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为什么很多没本事的人越固执?

固执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本意是坚持不懈,从词义探源上来说是一个褒义词。但是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一个贬义词,更多的是指一个人不懂变通、冥顽不灵,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为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有意思的是,往往越是没本事的人,越容易固执。这是为什么呢?

在说明为什么越没本事的人越固执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没本事的人通常有什么样的特点:

1. 非理性

没本事的人,往往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当他们提出某种观点时,背后并没有强大的逻辑支撑,往往出于自己的偏见或片面的想法。

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没本事的人一般思想僵化,总是囿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不懂随机应变,还是拿以前认知事物的习惯来判断新生事物,不会因时因事而进行改变调整,这就表现为固执。

2. 风险厌恶

不同的人在做事时有两种不同的倾向:有些人喜欢去追求奖赏,有些人想要回避痛苦。

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没本事的人普遍比较敏感,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心理。因为对他人有防备之心,所以会在意识深处坚持自己的看法,这就表现为异常顽固。

  • 寻求奖赏的人是关注进步的,更吸引他们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好事,
  • 而回避痛苦的人是关注阻碍的,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确定感和安全感,以阻碍坏事发生。

通常没本事的人属于第二种,也就是关注阻碍。之所以他们会选择回避痛苦,是因为他们没有信心去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挑战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因此,没有本事的人也往往是安于现状的人。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为什么很多没本事的人越固执?

3. 自卑

一般而言,一个自尊心较高,比较有安全感的人,不会在他人否定自己某一个观点时感到非常气馁和沮丧,因为他们明白这只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不同,别人对自己观点的否定,不代表别人认为自己完全没有价值。

自尊心过强。自尊作为一种精神需要,人人都有。但自尊心太强,则是一种病态。没本事的人一般爱慕虚荣,自尊心极强,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当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用执拗、固执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然而,没本事的人很害怕自己的观点受到否定,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的观点被否定意味着自己的价值也被否定了。这种想法源自他们内心的自卑。当他们和他人在就事件或观点进行争执时,他们无法将事件和自我身份认同区分开来,因此会将他人对自己立场、观点的打击看成是对他们本人的不认同。

4.情绪不稳定

很多没本事的人,社会适应性较差,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自己内心苦闷,却又不能与人有效沟通,心理淤积无法排解,最终陷入心理变态的泥潭,表现出来则是顽固不化。

而拥有以上特点的人,往往也“越固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固执是没本事的人非理性的一种表现

让我们先来看看“固执”的定义:一个人在非理性的基础上,拒绝改变自己对某事的观点或自己决定要做的事,并对此抱有一种强烈的、绝对的信念。在这个定义中,首先被强调的就是“非理性”,即没本事的人的第一个普遍特点。

当一个人是基于理性和逻辑而坚持自己的某种观点时,我们会用褒义词“执着”去形容。相比之下,固执则是指在缺乏对逻辑、有利条件的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对某种观点或状态过度坚持。因此,固执往往是没本事的人非理性的一种体现。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为什么很多没本事的人越固执?

(2)固执能维持没本事的人脆弱的安全感

之前提到,没本事的人往往惧怕不熟悉的事物,因为害怕失去安全感和确定感。因此,很多没本事的人在面临改变的可能性时,就出于这种对不确定的惧怕而选择盲目坚持自己的原有的观点,不改变自己的决定。这样的行为,其实是拒绝接受新鲜事物,以此维持自己脆弱的安全感。

(3)固执可以维护没本事的人对自我的信心

因为自卑,没本事的人对别人对其观点的否认和不认同极其敏感,会觉得“如果我承认自己错/改变观点和决定,就说明我自己很笨/没有能力/没有价值。如果承认对方是对的,那就说明对方比我聪明,赢过了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