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10月兵敗,12月被殺,劉備至少有2月時間可救,卻爲何不救?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一方的蜀漢,有很多次可以一統天下的機會,然後卻次次錯過,特別是關羽兵敗被殺這一段,著實令人惋惜。而關羽兵敗,劉備不救這個話題,也被人們爭論了一千多年。

劉備為何不救關羽?有人說,益州路途遙遠,消息傳回成都時,關羽已經被殺了;還有人說,劉備是刻意而為之,不想看到關羽坐大。

然而,這兩個論點都不成立。

關羽10月兵敗,12月被殺,劉備至少有2月時間可救,卻為何不救?

第一,從時間上來看,關羽10月被徐晃擊敗,12月才被吳將馬忠斬殺,而《吳主傳》更是記載,當年(219年)是有閏十月的,因此,中間至少有兩三個月的時間。縱使成都距荊州路途遙遠,但從時間上來看,是完全有機會去救的。

第二,“劉備不想看到關羽坐大”這條,完全是陰謀論!就算退一萬步來說有此原因,劉備也斷然不會希望關羽此時被殺,最起碼也要差不多快要一統天下之時,關羽沒有利用價值了,才會去殺他。

那麼,劉備既然有救關羽的時間條件,於公於私也有救關羽的心,卻為何不去救他呢?

關羽10月兵敗,12月被殺,劉備至少有2月時間可救,卻為何不救?

總結起來,用六個字可概括:第一,沒想到;第二,來不及。

先說第一點“沒想到”。

關羽10月兵敗,12月被殺,劉備至少有2月時間可救,卻為何不救?

當時,曹操命曹仁為徵南將軍,進攻荊州,沒想到關羽卻反守為攻,攻打樊城,一路每戰每勝。到了219年的8月,水淹于禁七軍,于禁投降,抓獲龐德,陸渾民、孫狼投降,曹操所置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也都投降!

此時的關羽,可以說是一生當中最輝煌的時候,就連曹操都想避其鋒芒,放棄許昌遷都別地。

所以,從關羽攻打樊城開始算起,至10月兵敗前夕,成都方面接收到的消息,全都是捷報。

關羽10月兵敗,12月被殺,劉備至少有2月時間可救,卻為何不救?

然而忽然之間,關羽就被徐晃打敗了;不僅如此,一直在聯盟著的孫權竟然和曹操結盟了;還有,自己的大舅子糜芳帶著南郡投降孫權了;還有,離關羽最近的上庸,駐守的大將劉封,自己的義子,竟然不出兵相救!那可是自己的義子啊!

這一切,都太匪夷所思了,任劉備無論如何都想不到,關羽兵敗還好,勝敗畢竟是兵家常事,但是孫權、糜芳、劉封這些人,竟然一下子都站在了對立面!

關羽10月兵敗,12月被殺,劉備至少有2月時間可救,卻為何不救?

原本頻傳的捷報,忽然之間就全部轉了個風向,別說是劉備,恐怕蜀中很多人,包括諸葛亮都沒有想到!

因此,我們可以推斷,當這些壞消息傳到蜀中時,劉備一開始肯定是不信的,然後等著第二道,甚至是第三道、第四道的情報傳來,以驗證情報的真實性!此乃“沒想到”!

關羽10月兵敗,12月被殺,劉備至少有2月時間可救,卻為何不救?

第二點,“來不及”。

這個“來不及”,並不像剛開始說的時間上不夠“來不及”,而是緊接剛才第一點“沒想到”而說的“來不及”。

我們都知道,成都距離荊州路途遙遠,這個月接到的情報,可能就是上個月的事情了。

關羽10月兵敗,12月被殺,劉備至少有2月時間可救,卻為何不救?

所以可以這樣推斷:如果關羽只是兵敗,孫權沒有和曹操聯盟,劉備就沒必要擔心關羽的安危;接著,如果關羽兵敗,孫權和曹操聯盟,但糜芳、傅士仁不投降,關羽也不至於會陷入險境;再接著,如果荊州已丟,關羽敗走麥城,劉封、孟達出兵相救,關羽保全自己應該是小菜一碟。

一樁一樁的壞消息傳到成都,讓劉備除了要判斷情報的真實性,更是延誤了戰機。等真的關羽已陷入絕境的時候,劉備再去救援,已經來不及了。

反之,如果一開始關羽攻打樊城就戰局不利,那麼劉備肯定剛開始就出兵相助了。

因此,“沒想到”、“來不及”這六個字,才是真正的造成劉備沒有出兵救關羽的真相,而不是所謂的陰謀論之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