抬高了實體經濟的成本,這對我國實體經濟利用"互聯網+"轉型升級十分不利。

權威部門明禁“二選一” 掃清實體經濟前路障礙

從今年618年中大促表現來看,該項禁令已經發揮了實質性的作用。鑑於在實體經濟領域也廣泛存在著類似"二選一"的壟斷式行為,因此社會上開始有聲音呼籲,應將此項內容上升至法律層面,制定出可操作性的懲戒措施,以形成對類似行為真正具有威懾力、殺傷力的治理體系。未來進展如何,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